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五題:制訂全面的人口政策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 7月16日訊)​以下是今日(七月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林琳議員的提問和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的書面答覆︰

問題:

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二○二四年香港的總和生育率僅0.841,遠低於人口更替所需的2.1水平。此外,有青年服務機構的調查顯示,僅有36%受訪香港青年表示傾向結婚或生育,另外亦有調查顯示年齡介乎19至29歲的受訪群體中,僅有約23.27%表示有生育意願,屬全球最低水平之一。有意見認為,政府應採取措施提升青年結婚率及生育率,並制訂全面的人口政策,以避免人口老化及勞動力萎縮。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會否就本港青年的結婚與生育狀況展開系統性調查與研究,深入分析影響其結婚與生育決定的核心因素,特別是就經濟負擔、住屋困難、職業穩定性等方面進行評估,以更精準理解其顧慮與期望;如會,調研方向與時間表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二)鑑於有意見指出青年對未來規劃及兩性關係方面的掌握與信心不足,均間接削弱其婚育意願,政府會否考慮透過跨部門協作,整合現行針對青年的生育支援措施(例如育兒津貼、公屋優先配額、在職家庭託管服務等),並將有關資訊統一整合至民政及青年事務局的HKYouth+手機應用程式中,並在該程式增設包括生殖健康、性教育及婚育支援的資訊專區,以加強對他們在情感教育與生育健康資訊方面的支援;如會,時間表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三)鑑於有意見指雖然政府已成立人力資源規劃委員會負責跟進人口政策,但現時本港的人口政策仍有欠全面,政府會否檢視該委員會的工作,或成立一個由司長級官員統籌的專責小組,從制度上整合跨部門資源,以為香港謀劃更完整的人口政策方針,以應對長遠人口發展挑戰?

答覆:

主席:

就林琳議員的提問,經諮詢政務司司長辦公室、政務司副司長辦公室、勞工及福利局(勞福局)、房屋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財庫局)、醫務衞生局(醫衞局)後,現綜合回覆如下:

(一)至(二)政府統計處一直定期匯集與不同年齡層婚姻及生育狀況相關的數據,並不時發表簡述香港婚姻及生育趨勢的專題文章,以及分析影響其趨勢的因素。

生育率下跌是香港以至全球很多國家或地方均面對的事實。面對這個情況,政府必須謀劃提高生育率的措施。因此,行政長官在二○二三年《施政報告》以「組合拳」的方式,公布了一系列鼓勵生育措施,締造一個有利生育的環境。措施包括發放新生嬰兒獎勵金、為有新生嬰兒的家庭提供優先揀樓上樓、加強託兒支援,以及增加稅務優惠等。推行措施的辦公室/政策局包括政務司副司長辦公室、房屋局、勞福局、醫衞局、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民青局)和財庫局等。

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已推出「家有初生優先配屋計劃」及「家有初生優先選樓計劃」,為公共租住房屋(公屋)及資助出售單位銷售計劃的家庭申請者提供誘因,以鼓勵生育。

在公屋編配方面,房委會已於二○二四年四月一日起實施「家有初生優先配屋計劃」,凡有於二○二三年十月二十五日或以後出生而年滿一歲或以下的初生嬰兒的公屋家庭申請,均可獲縮減一年輪候時間。截至二○二五年六月底,已有約5 000宗公屋申請在計劃下獲縮減一年輪候時間,當中約420宗已成功獲安排入住公屋。

而在資助出售單位方面,房委會已由「出售居者其屋計劃(居屋)單位2024」(「居屋2024」)起,落實二○二三年《施政報告》公布推出的「家有初生優先選樓計劃」。在「居屋2024」新推售單位中,預留約四成單位作配額(即2 900個單位),供參加「家有初生優先選樓計劃」和「家有長者優先選樓計劃」的合資格申請者攪珠和優先選樓。凡有嬰兒於二○二三年十月二十五日或以後出生的居屋家庭申請者,而其子女在申請截止日期時為三歲或以下,均符合申請資格。

在「居屋2024」申請期內,房委會共收到約106 000份申請表,其中約50 000份屬家庭申請者。當中參加「家有長者優先選樓計劃」及「家有初生優先選樓計劃」的申請共有約19 000份,佔家庭申請者約四成,其中有約800個申請者已通過「家有初生優先選樓計劃」成功購買單位。未能在「居屋2024」中成功選購單位的「家有初生優先選樓計劃」合資格家庭,只要他們的子女在日後推出的資助出售單位銷售計劃的申請截止日期時為三歲或以下,仍可參加「家有初生優先選樓計劃」而獲優先選樓。

政府在二○二三年《施政報告》公布,向合資格的父母,就每名於二○二三年十月二十五日起出生的嬰兒給予二萬元的現金獎勵,計劃為期三年。由二○二三年十月二十五日開始,父母在為嬰兒辦理出生登記及申領出世紙時,可同時提交獎勵金的申請。截至二○二五年六月底,政府共接獲49 567宗合資格申請,並已向48 984名申請人發放獎勵金,總發放金額約為9.79億元。政務司副司長辦公室正就新生嬰兒獎勵金計劃進行檢討。

政府一直資助非政府機構為兒童提供多元化的日間照顧服務,以支援暫時未能照顧子女的家長,包括幼兒中心、課餘託管服務和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等。為加強支援在職家庭育兒,政府已公布會分階段增設共11所資助獨立幼兒中心,服務名額會倍增至共約2 000個。政府正分階段推展學前兒童課餘託管服務至全港,並把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的服務名額增加至2 500個,預計受惠兒童人數會增至25 000人。社會福利署亦會就私人機構開辦幼兒中心的註冊申請提供資訊和協助,並鼓勵私人機構為僱員提供幼兒照顧支援。此外,政府不時檢視在職家庭津貼(職津)計劃。自二○二四年四月起,職津計劃劃一增加住戶及兒童津貼金額15%,所有領取職津的家庭均可受惠。職津計劃為育有子女的相關家庭提供額外津貼,增加職津金額有助進一步紓緩基層在職家庭的負擔。以一個育有兩名合資格兒童的四人住戶為例,可領取的職津最高金額已由原本每月4,200元增加至現時每月高達4,830元。

稅務優惠方面,由二○二三/二四課稅年度起,子女基本免稅額及子女出生課稅年度的額外免稅額,已由12萬元提升至13萬元。此外,由二○二四/二五課稅年度起,與二○二三年十月二十五日或之後出生的子女同住的納稅人若符合指明條件,居所貸款利息或住宅租金的扣除限額可由10萬元增加至12萬元,為期最多19個課稅年度。這些措施均有助減輕納稅人供養子女的負擔,從而鼓勵生育。

產前服務方面,現時醫院管理局的婦產科及衞生署的母嬰健康院已為所有屬符合資格人士(一般而言是指持有香港身份證的人士或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衞生署署長認可的其他人士)的孕婦提供免費產前服務,確保孕婦及胎兒的健康。服務內容包括首次產前檢查、查詢個人及家族病歷,以及多項由醫生根據孕婦的個別臨床需要而進行的檢查和疫苗接種等。

另外,正如二○二四年《施政報告》公布,衞生署會重整母嬰健康及家庭計劃服務,加強生育輔導及育兒教育,促進健康生育。衞生署會分階段在母嬰健康院為生育年齡婦女提供新的孕前健康服務,在婦女預備懷孕前,為她們提供健康諮詢及輔導、身體檢查、血液及其他化驗、飲食營養及生活模式建議等,以配合政府鼓勵及推廣健康生育的政策,以及進一步保護和促進母嬰健康。上述措施的詳情將適時公布。此外,衞生署會檢討及調整現時由非政府機構提供的資助家庭計劃服務範疇,配合政府鼓勵及促進健康生育的政策。

民青局一直支援家庭議會(議會)的工作,透過不同的宣傳項目和活動,向市民大眾宣揚關愛家庭的文化。民青局與議會於二○二四年十月推出為期五年的家庭教育推廣計劃(計劃),每年撥款800萬元,資助民間推行非牟利的家庭教育項目。非政府機構可因應社會的需要,向計劃申請推行與家庭建設、新手父母及婚姻有關的項目。另一方面,議會致力在社區推廣更多元化和靈活的家庭友善僱傭措施,當中包括推出名為「家庭友善在職場」的宣傳短片,介紹本地公司推行的各類家庭友善僱傭措施,以及與香港電台合作推出電台節目,向聽眾宣傳不同類型的家庭友善僱傭措施。這些措施亦有助營造有利家庭的環境。

民青局於二○二四年三月推出HKYouth+青年手機應用程式首推版本,並持續更新以切合青年人的需要,其內容涵蓋不同範疇,包括個人發展機會、本地熱話、國家發展、世界消息、藝術文娛、創新科技及身心健康等,讓青年人可以在不同方面增長知識、探索興趣和充實自己。民青局會與相關決策局及部門合作,鼓勵它們善用HKYouth+以加強向青年群體宣傳各項支援生育措施。

(三)人口政策涉及眾多政策範疇,多個政策局都參與其中。就現屆特區政府而言,除常設委員會外,行政長官、司長和副司長亦會按需要以透過工作組和跨部門會議等不同形式提供高層次的督導,統籌跨部門的相關工作。

由政務司司長擔任主席的人力資源規劃委員會(規劃委員會)現時負責整合政府和各界的資源和力量,檢視、檢討及統籌宏觀的人力資源政策及措施,包括人口政策相關的議題。規劃委員會是高層次的政策平台,當然委員包括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教育局、財庫局、醫衞局、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勞福局和保安局八個政策局的局長;政府經濟顧問;統計處處長;以及僱員再培訓局、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和職業訓練局的主席。非官方委員則包括不同行業和界別的專家和持份者。自二○一八年成立以來,規劃委員會探討了多項應對人口挑戰的議題,有助政府制定及優化相應政策及措施。

目前人口政策措施已融入各政策局的工作,成為恆常政策的一部分。政府現時在督導和統籌跨部門工作方面的機制靈活有效,無需就人口政策工作另設專責架構。

來源:政府新聞處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