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山:评说《“气墨灵象”艺术论》

  • 中西美学融合的理论结晶
  • 文化艺术研究的创新成果
  • 对艺术未来进行深邃思考与高远探究
  • 既有理论建构价值,又有创作引领意义

高远深刻又很亲切

《“气墨灵象”艺术论》学术研讨会发言

张坤山

张坤山

听了王镛先生的主旨发言,感觉非常精彩。

今天,很有幸参加吕国英先生原创艺术理论巨著——《“气墨灵象”艺术论》学术研讨会。吕国英先生我也是仰慕已久,不管在艺术理论上,还有文化领域,他是很有影响力的一位专家。他的一些思想,也在影响着我。一开始接触到吕国英先生的时候,他就有这个计划,要出一本大著作——就是关于“‘气墨灵象’艺术论”。当时我在这个语境中,感觉还是很新鲜,说“气墨灵象”虽然挺别嘴,但还是很有感受,感到很深刻、很高远,也很亲切。逐渐的就适应了,并且对“气墨灵象”印象越来越深刻。

我想《“气墨灵象”艺术论》这么厚的一本著作,首先感到很厚重。这部著作,应当说当前关于审美、艺术、哲学融为一体的这么一部大著作。是一部有意义、有价值,值得深入思考的一部著作。同时又是一部中西文化、中西美学融合的理论结晶,我感到这是一个时期以来一项文化艺术研究的创新成果,一项了不起的成果。既有理论建构价值,又有创作引领意义。

吕国英 著《“气墨灵象”艺术论》

吕国英先生下了一番苦功夫,对传统文艺经典与现代审美,进行了充分挖掘、概括的、拓展、抽象,尤其对艺术未来进行深邃思考与高远探究。我感到这部著作,不仅很深刻,而且有高度。我对吕国英先生这本著作,在理解上来讲,我还有些吃力。因为吕国英先生高度,我在搞书法创作讲,有些时候还理解不够充分,还需要慢慢的再去继续深入摸索、研读。从他这本著作当中,寻求更多的营养,或者是思考。

我结合书法创作,谈点学习体会——

吕国英先生用4个字,概括他的艺术观念,“气墨灵象”。我想“气墨灵象”这4个字,和书法比较靠近。

首先是“气墨灵象”这4个字,在书法的创作当中,还是有潜移默化的一些连带关系。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起指导作用。我想4个字,我想一个一个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第一个字是“气”,这个“气”在书法当中非常重要,可能其他艺术都是相通的。“气”书法当中,如“灵魂”一样重要。古人讲,若观书画先观气韵。意思就是说关于书法这种观赏、鉴赏、理解,首先要从“气”上分析、观看、切入。在这里,古人因为讲到先观“气”,也就是首先是要看“气”象。好像放在作品“神”的前面,就是艺术创作须神采为上,“气”就是的“神”的灵魂。我感到这是一个。

《“气墨灵象”艺术论》学术研讨会(LOGO)

当然,吕国英先生讲的“气”,我想还包括很多“气”的意涵,有精神境界有里面。而书法,包括中国画或其他的艺术,都讲究气息、气韵,也就是一种格调、一种精神状貌、美的情态,有一种连贯性和连续性、贯通性。因为吕国英先生这个理论,站在这个高度上来讲,我想还是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指导创作实践的作用。书法或者其他艺术当中,气息的表达、气韵的呈现;还有节奏的表达、韵律的呈现,我想在“气墨灵象”当中有更深刻程度,当然还有宏大气象、正大之气象。当然我想,对应“气”的分析,非常透彻、有高度,对于书法创作,还是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再就是从“墨”的分析上。我想在书法创作中,这个“墨”分量,应该说占据着“江山”般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书法包括中国画,尤其是书法讲笔墨,笔墨就是书法的代名词。一个“笔”一个“墨”,“墨”就是占了半壁江山,不光是用笔问题还有用墨的问题。墨分五色,吕国英先生著作里面充分谈到“墨”。当然墨的运用,讲的更深、更有高度。从我的感觉来讲,“墨”在书法当中,有着半壁江山的作用。所以古人就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就是清代的刘墉、王文治。当然中国画里面更加注重“墨”色的变化,还有色彩还有墨。

书法来讲,也有墨分五色。结合书法史上来看,对墨的研究和展开,应该说明清时期的董其昌开始。他用淡墨来写书法,他以前还没有用淡墨书写,是董其昌开辟的。建国初期或者民国时期,黄飞鸿作品,我感觉他的画,最大成就在于他的墨。用笔是一个方面,但是他用墨,确实前无古人。学到的也是对墨的研究,对墨的思考。加大对墨的应用,从而开辟草书境界,与古人拉开巨头,所以林散之书法草学,就是对墨的深入和开创。

《“气墨灵象”艺术论》学术研讨会现场

当然这个墨,我也有一些粗浅的体会。我想当代书法怎么能把墨,充分的研究出,充分的表达清楚,我想这是对于当前书法创作,或者创新的一个途径。因为古人对书法的用笔,基本上已经达到比较完整的程度了。如何在古人的基础上,往下再走一步,我想除了融会贯通、结合,如何在“墨”运用上突破古人,是一个挑战,这是一个方向。我想吕国英先生这部著作对于墨的思考,对于书法创作研究创新,我感到很有现实意义。另外感到对于墨,我不太赞成踏踏实实的墨。我认为对书法也好,中国画也好,对墨要有模糊性认识。书法的模糊性、不确定性,我想这是一种艺术的高度,一种新的艺术。另外墨还又充分表达着当代艺术,或者说当代书法的一种表达。

我们在研究书法作品的时候,在研究中国画的时候,很可能就有追求着当代书法,或者当代艺术的思考。这种思考,我想从“墨”上研究它,可能更接近,这是对“墨”的感知。

再一个“灵”。我想“灵”就是灵魂,就是艺术灵魂,就是一种心灵。我们搞艺术创作,尤其像书法不是一点一划,不是紧紧抓着传统的东西不放,而是在传统经典中寻找艺术灵魂,尤其是草书,最能够刻划艺术真谛的灵魂性的东西,我想这是我们重点。最终要达到的,就是这个目的。要把古人带有灵魂的东西,把它传承过来,发扬光大。我想这是我们对“灵”的思考。当然还有善变,还有一些表达、一些表现。

第四就是“象”。我想“象”就是一种象征,说到底是一种气象。不光是中国画也好,写作、影视、音乐也好,表达着一种气象。这种气象,就是一种感人肺腑的表达一种审美之美的形态呈现。我们从“象”的分析上,就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在吕国英先生著作里,我们追求的“象”就应该像他解释的一样,博大之“象”、精彩之“象”,不是研究那些低级、描摹、具象与极端抽象的东西,要升华到一定的高度,去认识它。

吕国英 著《“气墨灵象”艺术论》

我想吕国英先生的“气墨灵象”,对我从事书法创作上来讲,还是很有指导意义。虽然体会不深刻,但是我还是在用他的理论,来武装我的头脑,解决我实际上的问题。《“气墨灵象”艺术论》这部著作,我想除了解释了艺术的一些观念,哲学、美学的一些观念以外,对于我们文艺演进还有一定的启示。我想一个启示就是艺术包括书法,要往高峰上走。既然走到了艺术的门类,最终我们要提升境界、研究格调、展现气象,不是在琢磨点小技法,技法只是手段,最终还是要向吕国英先生所讲到的,要往高维审美上攀登。

还有,思想、观念上,要有更新的思维。传统中,要带有时代思考。我想这也是一种趋势。我们虽然处在中华优秀传统的文化之上,还有捕捉时代精神,捕捉时代面貌。我想这部专著里,也给我们一个启示。我想,艺术上从高原走向高峰,要借助理论的引领。吕国英先生的《“气墨灵象”艺术论》,起到的正是这样的一个作用,他在书说:“立象”难,“立念”更难。要用新的艺术理念引领我们艺术创作,而这个新的艺术理念的确立就是“立念”。吕国英先生虽不是搞专业美术的,但他的书法写的不错,对大草很有感觉,尤其对线条的审美有自己的关于“象”的理解,“书象”这一审美范畴也是他在这部专著中提出与建构的。我觉得他也是试图通过“气墨灵象”理论观点,引领书法创作或者还有其他创作。“双代”会精神强调,艺术要从高原走向高峰。新时代需要文艺高峰,也完全能够铸就文艺高峰!我要说的是,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是不是在高原上,还不一定。当然从高原走到高峰攀登,我想要借助理论引领。因此我想,这就是吕国英先生这部原创专著最重要的意义。

《“气墨灵象”艺术论》学术研讨会部分专家合影留念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