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政司司長在第十三屆內地與港澳法律研討會開幕式致辭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 7月21日訊)​以下是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資深大律師今日(七月二十一日)在第十三屆內地與港澳法律研討會開幕式致辭全文: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資深大律師今日(七月二十一日)在第十三屆內地與港澳法律研討會開幕式致辭。

尊敬的景會長(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景漢朝)、周局長(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法務局代局長周錫強)、劉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劉光源)、各位領導、各位嘉賓:

大家上午好。今天很高興,與各位領導以及三地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同仁一起參與第十三屆內地與港澳法律研討會。今屆是律政司自二○一九年加入成為內地與港澳法律研討會的其中一個主辦單位後,首次在香港舉辦研討會,意義重大。

這次研討會的主題是「錨定『一點兩地』全新定位,以高質量法治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習近平主席二○二三年四月到廣東調研時賦予了粵港澳大灣區全新的定位,他說:「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圍繞「一點兩地」戰略定位持續推進大灣區建設,需要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把規則、機制優勢轉化為建設大灣區的強大動能。

粵港澳大灣區具有「一國、兩制、三法域」的獨特優勢,國際上沒有先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建設成為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律政司一直致力發揮香港作為國家唯一一個普通法司法管轄區以及提供高質量、跨法域的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的優勢,助力大灣區法治建設。

律政司於去年四月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法治建設行動綱領》,積極推進機制對接、規則銜接以及人才連接,努力實現灣區法治建設的「硬聯通」、「軟聯通」,在大灣區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布實施六年多以來,粵港澳三地法律部門及業界共同努力,持續深化合作,共同推進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在法律及爭議解決領域的合作取得了顯著進展。

香港及澳門法律執業者在大灣區內地九市執業的試點工作,構建了具備雙重執業資格的法治人才隊伍,有助促進三地法律服務市場融合。現時已有超過580名大灣區律師,他們在辦理法律業務時,透過與內地同行直接交流,可以擔當三地法律界之間的橋樑,增進對彼此法律制度和習慣的認識。大灣區律師亦能為大灣區企業「走出去」和外國企業「走進來」,提供專業法律服務,更好保障他們的權益。

今年二月十四日起,「港資港法」及「港資港仲裁」措施獲得擴展,落實了內地與香港於去年簽署的CEPA《服務貿易協議》第二份修訂協議。在深圳市及珠海市登記設立的港資企業可協議選擇香港法律作為合同適用法律,而除了原本已經適用的自貿區例如北京、上海的港資企業外,在大灣區內地九市設立的港資企業均可選擇在香港進行仲裁解決商事糾紛。兩項措施下的港資企業定義更獲放寬:只要有港資股東,不論港資投資比例,均可受惠於上述措施。合資格的澳資企業亦受惠於類似措施,可選用港法及港仲裁。港澳資企業在選擇合同的適用法律以及仲裁地時,有更多選擇、更大彈性採用香港與國際接軌的普通法體系,規範雙方履行合同和爭議解決,以保障投資安全,管控風險,更鼓勵三地法律和爭議解決專業深化合作,共同為內地出海企業保駕護航。

此外,內地與港澳分別簽署了多項民商事司法協助安排,涵蓋送達、取證、執行判決、仲裁程序等方面,大大提升了跨境法律糾紛解决的效率和成功率。

這些成果為大灣區在未來更緊密的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持續深入推進,促進三地在法律層面的銜接,加強業界交流合作,尤其重要。

內地與港澳法律研討會提供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讓三地的法律界翹楚聚首一堂。在今日的研討會上,專家學者、法律執業者及法官將會圍繞立法協同、數據治理、知識產權及金融糾紛四個範疇,深入探討我們共同關注的議題,盤點現況、共商未來。

我相信各位必定能夠通過本次研討會作深入交流討論,共同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為三地法律合作開闢更廣闊的前景。

最後,我預祝今日研討會圓滿成功,各位嘉賓收穫良多。謝謝大家。

來源:政府新聞處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