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 7月17日訊)以下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今日(七月十七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陳克勤議員動議的「檢視工務工程優先次序,確保重點項目提速提效」議案的總結發言:
主席:
我再次感謝提出議案的陳克勤議員,以及提出修正案的盧偉國議員、張欣宇議員、何敬康議員、謝偉銓議員和梁子穎議員,並感謝其他25位議員提出非常寶貴的意見。我會就議員較關注的幾個範疇作重點回應。
公共財政的可持續性
就政府財政方面,公共財政的管理須顧及整個經濟周期的政府財政狀況,而非只聚焦短期的政府收支情況。政府會小心平衡嚴控經營開支增長過程中的影響,穩慎推進,既盡最大努力減少對公共服務和社會民生的影響,也為未來發展提供可持續的財政基礎。我們會與各政策局及部門共同落實本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出的強化財政整合計劃,以節流及整合政府財政資源為主要策略,開源為輔,以應對政府的財政挑戰。
政府發債和基本工程開支的可持續性
為確保支持經濟發展和滿足市民迫切需求最為關鍵的項目不會受公共財政狀況制約,政府將擴大發債規模,預計在二○二五/二六至二○二九/三○年度期間,每年在「政府可持續債券計劃」及「基礎建設債券計劃」下發行合共約1,500億至1,950億元的政府債券。實際發債量及相關的年期,會考慮屆時的公共財政狀況、市場狀況和工程進度等因素。
我想在此重申,發債所得資金只會用於基建投資,不會支付政府經常開支。這是我們一直嚴格遵守的財政紀律。
其他融資方案
對於其他不同融資方案,政府會繼續以十分開放的態度,並按照不同發展項目的性質及商業可行性等因素,考慮適當的財務安排,包括引入私人投資,善用市場資源,以確保項目可以早日落實,惠及經濟民生。以北部都會區為例,政府採用多元的發展模式推展,包括原址換地、試行「片區開發」等,以確保發展進度不受公共財政狀況制約。
資源分配機制和項目的成本管理效益
在資源分配機制和項目的成本管理效益方面,政府在考慮和評估個別項目的緩急優次時,會同時考慮社會當前和長遠的需要,以及不同階層的需求,作出適當的平衡,確保經濟和社會可持續和穩定發展。政府在制定每年基本工程計劃下各工程項目的撥款安排時,均會充分考慮工程項目的理據、迫切性、技術可行性、政府整體的財政負擔能力,以及各政策局及部門就其政策範圍下的工程項目所編定的優先次序等,作出整體通盤的考慮。正如剛才發展局局長所述,發展局聯同工務部門正推行一系列加強工程項目管控,以及提升工程項目成本效益的措施。除此之外,財經事務及庫務局亦會聯同發展局,優化工程項目的管理,提升成本管理和效益,維持基本工程開支於可持續水平。
政策局/部門亦會因應最新的發展情況,包括政策發展及成本效益等,持續檢視項目的優次緩急,調整推展安排。剛才議員提及的例子,例如環境及生態局經檢視地區供冷系統的成本效益後,已縮小項目規模,從而節省不少於400億元的工程開支。另外,若干地區單車徑計劃經檢視工程優次後亦會延遲推行。這方面的檢視工作將繼續進行。政府會持續檢視工程項目的優次緩急及類型,因應政府財政狀況及其他考慮因素作整體性的考慮,以配合市民所需和推動經濟發展。
主席,我再次感謝各位議員對議題的關注,並提出很多寶貴的意見。政府的工務工程計劃,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會繼續在保持公共財政穩健的前提下,確保有足夠資源推展不同惠及民生和經濟的基建項目,並與發展局審視工程項目的成本效益。本人謹此陳辭,多謝主席。
來源:政府新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