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专题 国际 新冠肺炎

制药强国印度也在展开疫苗外交

中国承诺向巴基斯坦、尼泊尔以及东南亚多国无偿提供大量疫苗。不过,制药强国印度也在展开疫苗外交,而且动作更快,手笔更大。

印度生产的牛津——阿斯利康新冠疫苗

在缅甸、马尔代夫、不丹、孟加拉、尼泊尔等国,印度现在已经抢先一步捐赠疫苗,而且手笔更大。印度的这一举动在该地区获得赞誉,也给中国在那里的主导地位带来挑战。作为一带一路的一部分,中国这些年来在斯里兰卡、尼泊尔和马尔代夫等国大量投资,修建港口、道路、发电站等等。但外交人士认为,这些强烈依赖旅游业的国家对疫苗有着迫切需要,因而让莫迪政府获得了重返该地区的机会。

本周五(1月22日),缅甸从印度获得150万剂新冠疫苗,可供75万人接种。印度驻缅甸大使索拉卜·库玛(Saurabh Kumar)在仰光机场迎接疫苗抵达时向记者表示:这是印度送给缅甸的礼物。”缅甸计划首先给医务人员接种,之后给老人接种。缅甸共有11万多名医务人员。据法新社报道,缅甸累计有13万6000新冠病例,有3000多人死亡。

除了缅甸外,印度血清研究所生产的疫苗也已运抵马尔代夫、不丹、孟加拉和尼泊尔。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仿制药生产国,参与生产由牛津大学和阿斯利康联合开发的新冠疫苗的印度血清研究所则是世界最大疫苗生产商。

尼泊尔卫生和人口部长里达耶什·特里帕蒂(Hridayesh Tripathi)表示,“印度政府展示出免费提供疫苗的良好意愿。这是以人为本,因为公众是新冠病毒的最大受害者。”

虽然和尼泊尔有领土纠纷,但印度更担心中国在这个喜马拉雅小国继续扩大政治和经济影响力。中国已承诺为尼泊尔提供疫苗,不过,尼泊尔尚未批准中国国药集团的疫苗。尼泊尔药品局发言人表示,在批准前,他们要求中国提供更多资料和信息。

孟加拉国原本也将免费获得11万剂中国科兴生物公司开发的新冠病毒疫苗,但由于拒绝支付相关研发费用而“泡汤”。孟加拉国继而向印度求助。本周四,该国无偿获得印度生产的200万剂新冠疫苗。

据印度政府圈传来的消息,印度计划在今后三到四周内向邻国提供1200万到2000万剂新冠疫苗。此外,印度还将帮助其中的一些国家训练医务人员,管理疫苗施放。

印度前驻多伦多总领事拉吉夫·巴蒂亚(Rajiv Bhatia:“)表示,印度将以行动证明“邻国优先”政策的有效性。他说:”这展示了我们在科学与药学领域的力量,这是我们的光辉时刻。“

分类
兩岸 国际 大陆

美國與印度在印度舉行「2+2」會談

蓬佩奧和埃斯帕與印度外長蘇傑生及防長辛格舉行「2+2」會談。

中華時報/華聞社10月27日電)在印度訪問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和國防部長埃斯珀,跟印度外長和防長舉行會談,雙方簽署軍事協議,共享敏感衛星數據。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批評蓬佩奧炒作中國威脅,老調重彈。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國防部長埃斯珀、印度外長蘇傑生和國防部長辛格出席「2+2」部長級會談前,互相碰臂和握手。

今次會談聚焦在區域安全、國防資訊共享,軍事互動和國防貿易等四大議題。

蓬佩奧表示,今次會談是兩大民主政體發展更緊密關係的新機會,會商討合作對抗中國共產黨在安全和自由方面的威脅,促進地方和平、穩定;以及如何應對源於武漢的新冠病毒疫情。

埃斯珀亦說,美印要將合作制度化和正規化,以應對當今的挑戰;並維持自由開放印度太平洋的原則。

兩國亦簽署協議,美國會分享敏感衛星數據,容許印度取得導彈和武裝無人機,鎖定目標所必須的地形、航海和航空數據。

印度國防部早前亦透露,美國將在出售給印度的飛機上,提供先進導航輔助及航空電子設備。

今次會談正值中國及印度因為邊境主權爭議而關係緊張及美國總統大選舉行在即,蓬佩奧稍後亦會訪問斯里蘭卡、馬爾代夫和印尼。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說,蓬佩奧對中方的攻擊指責是老調重彈,毫無事實依據;敦促美方停止炒作「中國威脅」及挑撥中國同地區國家的關係。

 

分类
国际

印度舆论愤慨一19岁少女遭轮奸致死

印度北方邦发生的一桩轮奸底层种姓少女致死案件,在印度造成紧张。警方在没有获得受害人亲属同意的情况下就焚烧了死者的遗体。印度国大党领袖拉·甘地(Rahul Gandhi)想要与受害者家人会面也遭阻拦,并被拘捕,遣送新德里。

印度底层种姓的一名19岁少女9月29日周二在北方邦遭四名男子轮奸后遇害。因此引发的危机与日俱增。尽管警方逮捕了肇事者,但家属表示,遇害少女的尸体在没有获得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就已被焚烧。印度全国为此愤慨。北方邦(Uttar Pradesh)ˎ 新德里还有拉吉斯坦邦(Rajasthan)周三都爆发了示威。北方邦则严密封锁了案发地区,并严禁集会。

在野的国大党领袖被逮捕

印度反对党国大党甘地家族的两名领袖接班人周四想要与遇害少女的家人会晤,但他们的车队遭警方阻拦后,拉·甘地本人遭逮捕,并被带回新德里。国大党一行200多人,拉·甘地被控没有遵守社交安全规则。

印度女性遭暴力问题突出

印度司法机构在本周发布的一份有关印度女性遭受暴力情况的最新报告揭示,2019年印度针对妇女的暴力增长了7%,发生本次罪案的北方邦名列榜首。

 

分类
国际

印度客机事故 死亡人数攀升到14人

印度快运航空一架客机周五晚在大雨中降落时冲出跑道,机身断成两截,至少造成14人死亡,15人重伤。

法新社报导,印度快运航空表示,一架载有19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的客机从迪拜起飞,晚间降落在南部喀拉拉邦城市科泽科德(Kozhikode),飞机在着陆时冲出跑道。事发于当晚7:40左右,该地区正下大雨。

从电视画面可以见到,这架印度快运航空客机冲出跑道并断成两截,但未没有起火。

当地一名高级警官卡里姆(Abdul Karim)说:“我能证实至少14人丧生。另外有15名乘客受重伤。目前还在处理现场状况。” 另外一名高级警官达斯(Sujith Das)表示:“我们已将至少89人送往科泽科德的各处医院,其中多人伤势严重。救护车仍持续赶来急救。”

根据地方官员指出,这架客机的两名飞行员中的一人在事故中死亡。 印度民航总局指出,这架飞机冲出跑道末端,“坠入山谷后断成两截”。 据电视媒体报导,当飞机降落时,起落架出现问题。

印度快运航空指出,这架客机运载174名乘客、10名婴儿、2名飞行员和5名空服员。

出事客机所属的印度航空快递是印度航空的子公司。

印度总理莫迪在推特上发文,对事故遇难者表示悼念。

分类
国际

莫迪突访冲突地区 印军添置俄制武器

中印关系持续紧张的大背景下,印度总理周五突然前往拉达克边境地区进行访问,与此同时,印度军方宣布将大规模购买俄罗斯军火的计划。中国方面则警告印度不要“对中方进行战略误判”。

   

印度总理莫迪戴着口罩,出现在拉达克地区

(中華時報/中華新聞通訊社香港3日電)印度媒体报道称,总理莫迪周五出人意料地访问了位于喜马拉雅北部山区的拉达克地区。六月中旬双方军队在该地区有争议的边境线上爆发冲突,令两国关系一度变得相当紧张。

印度总理莫迪周五访问了位于喜马拉雅北部山区的拉达克地区

莫迪目前面对巨大的国内压力,反对派要求他对中国的”入侵”做出回应。分析家认为,莫迪此次拉达克之行,就是向北京发出的强硬信号。相关的电视报道中,可以看到莫迪视察了拉达克的一个印军基地。士兵向莫迪高喊”印度必胜”的口号。印度国防部长辛格发布推文称,”在印度军队的守卫下,印度边境一直都很安全。而此番莫迪总理视察边境,对驻防官兵的士气无疑是一种鼓舞。”

莫迪对拉达克地区为期一天的短暂访问期间,还看望了正在当地一家医院接受治疗的印军伤病员,他们是在前不久的边境冲突中受伤的。印度方面称,六月中印官兵的肢体冲突中,至少有20名印度士兵丧生。中方则迄今为止并没有透露中国军队的伤亡情况。据路透社报道,陪同莫迪视察拉达克的还包括国防参谋长拉瓦特(Bipin Rawat)和陆军参谋长穆昆德(Manoj Mukund)。

印度计划大手笔购置俄罗斯军火

印度国防部宣布,鉴于当前局势以及加强边防力量的需要,印度已决定向俄罗斯购买军火。军购计划中包括21架米格29战斗机以及12架 Su-30 MKI战斗机,总价值超过10亿欧元。此外,印军现有的59架米格29战斗机将更新装备。印度海军和空军还将获得新型导弹系统。目前,印军装备的50%以上来自俄罗斯。

俄罗斯米格29战斗机

印度国防部在发表上述声明中,并没有直接提及最近中印边境上的紧张局势。但表明中印双方正在为缓和双边关系进行磋商。六月中旬,中印军队在喜马拉雅山脉上的一场严重冲突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冲突发生后,双方都开始向边境地带集结军队和运送军用物资。上世纪六十年代,两国边境争端曾引发中印间的战争。

印方不应对中方有战略误判”

在周五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双方应按照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共同维护两国关系大局。印方不应对中方有战略误判。”

与此同时,中国商务部也指责印度歧视中国企业。商务部发言人在北京表示,印度的行为已经违反了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定,必须予以纠正,但中方不会对印度产品和服务采取限制性措施。此前不久,印度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宣布禁止使用数十款来自中国的智能手机App,其中包括新浪微博、抖音以及微信等应用软件。

来自新浪和政府圈的消息称,印度总理莫迪已经关闭了其微博账户。2015年,莫迪访华期间首次开启了这个微博账户,迄今为止,该账户已经拥有20万粉丝。

分类
一路风情 兩岸 国际 大陆 编辑精选

中印媒体怎么看两国边境冲突?

中印两个核大国的军人6月15日动用棍棒和石块等原始却致命的武器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加勒万谷爆发了40多年来最严重的边境冲突。印度报纸和中国官媒在两国边境发生血腥事件后都要求双边继续对话。不过,从印度的角度来看,印度政府必须 “觉醒 ”,并评估北京扩大的影响力。

中国不希望印度因为这个事件继续增强反华情绪

《印度时报》 (Times of India)一篇评论文章写道,可以想见“中国的侵略 ”是警告印度不要与其他国家一起要求对新冠病毒起源进行独立调查。报导还用“绝对合法 ”形容国际社会的要求。

内容还说:“如果北京成功地让印度向中国的外交立场磕头,这也将向其他邻国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呈现亚洲的事情是由谁来决定。因此,印度应该做的正是中国不希望的事情,并以外交反制措施来应对。”

在此背景下,评论主笔建议印度当局在香港、西藏和新疆等侵犯人权的行为上采取强烈批判立场,并改善与台湾当局的关系。

内容甚至谈到:“应该以牙还牙,以贸易为武器,对中国进口产品实施制裁。北京不能一边在实控线上杀害我们的士兵,一边从我们的巨大市场中获益。”

《印度快报》 (Indian Express)则写道:“中国军队残忍杀害20名印度士兵,有可能破坏双方高级军官几天前才达成的军事和解。” 作者还提到了两国相互指责对方违反了双方达成的共识。

报导内容说:“毫无疑问,在翻译的过程中很多东西会被漏掉。于此同时,中国的冒险主义违反了习近平与莫迪多次会晤达成的协议。新德里应启动与北京的所有政治和军事沟通渠道明确声明这一点。”

该报还称,2013年至2017年期间,新德里的许多政客因此前与中国在边境争端中取得的外交成功而陷溺在“假安全感”中。

“印度政府再也不能忽视中国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根据这种变化,北京可以对付任何人……印度再也不能对中国抱有政治幻想了。”

中国媒体反应

中国媒体对于此事的报导与官方同一口径,内容大部份也以中方军事力量处于优势,“要打不怕、但仍以和和谈为重”作为主旋律。

相关内容并不像印度强调双方士兵伤亡人数,而是专注于追责印方。针对这件事最积极发言的就是《环球时报》中文版主编胡锡进。

他写道:“中方不想让两国民众对双方伤亡数字进行对比,从而刺激两国公众的情绪。这是北京的善意。”

他也表示,“印度舆论中这些年谈中印友好的少了,迎合‘价值观同盟’‘印太战略’这些外来概念的多了。”

但他强调不管美国如何介入,“对印度来说,什么样的外部关系都代替不了它与中国的关系,因为它从南亚搬不走。”

中国官媒《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众号“侠客岛”6月17日则表示,“如果想给印度一个教训,事情的结果是明摆着,因为中方的战斗力毋庸置疑,但无论如何,谁也不愿意真走到战争那一步。”

文章以过去中印之间的冲突“洞朗事件”举例称:“印度在对华政策上秉持的是机会主义心态,习惯于贪图一时的小利小惠,而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

文章最后警告印方要“端正态度,严惩肇事责任人,严格管束一线部队,立即停止一切挑衅性举动。”文中并说在事涉中国领土主权的问题上,“别再搞这种耍无赖的小把戏”。

分类
国际

新德里有示威者到中國大使館附近抗議

新德里有示威者到中國大使館附近抗議。

印度與中國軍隊15日晚間在喜馬拉雅山脈的兩國爭議邊界、印度拉達克地區加萬谷爆發暴力衝突,印度20名官兵在衝突中死亡;雖然印度軍方說,雙方都未開槍,中國解放軍西部戰區發言人張水利譴責印軍違背承諾,越過實控線蓄意發動挑釁攻擊,造成人員傷亡,不過他未說明解放軍傷亡情況。美國媒體透露中國解放軍或有43人死亡。

美聯社據印度官員說法報導,中印軍隊未開槍,雙方用棍棒或徒手搏鬥互擲石塊,導致傷亡。據消息說,為避免擦槍走火引發戰爭,中印軍人在邊境發生衝突時,都是先相互推擠,逐漸演變成互擲石塊或以木棍攻擊對方,而且發生過不只一次。

中印關係最近再度緊繃,原因是自5月初開始,解放軍進入印度控制的拉達克地區,在三處地點紮營及設立崗哨。印度官員說,解放軍無視他們多次口頭警告,還多次舉行操演高呼口號,雙方發生丟石頭及鬥毆;經多次會商,雙方同意部隊各自後撤兩公里。

該報道稱,中印上一次的嚴重衝突發生於2017年,中方在中印及不丹三國交界處的洞朗地區修築道路,印度軍隊以“支持不丹主權”越界阻止工程,對峙達73天,最後透過外交管道平息。正如該地區其他國家一樣,印度對中國的崛起感到不安。近年來,印度越來越靠近美國,部分原因是他們都對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感到擔憂。

據上個月,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他願出面調解印度和中國的邊界爭端。但兩國都未接受這一提議。

印度總理莫迪首次開腔回應中國與印度前日爆發的嚴重邊境衝突。

莫迪在電視演說中說,國家為陣亡的印度軍人感到自豪,強調他們的犧牲不會白費;又指國家主權及統一,對印度而言是最重要。

莫迪說印度希望有和平,但一旦受到挑釁,無論任何情況,都會給予適當回應。

國防部長辛格就在社交網站發文,表示對有軍人喪生,深感不安和痛苦。

在首都新德里,一班示威者到中國大使館附近抗議,譴責中方殺害印方軍人的行為,並要求禁用中國商品。他們舉起標語,並塗污印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中國軍隊的照片。

分类
兩岸 国际 大陆

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始末

作者 Priya Esselborn

1962年中国和印度之间爆发的那场短暂而激烈的战争有着久远的历史根源。主要原因是一条从未明确划分的国界。50年后,关于这条国界的争执依然存在。

 
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在印度输掉那场战争后变成了替罪羊。人们指责他太过草率、太幼稚,没有认清局势。印度媒体更是充满了各种刻薄挖苦的语言。德国汉堡全球与区域研究所亚洲问题专家贝茨(Joachim Betz)表示:”尼赫鲁从来都没有承认自己对情况的判断有误。”他指出,印度军方当时不断强调自己的军事装备太差。”而且战地地形也对中国更有利。因为印度从军事战略上来讲处于低地,必须爬上山顶才能够进入战区,而中国军队则可以从高处展开行动。”

据估计,中国军队1962年10月20日从边境的东西两处同时发起进攻时,军力是印度军队的5至10倍。中国军队当时一直深入到印度今天的阿鲁纳恰尔邦省和喜马拉雅地区。整个战争延续了一个月,总共造成2000人丧生。

1962年11月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在新德里发表讲话

复杂的历史

打响这场战争让印度有点措手不及。中印两国此前经历了一段长达数百年的漫长而又复杂的历史。18世纪下叶,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疆土囊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缅甸的部分地区。1835年,英国和俄罗斯进入了所谓的”大博弈”时代,争夺对中亚的控制权。俄罗斯曾试图将自己的势力范围向南延伸。西藏当时处于博弈双方之间。

20世纪初,西藏成为英国的保护地。但1912年,当时的中华民国宣布对西藏拥有主权,而西藏则于1913年宣布独立。英国随后在1914年举行的西姆拉会议上宣布放弃对西藏的主权,当年中国和西藏都参加了此次会议。时任英属印度外长麦克马洪和中国在边界上达成了一致:并将其命名为”麦克马洪线”。中印双方对这条3500公里长的边界有不同的理解。中国认为这只是暂时的一种界定。贝茨指出,中国将麦克马洪线视为殖民地的界限,随着英属印度殖民地的消失,该边界也就已经过时。

中印有争议地带

从兄弟变成敌人

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独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印度新德里尼赫鲁大学中国问题专家切诺伊(Anuradha Chenoy)指出,中国和印度在建国初期都想摆脱两国的殖民历史,也非常愿意维持友好关系:”尼赫鲁的设想是,中国和印度应该成为朋友。”理由是:两国有许多相同之处,在历史中都经历了磨难,所以也可以成为亚洲的核心国家。当时”印中是兄弟”的口号得到广泛传播。

1954年,中印两国签署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甚至愿意接受麦克马洪线作为两国的边界,作为交换条件,中国要求印度放弃阿克赛钦地区。中国在兼并西藏的时候获得了对这片地区的控制权。印度不愿意接受中方提出的条件,并在言辞上予以强烈回应。亚洲专家贝茨解释称:”这不是获得领土的问题。阿克赛钦直到今天都没有什么经济意义。”更多的原因是中国需要这片地区来建设其连接西部和其他省份地区的交通要道。政治学者切诺伊总结称:”事实是,两国当时的民族主义都有所抬头。”从此,两国在边界地带不断上演小规模冲突。1959年达赖喇嘛逃出西藏,印度为他提供难民庇护:这也是扎在中印双边关系上的一根新刺。

避免冲突升级

有趣的是,中国和印度从未正式宣战。双方都试图尽量限制冲突的规模。全世界都曾密切关注两国的争端,因为当时古巴危机也愈演愈烈。冷战以及民主制度和共产主义的对峙局势也给中国和印度带来了新的问题。1962年11月20日,中国单方宣布停火,并撤至麦克马洪线后20公里处。中国专家切诺伊特别强调这是中国”采取的主动”。印度在此之前曾经向美国发出军事求援。是害怕冲突升级、还是担心这一世界海拔最高战场逐渐恶劣的天气情况?或是中国觉得让印度知道自己的短处已经足够,所以才愿意握手言和?这是历史学至今都无法明确解释的问题。

分类
兩岸 国际 大陆

中印45年来最烈军事对抗 中印外长通电话

中印边界冲突中印冲突加勒万河谷印度与中国部队周一晚在喜马拉雅山一个偏远的边界线再爆冲突,印度宣布官兵死亡人数增至20人。这是这两个拥核邻国之间45年来最激烈的军事对抗。联合国与美国现皆表密切关注发展。

本文截稿前,印度政府说,中国军队也有伤亡。北京当局未就双方军队伤亡置评。

华尔街日报报道说,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印度士兵的死因,但一名高级军事官员表示,双方在冲突中都没有开枪,一些士兵被嵌入钉子的棍棒殴打致死。此前中印双方达成的协议限制了在对抗中使用枪支,以防止发生致命冲突。

随后,联合国发言人说:“我们对有关印度和中国在边界实际控制线附近发生暴力和死亡事件的报道感到忧虑,并注意到两国已采取措施以缓和紧张局势。”

与此同时,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称,美国正密切注视印中边界的局势,并支持有关方面和平解决冲突。国务院发言人还说,有关印度所宣布的官兵伤亡,“我们向家属致哀”。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月曾表示,他准备在中印之间做调解,不过,特朗普政府官员未进一步详述有关总统所提解决方案。美媒认为美国与中国在许多方面磨擦升高,印度已渐成美国的同盟。

针对这起中印双方45年来最严重的冲突,中共官媒环球时报今天发出社评指出,近年来新德里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奉行越来越强硬的路线,很大原因是出于两个误判。

一是印方认为中国受到美国不断加大的战略压力,不愿意与印度交恶,因而缺少在边界问题上回击印方挑衅的意志。二是印度民间一些人误认为印度的军力比中国强,这种对两国力量的严重误读影响了印度舆论的清醒,也给印度对华政策增加了压力。

这篇社评续称,美国用推行印太战略拉拢印度,助长了一些印度精英的上述误判。2017年印军悍然越线开入洞朗地区,公然挑战中国领土主权,就是这种傲慢自大导致的疯狂。印度这几年在中印边境地区采取明显的「进取姿态」,在印度舆论中引起欢呼,不能不说,印度精英们当前的对华心理很不健康,也很危险。

社评向新德里喊话说,美国能够向中印关系方向投入的资源是很有限的,它绝不会出钱出力来帮助实现印度的利益,它能够做的只是伸过来一个杠杆,寻找一个支点撬动印度同中国交恶,让印度为华盛顿的利益卖命服务。

社评并称,中印的实力差距是明摆着的,中国不想把中印边界问题变成一场实力对抗,这是中方很真实的善意和克制。但是中方针对边境地区形势充满自信,「我们不想也不制造冲突,但不惧怕冲突…我们绝不会拿底线与任何力量做交易。」

不过社评也称,中印两军高层事发后的表态都比较克制,这似乎是双方都希望和平处理这次冲突,不让其进一步升级的信号。「尤其是中方没有公布我方军人的伤亡情况,这像是要避免两国舆论进行伤亡比较,导致进一步的情绪对峙」。

社评最后呼吁印方加强管束一线部队和工程人员,切实遵守两国军方高层沟通达成的共识。相信局势降温对大家都有好处,因此值得中印前线部队共同为此做出努力。

印度正在修建一条道路,将加勒万河谷与靠近中国领土的一个跑道相连。

在今次暴力冲突之前,双方在边界实际控制线一带的紧张气氛持续了一个月。两国在1962年打了一场边界战后停火,并划出这条并不可靠的边界实际控制线。

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与印度外长苏杰生通电话,讨论前晚在两国边境发生的冲突。

新华社报道,王毅在通话中表示,在事件中是印方前线边防部队蓄意挑衅,暴力攻击中方前往交涉的官兵,进而引发激烈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王毅要求印方彻查,严惩肇事责任人,严格管束前线部队。

报道又指苏杰生在通话中,讲述印方立场,又表示印方愿意从两国关系大局出发,与中方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识,通过对话和平解决边境地区争端,缓和边境地区紧张局势。

分类
兩岸 国际 大陆

印度称20军人在冲突中丧生 印媒指中方43人死伤

印度边防部队运动集结 2020年6月16日 照片 REUTERS – STRINGER

中印爆发几十年来最严重的边境冲突,印度军方说,印方有20人死亡;中方证实发生激烈肢体冲突,未有透露伤亡情况,印度外交部说双方都有伤亡。印度传媒引述消息报道,中方有43人死伤,包括死亡和严重受伤。

事发在星期一晚,地点位于拉达克加勒万河谷地区。印度政府消息透露,双方军人互相用棍棒和石头攻击,没有开枪。

印度外交部在声明中说,中方军人在东部拉达克,在降低冲突过程中试图单方面改变现状,又说如果中方认真遵守更高层的协议,事情就可以避免。

印度国防部长当天就局势最新发展召开两次评估会议。

解放军西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张水利指责是印军违背承诺,再次越过实际控制线非法活动,蓄意发动挑衅攻击,引发双方激烈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