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楼市调控的新分界:为何选择“外环外”?

上海近期放宽了外环以外区域的限购政策,这是此次调整中最直接、也是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但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政策选择从“外环外”破口?

01 内外环的不同态度

目前,上海对于外环内外的调控已呈现截然不同的态度。并非是“外紧内松”,而是调控逻辑本身已经分化。

• 外环外:基本没有门槛,外地户籍只需一年社保即可购房,几乎等同于“随买随得”。而且外环外购房套数不计入外环内的限购范围,可以叠加。例如,即使在外环外买了多套房,回到外环内仍可能拥有首套资格。

• 外环内:虽有一定放松(如外地单身被视为家庭,可购买一手房),但整体的社保年限要求和套数限制仍在。

这一区隔意味着:上海的调控正式以外环为界,形成“内外两种逻辑”。这对环沪楼市冲击明显,政策出台后,周边城市的购房需求几乎不复存在。

02 城市发展背景

过去20年,上海城市扩张与房地产高速发展并行。随着“一城九镇”“五大新城”等战略推进,郊区新房大量供应,市中心则以老旧小区为主,形成“郊区新房+中心老破小”的二元格局。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重心逐渐回归市区、加快城市更新,郊区楼市开始显现压力:

• 外环外二手房挂牌量逐年上升,但成交占比持续下降,潜在风险增加。

• 郊区在城市竞争中的吸引力下降,人口“抢人大战”使得去化乏力。

因此,从风险防控与市场去库存的角度,外环外成为必须优先激活的区域。

03 政策想要激活的四类需求

这次放松的核心目标,是释放外环外的潜在购房需求,主要聚焦四类人群:

1. 外地刚需:这是最直接的受益群体。对于年轻外地人而言,社保年限要求降低意味着更快上车,也是上海在“抢人”上的一种策略。

2. 市中心养老需求:随着老龄化趋势加剧,市区居民的养老置业需求不断增加。郊区环境、价格及不限购的优势,为这部分人群提供了新的选择。

3. 郊区本地土著:在地居民基于家族、地域情感,往往也有较强的换房和改善需求。

4. 全国中产家庭:上海在全国楼市中的稳健性,吸引了全国范围的中产家庭进行资产配置。外环外的放松,降低了他们的进入门槛。

04 政策的意义与展望

从地图来看,外环外已涵盖上海的大部分区域,放开限购意味着多数楼盘进入“自由区”。相较之下,外环内的严格限制,体现了城市对核心区域价值的信心。

这次调整的力度和指向都较为明确,且更容易“出圈”。9月与10月的市场表现,或许会比预期更加活跃。

当然,这并不能解决上海楼市的所有问题。但与其他城市相比,上海最大的优势在于“时间”——政策有腾挪空间,市场有修复周期。这种底色,为购房者带来了信心和安全感。

因此,对于有真实需求的购房者而言,现在或许不是“最佳时机”,但一定是一个“not bad time”。

 

记者 ZHANG TIANWEI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