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绍圣四年,年已六十二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海南岛儋州。在当时宋代的时候,海南这个地方,远离国家政治中心,文化落后,别说出进士了,秀才都很少。苏东坡被贬儋州三年,在载酒堂开课讲学,使海南这片土地“书声琅琅,弦歌四起”,并培养了出了海南第一位举人姜唐佐、第一位进士符确。
在海南岛,现有两处纪念苏东坡的建筑,一处是位于儋州中和镇的东坡书院,院里保留着当年苏东坡与黎民讲学的载酒堂;另一处是位于海口琼山区海府路的五公祠内的苏公祠。
东坡书院
苏公祠
海口五公祠内的苏公祠中供着三个牌位,除了苏轼及其子苏过,还有一个是苏东坡的学生姜唐佐,为什么姜唐佐的牌位能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上呢?
苏公祠内牌位
姜唐佐,字君弼,北宋琼山县(今海南省琼山区)人。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九月从琼山县到儋州拜苏东坡为师,苏东坡深受感动,对他格外关注,在其求学的7个月中谆谆教诲,还赞扬其文章“文气雄伟磊落”。姜唐佐在自身努力以及苏东坡倾心指点下,在学问上大有长进,于是选择归去准备科举考试。
姜唐佐画像
姜唐佐离开儋州后两个月,苏东坡接到了要离开海南的诰命,他写信告诉姜唐佐无缘到琼州相见,非常难过。然而苏东坡离开海南时,经过澄迈风雨不断,无法渡海,于是他来到了琼州姜唐佐的家中。不巧的是姜唐佐出门,只有老母亲在家,苏东坡找个凳子坐下,展开桌上纸卷的灯芯,写下了四行字:
张睢阳生犹骂贼,嚼齿穿龈;
颜平原死不忘君,握拳透爪。
姜唐佐回来,知道老师到了,赶忙前去拜见,终于两人见上了一面。此时姜唐佐即将出发到广州参加乡试,临行前,苏东坡在他的扇子上写下两句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为鼓励他,让他中举后将诗续完。
不久后姜唐佐在广州顺利中举,成为海南历史上第一位举人。然而消息还没传到苏东坡那里,苏东坡已经在常州去世。崇宁二年正月,姜唐佐拜见了师叔苏辙,把苏东坡的亲笔书联呈给他,于是苏辙完成了这首诗《补子瞻赠姜唐佐秀才》。
生长茅间有异芳,风流稷下古诸姜。
适从琼管鱼龙窟,秀出羊城翰墨场。
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
锦衣他日千人看,始信东坡眼目长。
意思是说生长在穷苦的寻常人家,也会有不寻常的人,在稷下尤为杰出的就是姜唐佐;姜唐佐来自出产鱼龙的海南岛,广州的翰墨场出了这么一位秀才;海南虽然与中原有大海阻隔,但地脉是相通的,未入仕途的读书人一直发奋努力,最终考中;姜唐佐中举衣锦还乡了,人人都争睹你的风采,现在我们才真正相信苏东坡的眼力真是不得了,他的眼光果然长远。
海南第一个进士符确是宋代儋州高麻都(今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三都镇湳源村)人,他自幼勤读诗书,资质聪颖。曾拜被贬儋州的苏东坡为师,后赴京会试登已丑科进士,成为海南第一位进士。随后,官至承议郎,任广东韶州、化州二郡大守(知州)。任职届满后,返回海南兴办教育,对海南文化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符确雕像
据《琼台纪事录》载:“宋苏文公之谪儋耳,讲学时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据《海南岛古代简史》记载,从宋代到清代,海南共有举人七百六十七人,进士九十六人,这不能不归功于苏轼对海南教育做出的巨大贡献。
闲话海南
旨在讲述海南岛的“那些人那些事”,将历史风物、人物逸闻、文化习俗,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述诸笔端,向各位展现一个更有趣、更可爱、更丰富的海南。
平台简介
海南华道和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携手香港流动媒体公司,运营流动新闻、海外华媒头条,并整合百家世界华文媒体,涵盖报纸、APP、网站、新媒体等,以技术为基础,以内容为核心,打造面向全球华人群体的传播平台,讲述中国好故事,展现海南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