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屋建瓴的艺术理论专著
- 贯通古今、触类旁通的智慧与卓见
- 自成体系的严密逻辑与学术建构
- 高瞻远瞩的视野,奇思妙想的结构,悟对通神的心得
融通古今中西 眺瞻审美远方
《“气墨灵象”艺术论》学术研讨会发言
许向群
许向群
我先就吕国英先生和《“气墨灵象”艺术论》这部专著,简要谈几句我个人的印象。吕国英先生长期在军队媒体工作,知识广博、修养深厚,有很强的理性思辨能力和融会贯通的创造能力。《“气墨灵象”艺术论》,是一部高屋建瓴的艺术理论专著,作者具有理论的深厚储备和创新勇气,有融会贯通、贯通古今、触类旁通的智慧与卓见,有自成体系的严密逻辑与学术建构。我在阅读时,常常会有文中的观点和论述所感染。高瞻远瞩的视野,奇思妙想的结构,悟对通神的心得,对我来说有很多的启发。阅读《“气墨灵象”艺术论》,是一个学术的过程,也是一个引发我思考和探索的过程。
吕国英 著《“气墨灵象”艺术论》
王镛先生从传承中华美学精神,创造新的审美范畴角度,对吕国英先生的《“气墨灵象”艺术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述。当然王镛先生刚才也提到了,我在这也可以多介绍两句。因为本来是想把吕国英先生的履历在之前介绍一下,把时间留给大家吧。吕国英先生不是一个专门的画家,也不从事油画跟国画创作。但是我刚刚说了,长期在军队媒体和文化艺术宣传一线工作,跟我近似,我是原解放军出版社,吕国英先生一直在解放军报社工作,他是一个文化学者,古今中西、古典现代,广泛涉猎,对文艺理论、艺术哲学有着长时间的积累与研究,对文艺演进与当下艺术创作强烈关注,深刻思考,他是文艺理论方面的专家。
《“气墨灵象”艺术论》学术研讨会(LOGO)
所以他的《“气墨灵象”艺术论》,是从提出新命题、阐述新范畴角度出发,建构原创性的艺术理论。当然,个人对美术、文学,尤其是对美术,一个是有偏好、喜爱,第二也有很高的修养水平与鉴赏能力。刚才王镛先生从传播中国新的美学范畴角度,对吕国英先生的《“气墨灵象”艺术论》进行了评析,当然结合自己的研究,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美学在中国传播与发展。应该说吕国英先生的美学,应该说是从中国传统美学当中,和西方美学当中,两项融合并结合了当代美学的这种个人的思考跟个人的创建。而且王镛先生,分析的都非常仔细。包括后来讲的,将熟悉的概念陌生化,其时是新认知,并进一步引伸,进而眺瞻艺术未来。
其实有一些古典概念陌生化,王镛先生用的是一个学术美学的概念。按我的理解,也就是给这个概念注入了现代的艺术,或者深度挖掘,是他转换成当下这样一种表述,也是结合自己的体会,自己的心得跟感触。尤其是王镛先生对这本书的最后超越“十大命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
《“气墨灵象”艺术论》学术研讨会现场
我注意到,晓柱先生从一个实践者的角度,对“气墨灵象”谈了自己的感慨,我觉得谈的非常深刻。结合当下中国人物画现状谈了自己的体会,尤其是关于“气墨”与“灵象”谈了一些很深入与细节的说法。其实中国画这种类艺术形式,非常注重于精神性表达。应该说现在的中国画,尤其中国画是缺失的东西。所以吕国英先生这本书,可能在拓宽我们的视野,表达我们当下如何使传统转化为现代,如何揭示当下人的精神世界,找到灵魂安居之所,是有所帮助的。
骆根兴结合自己的油画创作实践,对“气墨灵象”理论评析,非常有针对性,有宏观把握、有思考,进行自己的阐述。同时对吕国英先生,在建构中国当代美学体系方面,做出了典型的范例,也具有很高的评价。包括他对书中提出的,对艺术提出的至高目标、至高境界给予充分的肯定。其实在成书过程当中,我也跟吕国英先生也有过交流。中西绘画本来是没有隔阂的,只是创作者所谓的。其实我跟吕国英本人作介绍的时候,他的理论观点,他觉得艺术起源,没有中西隔阂之别的。
吕国英先生在建构他的美学理论的时候,跟很多门类专家,有所交流。包括书法家、油画家、国画家、雕塑家、小说家、诗人,都进行过很深入的交流。所以这本书像刚才张坤山先生所说的,对艺术创作均有引领和指导意义。
《“气墨灵象”艺术论》学术研讨会部分专家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