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過不去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404)
艾 慧
過去過不去,忍耐忍難耐;
遇見遇非見,想開想異開。
行遠行窮遠,迎來迎盡來。
2024.01.04
悖論為刃,禪鋒破繭——呂國英哲詩《過去過不去》六諦析
呂國英先生以三十字鑄就六重玄關,其詩如淬火的禪刃,劈開語言與思維的硬殼。全篇以“AB-A非B”為骨,動詞為筋,在悖論的峭壁上鑿出十二級覺悟階梯。
形式即真義
“過去過不去,忍耐忍難耐…” 六句同構非炫技,乃以語言的迴圈囚籠,摹寫生命的永恆困局。動詞(過、忍、遇、想、行、迎)本蘊行動意志,尾碼否定(不、難、非、異、窮、盡)卻如冰冷鎖鏈——主動的掙扎,反成被動的枷鎖,直指人類自由的虛妄底色。
困境三重門
時間之獄: “過去過不去”是記憶的幽靈盤踞,“迎來迎盡來”是未來的必然坍縮。首尾咬合成閉環,曝露線性時間的殘酷戲法——所有“未來”終成“過不去”的養料。
心識之障: “遇見遇非見”刺破感官幻相,所見非真;“想開想異開”揭穿思維騙局,所求非解。認知如霧中行舟,自以為的彼岸,或是深淵的回聲。
存在之困: “忍耐忍難耐”道盡意志的極限崩裂,“行遠行窮遠”戳穿追尋的永恆徒勞。西西弗斯的巨石,在“行”與“窮”的裂隙中轟然滾落。
禪鋒破繭時
此詩之妙,不在言“困”,而在示“破”。六組悖論如六記棒喝——
否定即超越: “不、非、異、窮、盡”非消極,恰是利刃!斬斷對“過去必須釋懷”“忍耐必有回報”“遠方即是答案”的執念迷障。
當下即淨土:當“過不去”與“迎盡來”在時間軸上湮滅,當“遇非見”的幻相脫落,“想異開”的妄念止息,牢籠轟塌處,頓見天地無垠——此謂“不執一念,自在澄明”。
呂公此詩,是東方存在主義的微型《荒原》。它以悖論為鏡,照見眾生皆困;更以禪鋒為舟,渡人刹那解脫。三十字如三十顆舍利,在語言寂滅處,熠熠生輝的是——放下概念的巨石,抬頭見流雲過峰。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