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减公务员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作者:資深媒体人 紀碩鳴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国的改革又有新的深化,推动党政机构的改革,精减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头戏。 精减下来的公务员该去哪呢?

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从体制改革开始,精减机构简政放权是追求效率的有效手段。 而这一次改革,是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到了深水区,尤其是「精减」这两个字,和以往的精减可能完全不同,背后是十分沉重的选择。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肖捷作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提到了重要的改革安排,中央决定要精减压缩国家机关的人员编制,这应该是一个重大安排。 政府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划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减。 这一刀切下去,也就是说,现有的国家工作人员减少是硬指标,以减低人员过多,机构臃肿的状况。

近年疫情影响,中国经济成长放缓,政府多次告诫要过紧日子,过紧日子就从国家机关开始,这也对,干部带头改变人浮于事,提升工作效率。 也可以减少经费开支,怎么做都是利大于弊的。

因为,中国的公务员人数早已经超过新加坡的全国人口数。 人社部2016年的5月30日公布的《2015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 显示,全国公务员2015年底的统计数据是716.7万人。

除了编制内的,2013年某周刊的一篇报道指出,中国“吃公粮”干部,在2009年已经超过了5700万,干部人数逼近英国人口规模,每年还以过百万人的速度增长。

2015年9月17日《经济参考报》报道,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会长陈剑提供的数据是,2014年年底,中国财政实际供养人数远超过6400万, 这是一个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极大包袱。

机构改革的叫法是精减人员,而早年改革初期叫下岗,如果按照市场的叫法就是失业。 国家机关人员精减,地方政府也不会袖手旁观,716.7万公务员,起码要减30来万人要失业。

精减的人员怎么安排,报告中没有明提。 改革开放初期打破铁饭碗后有大下海,但那个时候经济刚在成长中,可发展领域多市场空间大。 如今市场可发展的空间少,精减的公务员市场如何消化会是个大问题。 今天中国市场上是城市人多事少,要找工作不容易,精减人员对城市劳动力市场会产生挤压。 市场接受的难度会比较大。

精减人员到哪里去呢? 如果还留在体制内吃“吃公粮”,那等于没精减。 该去哪呢? 政府会不会鼓励精减人员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市场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呢?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