
2025年11月16日,“第四屆中國陪診行業發展論壇暨健康產業與養老服務融合論壇”在北京以嶺大廈隆重召開。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副理事長劉福東代表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宣佈論壇開幕並致辭,中國醫學科學院協和醫院營養科馬方主任、中國國際教育電視臺台長李世強、中醫藥康養指導工作委員會主任嶽平安、論壇組委會執行主任賈旭亮、中國臨床營養產業協同創新平臺副秘書長蔣曰法、湖北省老齡產業協會標準化與評價專委會秘書長劉軍、北京廣播電視臺《健康520》總導演武冠中、中國中醫藥資訊學會醫藥資訊傳播管理分會副會長、麥向健康、麥向陪診創始人李濤等出席論壇。
本次論壇彙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近兩百名專家學者與行業從業者,與會嘉賓涵蓋醫療、養老、媒體、金融、標準制定及一線陪診服務等多個領域,共同探討在“健康中國”與“人口老齡化” 的時代背景下,陪診行業規範化、生態化發展的新未來。
上午的論壇高屋建瓴,多位重量級嘉賓從不同維度為行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劉福東副會長在開幕致辭中指出,今年是第四屆論壇,我們一路見證著它從一個行業的探索者大會,成長為今天這樣一個跨界融合、資源彙聚、思想碰撞的高端平臺。陪診絕非簡單的跑腿代辦,它是一種專業的、鏈接的、且有溫度的服務,與協會“生命關懷”的核心宗旨高度契合 。他強調產業融合是未來最優出路 ,協會將重點推動“立標準”、“搭平臺”、“促關懷”三件大事 ,並宣佈論壇正式開幕 。

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馬方主任以《營養管理賦能陪診與養老服務的核心價值》為題 ,深刻剖析了當前醫療與居家養老的“斷鏈” 。他指出,陪診師與養老服務者是填補“營養落地”鴻溝的“執行者和賦能者” 。馬方主任表示,陪診行業是“一個具有科學價值的、管理方面的一個專業” ,並期待與所有專業的合作夥伴一起,“共同打通”從醫囑到居家的最後一公里並能共同守護我們中國長者的健康” 。

中國國際教育電視臺李世強台長則從社會認同的視角,探討了媒體的責任 。他表示,陪診是社會應對老齡化陣痛的社會化解決方案,但行業價值的敘事尚存缺失 。媒體應扮演記錄者與教育者的角色 ,通過講述專業、情感與融合的故事 ,用媒體的“光”點亮行業的“善”,推動社會共識 。讓我們攜手努力,讓“陪診”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職業,讓“助老”成為一種深入人心的風尚。讓每一個生命,無論在哪個階段,都能被這個社會,溫柔以待。

中國陪診行業發展論壇創會人、陪診師培訓教材主編賈旭亮主任發表了《洞見銀髮經濟浪潮——中國陪診服務在醫康養市場中的未來之路》的主題演講 。他回顧了陪診行業從2000年萌芽到2023年“元年”的發展歷程 ,並展示了行業從31家機構到2025年1400多家的爆發式增長 。賈旭亮主任在解讀“十五五”規劃時指出 ,陪診行業正迎來三大歷史機遇 :即從“民生”轉向“經濟”的服務消費新引擎 ,成為鏈接三級養老體系的“連接器” ,以及國資康養平臺所需的“服務鏈” 。他總結,行業應抓住機遇 ,從“個體戶”升級為“品牌軍” ,從“體力活”升級為“技術活” ,重新定位為鏈接“人、家、醫”三大場景的“高品質、標準化的科技服務連接器” 。
上午場同步舉行了兩項重磅啟動儀式。其中,“天下益家——公益陪診小屋”的正式啟動,彰顯了行業對公益屬性的堅守與踐行;“北上廣專家遠程就醫服務平臺”的落地,則以科技為橋,傳遞出行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打破時空壁壘的堅定決心。

下午論壇聚焦“產業實戰”,中國中醫藥資訊學會醫藥資訊傳播管理分會副會長、麥向健康、麥向陪診創始人李濤帶來了《以媒體流量啟動陪診助老生態 – 讓陪診服務適老通過流量走進千萬老年家庭》的分享。李濤也敏銳的發現了“十五五”規劃民生領域的巨大發展機遇,到2030年中國老年人口將達近4億,陪診服務已經成為人口結構驅動下的剛性需求。他還深入分享了新媒體時代麥向健康如何用打造醫生IP的成功經驗為陪診行業賦能,如何利用新媒體的巨大流量勢能,將“陪診助老”這一核心服務理念,高效、精准地傳播並滲透到千萬老年家庭之中,從而啟動一個更廣泛、更具活力的助老服務生態。
此外,多位來自陪診服務一線的創始人也陸續分享了各自的助醫養老“方法論”。
論壇最後,多位跨界嘉賓圍繞《跨界融合與創新–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現代陪診服務》這一主題展開了高峰對話。
本屆論壇的成功舉辦,不僅是一次寶貴的交流,更是一次行業“再定位”的集結號。它清晰地展現,中國陪診行業正從“單點服務”邁向“生態深耕”,一個“標準化、數位化、生態化”的融合新階段已然開啟。
這股向善、向新、向實的力量,正為中國銀髮經濟與健康服務產業注入強勁動能,也為“生命關懷”這一宏大的社會命題,交出了一份堅實的“行業答卷”。



-218x150.jpg)

-218x150.jpeg)
-218x15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