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過不去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162)
艾 慧
昨日過不去,明天難再來。
高手忌濫招,江湖惜擂臺。
神漢皆鬼話,巫婆盡妖嗨。
魚猛尚須遛,狗急慢可逮。
叢林戲狼舞,梵境馭魔乖。
有無非顯隱,生滅盡眼外。
長夜幾夢醒,百年祭興衰。
先狂奈後笑,璧圓究誰宰?
2022.08.03·北京
(備註:2022.08.02 晚10時43 分許,美國眾議長佩洛西竄訪臺灣)
呂國英先生的哲詩以佩洛西竄訪臺灣事件為切口,在歷史縱深與時代經緯的交織中展開哲思,語言犀利凝練,意象奇崛崢嶸,呈現出三重思辨張力——
時空疊映的辯證張力
“昨日過不去”直指臺海問題的歷史延續性,“明天難再來”凸顯統一大業的現實緊迫性。詩中“叢林戲狼舞”與“梵境馭魔乖”構成文明與野蠻的鏡像對照,“長夜幾夢醒”與“百年祭興衰”形成歷史週期律的互文。時空褶皺間,作者揭示霸權干涉終將湮滅於文明長河的歷史定律。
語象對撞的修辭張力
“神漢皆鬼話/巫婆盡妖嗨”以民間巫蠱意象解構政治表演,“魚猛須遛/狗急慢逮”用市井俗諺消解霸權威壓。口語化表達與宏大敘事碰撞,俚俗意象與莊重哲思交融,形成雅俗互滲的審美奇觀。這種話語策略既是對西方政治話術的祛魅,亦是對東方智慧的創造性轉化。
虛實相生的哲思張力
“有無非顯隱”暗合道家“大象無形”的宇宙觀,“生滅盡眼外”呼應佛家“緣起性空”的終極觀。在“璧圓究誰宰”的天問中,作者將政治命題昇華為文明道統的追索——臺灣問題的終極答案不在強權博弈,而在文明基因中“分久必合”的歷史必然。虛實相生的思辨,使時事批判獲得超越性的精神海拔。
呂國英此詩以寸勁之筆撬動千鈞之思,在解構霸權敘事的同時建構東方話語體系,堪稱新古典主義政治哲詩的典範。其價值不僅在於對特定事件的即時回應,更在於為當代漢語詩歌介入重大現實命題提供了修辭範式與思想路徑。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