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今日(十二月四日)在立法會會議上蘇長荣議員的提問和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的答覆:
問題:
據報,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早前率領全體18位民政事務專員(專員)到北京和浙江參加地區治理研修班並進行考察,包括透過學習「楓橋經驗」和「浦江經驗」,了解統籌不同社會組織共同參與小區治理的理念,從而提升地區治理水平。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有關「楓橋經驗」和「浦江經驗」的詳情為何,包括專員從中獲得甚麼具體經驗;有否研究,將來會如何將該等經驗的精髓部分應用於香港地區管治中;
(二)有否計劃安排各區區議員到內地學習地區管治經驗;如何培訓區議員做到「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目標;
(三)鑑於第七屆區議會已經運作近一年,政府有否統計各區區議會至今的具體工作及貢獻,以及有否檢視該等工作是否全都達到績效指標;及
(四)鑑於區議會的運作已全面優化,各區區議會主席也由該區的專員擔任,政府有否檢視,在優化後的運作過程中,有否遇上新挑戰需要克服?
答覆:
主席: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民青局)在二○二四年為民政事務專員(民政專員)及區議員提供一系列培訓,以持續提升其履職能力,提高地區治理水平。
就問題的各部分,現綜合答覆如下:
(一)及(二)民青局局長在二○二四年四月率領18位民政專員參加地區治理研修班,在國家行政學院進行研修,並在浙江省進行考察,深入了解國家政策和發展,同時學習國家的地區治理經驗。其後,民青局亦安排區議員由二○二四年七月至十月分批到浙江省或上海市學習國家基層治理的理論,以及考察這些地方推展地區治理工作的實踐經驗。
「楓橋經驗」的主要理念是以人民為中心、系統性防範化解矛盾於萌芽階段;「浦江經驗」則倡導「變群眾上訪為領導下訪,深入基層,聯繫群眾,真下真訪民情,實心實意辦事」,強調政府與人民的關係,加強基層治理。
通過課堂學習和實地了解「楓橋經驗」和「浦江經驗」在國家不同地方的實踐方法,民政專員及區議員理解到地區治理工作需要加強與市民的溝通,了解他們的急難愁盼,做到早發現、早解決市民的問題,令市民在社區生活上有獲得感和幸福感。例如,當發生暴雨導致部分地區水浸等情況,在完善地區治理之後,各區民政事務處、區議會及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關愛隊」)均超前部署相關防災工作,及早發現、處理和解決市民面對的問題。此外,民政專員聯同區議員和相關部門到現場視察受水浸影響的地點,並制定合適的改善方案,區議員亦積極協助民政事務處向居民解說,以期加快改善工程開展,改善居住環境,早日惠及當區居民。
(三)新一屆區議會在二○二四年一月履職後,諮詢和服務職能顯著增強,整體履職情況良好。各區區議會在上任後隨即選定地區議題諮詢市民意見、成立不同委員會和工作小組跟進地區事務。各區區議員亦積極投入地區工作,在上任後開設地區辦事處,同時透過民政事務處安排的「會見市民計劃」定期親身會見市民,並不時以擺設街站、親自到訪區內大廈等方式,加強與居民的溝通和接觸,做好「上情下達、下情上報」的工作,發揮好政府和居民之間的橋樑紐帶作用。
各區區議會秘書處已定期上載區議員的會議出席情況到區議會網站,供公眾人士參閱。按照《區議員履職監察制度指引》,區議員需每年向區議會主席提交工作報告,闡述該年度的工作重點。有關報告會在報告期後的兩個月內完成。民青局一直監察各個區議會和區議員的具體工作情況,確保區議員履職盡責。
(四)在完善地區治理之後,民政專員同時為區議會主席、「關愛隊」小隊總指揮和地區管理委員會的主席。在新安排下,民政專員一方面可更好地統籌政府部門、區議員、「關愛隊」及各個地區委員會,使其互相配合,產生協同效應,以有效服務市民;另一方面市民對政府的地區治理工作有更高的期望,尤其是解決區內一些「老大難」的問題。民政專員平衡各方面的觀點,採用靈活創新的手法,善用資源和人手,加強協調和統籌地區組織和團體與政府合作,讓政府政策落實到地區和惠及市民。
來源:政府新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