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外华媒头条综合 编辑:吴欣】2月19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正式向各地卫健委下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与2月5日发布的第五版相比,新版诊疗方案做了不小的修改,不仅强调了中药在治疗中的价值,还明确了康复者血浆在救治中的作用。
一、病理学特点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新型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nm。其基因特征与SARSr-CoV和MERSr-CoV有明显区别。目前研究显示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bat-SL-CoVZC45)同源性达85%以上。体外分离培养时,2019-nCoV96个小时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而在Vero E6和Huh-7细胞系中分离培养需约6天。
对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认识多来自对SARS-CoV和MERS-CoV的研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已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二、流行病学特点
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感染源。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三、临床表现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衰竭等。
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儿童病症症状相对较轻。
四、重症患者诊断标准变化
为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重症患者的诊断标准在原基础上增加一条:胸部影像学显示24-48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50%者按重型管理。
五、临床有效药物纳入诊疗方案 强调中药在治疗中的价值
第六版诊疗方案增加了磷酸氯喹、阿比多尔药物治疗:通过抗病毒治疗,控制疾病进展风险。同时还强调了中药在新冠肺炎治疗中的价值。在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危重型患者的救治中,均可采用中医中药进行针对性治疗。诊疗方案中增加清肺排毒汤及一些方剂,结合综合治疗、抗病毒治疗等方式降低病死率。
六、明确康复者血浆在救治中的价值
对于病情进展较快、重型、危重型患者,可以使用康复者血浆进行治疗,初步结果显示已取得较好的效果。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考虑使用血浆置换、吸附、灌流、血液/血浆滤过等体外血液净化技术,以此清除炎症因子,减少疾病进展,降低病死率。
七、增加出院病人的管理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定点医院要做好与患者居住地基层医疗机构间的联系,共享病历资料,及时将出院患者信息推送至患者辖区或居住地居委会和基层卫生机构。患者出院后,因恢复期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感染其他病原体风险,建议应继续进行14天自我健康状况监测,佩戴口罩,有条件的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减少与家人的近距离密切接触,分餐饮食,做好手部卫生,避免外出活动。并建议患者在出院后的第2周、第4周到医院随访、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