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同印度周一在边境发生武装冲突,解放军西部战区透露,双方冲突发生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
新闻发言人张水利大校指责是印军违背承诺,再次越过实控线非法活动,蓄意发动挑衅攻击,引发双方激烈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他重申,加勒万河谷地区主权历来属于中国。印边防部队严重违反中印军长级会谈共识,损害两军关系和两国人民感情。他促请,印方回到对话会谈,解决分歧。
较早前,印度政府表示,三名军人在战斗中死亡。
数周以来处于紧张军事对峙状态的中印边界传来坏消息:周一夜间有3名印度军人在拉达克地区的冲突中死亡。
据印度军方周二(6月16日)发布消息,在拉达克地区的加勒万谷(Galwan valley )与中方发生的一次冲突中,有3名印度军人丧生。此前数周,这一边境地区的局势持续紧张。
“在加勒万山谷正处在缓解矛盾努力的过程中之际,昨日夜间发生一起导致伤亡的武力对峙”,印度的军方在一份声明中称,印方死者包括一名印度军官和两名士兵。这是中印两国间自1975年以来首次发生造成人员死亡的边境冲突。
据美联社、路透社援引印度军方人士称,冲突期间,中印士兵互掷石块、棍棒,并发生肢体冲突,但双方均未开火。据新德里电视台(NDTV)报道,死亡的印度军官是指挥官军衔,印方军人并非死于枪弹,而可能是在近距离肉搏战中受重伤。
印度军方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双方高级军事官员目前正在会晤,以缓和局势”,但没有提供任何进一步的细节。
在周二(6月16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对此作出回应,他呼吁印度不要采取单方面行动挑起事端。赵立坚指责印度违背两国达成的共识,两次越过边境线,“挑衅和攻击中方人员,导致双方部队发生严重肢体冲突”。
赵立坚在记者会上没有提到双方有人员伤亡。不过,《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周二在微博上发帖称,据“知情人士”透露,中方也有人员伤亡。
此轮边境对峙始于今年5月5日,在位于拉达克地区的海拔四千多米的班公错湖(Pangong Tso lake),中国和印度军方人员发生冲突,相互投掷石块、木棒、铁棍等,双方都有人员受伤。印度方面称中国士兵在三个不同地点越过边界,搭建帐篷和岗哨,并无视印方的口头警告,双方遂起口角和冲突。
5月9日,在距此以东1200公里的印度锡金邦那图拉山口,中印军人相互投石并发生肢体冲突,有数十人受伤。
在6月6日,中国和印度的军方高级人员还曾在拉达克会面,商讨解决双方持续在喜马拉雅山边界地区进行的对峙。两国当时表示,双方同意通过谈判妥善解决这场世界屋脊上的危机。
中国外交部在6月8日表示,中印两军6月6日在摩尔多边境会谈点举行了“军长级会谈”,就解决近期边境危机进行了磋商。她称,双方“有意愿通过谈判协商妥善解决有关问题”。此前一天,印度外交部也发布声明,表示会面是在“和睦和积极的气氛中进行的”。
中印两国的紧张对峙发生在海拔超过43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地区。不久前,印度曾在边境一带扩大公路网络与基础设施,但这似乎激怒了中国,北京随后加强了在该地区的活动。有报道指,中国军队越过了实际控制线数公里。
但从此后公开发布的消息看,双方的会谈并未取得实质性结果。与此同时,中印双方还向喜马拉雅山麓的边境地区增派了数千兵力。据路透社报道,谈判期间,印度方面要求中国撤回派往边境地区的部队,而中方则要求印度停止在边境争议地区修筑公路。
印度媒体报道称,参与会谈的是驻扎在列城的印度第14军司令哈林德·辛格(Harinder Singh)中将与中国南疆军区司令柳林少将,会谈持续了近7个小时。
《印度斯坦时报》(Hindustan Times)报道称,双方均预料解决过程将非常漫长,但两国同意,军方不应允许实控线的局势升级。
此前有报道称,两军在对峙中曾发生零星但相当暴力的冲突。士兵们通过石头、木棍进行战斗,造成双方数十名士兵受伤。
如今,双方士兵都在该地区安营驻扎,他们都指责是对方侵入自己的领土。
在谈判当天,中国官方媒体播出了中国军队组织大规模“整建制跨区域投送”演习的画面。报道说,利用民航、铁路、物流多个渠道,中国在几个小时内就将数千名官兵和大量武器装备从中部的湖北省转运到西北高原地区。
中印代表周六在两国边境会面,此次在边境举行的会谈是迄今双边最高层级会谈,由高级指挥官与会。过去四周,当地的边境指挥官已经举行了一系列会晤,但仍无法化解僵局。
印度政府网站周六公布消息,此次与会的印度代表团是由印度陆军第14军团司令辛格(Harinder Singh)领军,中方则是由南疆军区司令员柳林少将出席会谈。会晤地点位于中印边境地区拉达克的莫尔多(Moldo)。
在会议开始前,印度军方发表声明指出,印度和中国官员持续通过军事和外交渠道保持接触,以解决印中边境地区当前的局势。
《环球时报》英文版周六也引述中方专家称,通过外交渠道进行和平协商是解决问题唯一有效手段,但印度必须立刻停止在边境的挑衅行为并尊重中国的底线,否则无法真正缓解僵局。
本周五,印度和中国外交部官员也就边境局势进行讨论。印度政府表示,印度外交部东亚司官员史耐恩(Naveen Srivastava)周五同中国外交部司长吴江浩举行视屏会议。两人回顾了印中领导人达成的共识,即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和平、稳定与平衡关系将是稳定当前全球局势的积极因素。双方也同意通过和平讨论解决分歧,同时应考虑尊重彼此的敏感度、关切和愿望,不让其演变为纠纷。
中国外交部也在一份声明中称:”双方一致认为,要在两国领导人战略引领下,将两国互不构成威胁、互为发展机遇,不让分歧上升为争端的理念落实到行动,增进战略互信,深化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
印度官员表示,这场对峙始于五月初,当时有大批中国士兵深入印度控制的拉达克地区并在当地驻扎。印方指称,中国士兵无视印度多次要求离开的口头警告,双方爆发口角、丢掷石块及互殴。印度随后也调遣了数千名士兵及部署武器。 此外,中印士兵在五月初也在印度东北部的锡金邦展开对峙。
印方专家警告,不要对双边的军事会晤能立即解决僵局抱有太高的期待。过去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摩擦一般是通过此类会晤解决,有时则需要外交单位介入。
作者 孙谦 (特约记者)
新冠疫情造成许多德国公民滞留境外,而德国政府也通过各种方法“撤侨”。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德国撤侨的对象不仅仅德国公民,甚至包括在德国拥有永久居留权的外国公民。特约记者孙谦就以这样的身份从印度回到了她工作生活的柏林。
3月18日,印度政府宣布封闭国境,禁止任何人,甚至是印度公民入境印度。3月19日,印度禁止国际航班起降,正式封国,而也就是说,在印度境内的公民也无法出境。3月24日,总理莫迪宣布全国范围内封锁,国内的短途旅行也不被容许。
而这一切发生的时候,我正在印度南部的旅游胜地,喀拉拉邦学习瑜伽。我原计划是在3月22日返回德国,但这一个接一个的禁令,却让我失去了所有自由移动的选项。离开印度的方式,只剩下最后一个:搭乘德国撤侨的航班回到德国。
和我一起”困”在瑜伽学校的,还有两个德国女生,还好有她们在,我及时得到了德国驻印度大使馆发出的撤侨通告,并在线填写了表格。
但我的心理其实是有一丝的不安。我在掂量,究竟这”侨”民,包括的是哪些人?虽然我有德国的永久居留权,我的医疗保险和社保都交在德国,但我并不是德国公民,而参照其他国家撤侨的惯例,被”撤”的对象也是本国公民。
要不要回中国?
而在印度还没有完全禁止国际航班之前,我也考虑过是不是要返回中国。中国国内的情况已经在一天天好转,连续很多天本土病例为零,新确诊的感染病患都是海外输入型病例。而这也恰恰是让我犹豫万分的原因。网络上的舆论对于这个时候从海外回国的人来说,非常不友好,”建设家乡你不行,千里投毒第一名”这样的论调着实让人心寒,但同时也很犀利了指明了我可能会给我的亲朋好友带来的风险:经过国际长途旅行和国内短途换乘之后,我确实有携带病毒的风险,同时很可能会传给我的家人,尤其是已经年迈的父母。 而在中国政府将防疫重点转为防控从中国外疫区入境的人士之后,所有人从海外回到国内都必须接受14天的强制隔离,费用自理,而且,对于在国内没有参与基本医疗保险的海外华人,所有医疗费用也需要自己承担。回国,于情于理而言都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而在3月19日,印度全面禁航之后,中国并没有任何撤侨的举措,因此,唯一的出路也只能是等待德国的撤侨。
所幸的是,德国驻班加罗尔大使馆很快就给我们打来了电话。而第一个接到电话的,竟是我这个非德国公民,确认了我所在的地址,目前是否有居所和足够的食物,与我同住的人的情况,以及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个问我的问题,”是否是德国公民,是否有居留许可或者签证”。
在接到电话的第二天,我们就收到了大使馆的邮件,确认我们已经在名单上。像阴沉了多日之后,终于天晴一般,两个德国小伙伴竟喜极而泣。虽然,撤侨大约500欧元的费用让她俩颇有微词。我也觉得松了一口气,但邮件中的一段文本,却依然让我有些许的顾虑。
其中对于第三国公民,是这样规定的:”在能力容许的情况下,持有德国居留许可的其他国民也在被考虑的范畴之内”。也就是说,我能否跟两位德国小伙伴一起回德国,依然是未知数。
而与此同时,印度的政策朝令夕改,让人忧心。3月24日,印度总理莫迪宣布全国范围内禁止出行,即使是联邦州之内的短途旅行也不会容许,所有公共交通工具全部停运,私家车没有必要原因也不得上路。不仅仅是外国人,连印度本国的公民也大量滞留外地,不少人被困在火车站,公交站。数以万计的,按照每日工作量进行收入结算的劳务工在无法开工的情况下失去了收入,又无法在外地生存,竟然开始徒步走回千里之外的家。这样人山人海的画面,经过社交媒体的加工渲染传回国内,让我的父母和朋友们更加替我担忧,都希望我能尽快回到德国。
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收到来自德国大使馆的邮件,更新撤侨组织的最新进展。而根据每日的通信记录,我似乎并没有因为不是德国公民而被”区别”对待。我们也受到了所在瑜伽学校的通知,德国方会在27日派车来接我们到机场。
3月27日早上,我们收拾好了行装,却在大半天的等待之后,收到了大使馆的邮件,喀拉拉邦的政府还没有给做好相应的通行证,要我们再等通知。期望的落空和归家的心切,使得年龄最小的德国女生在和家人通话的时候,泣不成声。
而在终于上路前往机场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印度的”封城”,有多严格。接近20天没有看到外部世界的我们,吃惊地看着空无一人的街道,门庭禁闭的店铺,只有药店和供应蔬菜水果的小商铺依然开着。尽管我们乘坐的车子在车窗后贴了”德国政府专用”的字样,还是每隔半个小时半个小时都会被十字路口设立的检查岗停下来检查,而警察们都带着口罩,有些还穿着防护服。到了定点的酒店,负责登记和进行体温监测的工作人员也是,做了充分的防护,而这和陆续到达酒店,几乎没什么防护措施的,等待登机的”人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在酒店住了一晚,费用需要自理,大约一个人人民币200元左右。第二天早上五点,所有人就已经集合完毕,前往机场。登机的手续与乘坐正常的商业航空类似,并没有增加其他的步骤。飞机并不是很满,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空位。机组成员们都穿着全套的防护服,成了飞机里的一道风景,不少乘客都拿出手机来拍照。
3月31号晚上7点20,飞机终于降落在了法兰克福机场。我取了行李,走在空荡荡的机场通道,又闻到了咖啡和烤面包的香味。这么多年来,往返于德国和世界不同的角落,而每次闻到这个熟悉的味道,就觉得到家了。
我没有来得及和患难与共的小姐妹们好好地道别。当晚最后一班从法兰飞回柏林的飞机是8点40,我甚至只有2分钟的时间来决定,是否要买下那张价值209欧的机票,不然就需要在法兰再呆一晚,或是倒三趟火车,辗转9个小时才能回到柏林。
24个小时没有合眼的我,最终选择了最轻松,最不容易交叉感染的方式。而听德国的小姐妹说,本来所有乘坐撤侨飞机回德国的,当天都可以全境免费乘坐德铁呢。
(中央社記者康世人新德里10日專電)印度衛生與福利部昨晚又確診一名在旁遮普省的武漢肺炎新病例,印度累計病例44例。經追蹤旅遊與接觸史,印度官員說,義大利和伊朗已成為印度確診病例最大感染源。
印度衛福部的聲明說,截至目前為止,印度累計感染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的病例已44例,社區追蹤案件達1萬1913個。
聲明指出,印度各機場迄今對來自8827個航班的94萬1717名國際旅客進行篩檢,其中有54名旅客被送往綜合疾病監控計畫(Integrated Disease Surveillance Program, IDSP)的機構與醫院進行監控和隔離。
印度昨天總共新增5名武漢肺炎確診病例,印度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報導,其中有2例與上週武漢肺炎確診患者接觸而染病,其他3個病例中一人是在克勒拉省(Kerala)柯枝(Kochi)的3歲幼童,還有一人是在查摩(Jammu)的64歲婦女,以及一人在旁遮普省霍西阿坡縣(Hoshiarpur)的44歲男子,他們應該都是最近出國時被傳染。
報導引述官員說,來自柯枝的3歲兒童,最近與家人到義大利旅遊;來自霍西阿坡縣的確診男子,最近也曾到過義大利。義大利和伊朗,已成印度確診病例最大感染源。
在印度累計的44個武漢肺炎確診病例中,除3名最早被發現感染的克勒拉省確診病例已康復出院外,其餘41個病例,大多被安排在德里暨國家首都區(NCR)的醫院接受隔離治療。
印度衛福部長瓦德漢(Harsh Vardha)昨天與德里總督貝傑爾(Anil Baijal)、新德里市長克里瓦爾(Arvind Kejriwal)及高層官員開會時,要求德里為可能激增確診病例做好準備,各省必須保持警戒且確認隔離設施,以容納每個縣市若出現大量確診感染或疑似感染的人,並做好後勤準備。
印度中央政府官員表示,政府已要求準軍事部隊在37個縣市建立75座隔離病房,至少可容納5400名患者。
印度衛福部指出,為滿足各機場大量的篩檢需求,已經增加人力部署,目前已有286名醫生、160名護士和295名護理人員派駐全印度各機場。
费加罗报国际版就美国总统特朗普访问印度发表文章,标题是:美国与印度高调合作应对中国。
文章评论说,特朗普在访问印度的第一天就对印度赞不绝口,不断使用最伟大的领导人,绝无仅有的领导人,以及杰出的好朋友等词汇来形容印度总理莫迪,莫迪看来乐此不疲,并且与同样的方式回敬特朗普,用印地语多次向特朗普示好,莫迪显然是要对外显示他与特朗普之前的非同一般的关系,以此满足印度民族主义者对印度在国际社会的地位的期待,事实上,2015年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访问印度时,莫迪的接待方式也同样热情。特朗普在演讲中不点名地对中国提出了批评,他说:“一个试图以威慑和侵犯来扩张自己的权力的民族与一个以解放自己的人民而逐渐苏醒的民族之间存在着天渊之别,后者当然指的是印度,美国与印度将一起捍卫一个自由与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海域。”
不过,文章指出,在美印两国首脑亲热会见的后面也隐藏多个外交上的纠结,除了喀什米尔以及巴基斯坦等延续了多年的问题之外,特朗普上台之后,双方又在关税问题上新增摩擦。特朗普多次谴责印度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谴责印度是关税之王,去年美国与印度之间的贸易逆差高达168亿美元。特朗普暗示要减低美印之间的贸易逆差需要时间,并且表示双方就关税议题的谈判已经启动,但是,要达成协议需要时间,他本人对谈判持乐观态度,尽管印度总理莫迪并不是一位容易对付的对手。
除了关税议题之外,美印之间的最大的分歧依然是巴基斯坦,美国由于在阿富汗议题上急需巴基斯坦的合作因而在去年就提出作为印巴喀什米尔纠纷的调解人,但是,印度始终拒绝将喀什米尔纠纷国际化,尽管巴基斯坦方面利用一切机会在国际舞台对印度加以谴责。特朗普在此次访问中谨慎地避免了喀什米尔,而是将焦点集中在反恐议题,并且强调在反抗领域,美国与巴基斯坦共同合作摧毁巴基斯坦边界的恐怖组织。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印度作国事访问之际,该国首都新德里发生暴力抗议事件,造成多人丧生。对于抗议活动,这位美国总统选择保持沉默。
据德新社周二(2月25日)从警方获得的信息,自本周一以来爆发的抗议行动已导致至少5人死亡。抗议浪潮的背景是印度总理莫迪力主通过《公民身份修正法案》。批评者们指控该法歧视穆斯林。抗议行动中,汽车和商店被焚烧、数十人被砖石击伤,扔石块者分别来自该法的赞同及对立派别。
一般认为,在特朗普以总统身份对印度的这次首度国事访问期间,不会达成重大政治协议或新的经贸合同。
周二,特朗普和印度总理莫迪举行了有关两国间关系的政治会谈。据德新社报道,两人会谈未涉及新德里发生的暴力抗议事件。
访印第二天及最后一天,特朗普先会晤了印度总统科温德(Ram Nath Kovind),接受三军仪仗队的致意;之后,特朗普携夫人前往印度独立运动英雄甘地陵墓吊唁。
当地下午晚些时候,特朗普举行记者会。晚上,特朗普将出席印度总统为他举行的国宴,并结束此次访问。
本周一,特朗普在莫迪总理陪同下,在印度西部城市艾赫迈达巴德(Ahmedabad)的板球场向10万人发表了演说。随后,特朗普夫妇继续飞往北部城市阿格拉(Agra),浏览著名的泰姬玛哈陵(Taj Mahal)。
亚穆纳河(Yamuna)畔的这座白色大理石壮丽宫陵已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