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英:遠水近渴,畫餅充饑

遠水近渴,畫餅充饑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457

 

 

遠水近渴,畫餅充饑。

大漠酷暑,寒夜無棲。

古道瘦馬,新元舊曆。

南轅北轍,追東複西。

表裏陰陽,佛舉魔畢。

本生競存,研桑縱計。

奈何正反,多少非是?

2024.07.02

 

悖論之境的哲思叩問——呂國英哲詩《遠水近渴》解味

 

遠水近渴,畫餅充饑”,八個字如兩記沉鐘,撞開一幅人類生存的荒誕圖景。呂國英先生以哲人之眼,在“遠水近渴”這首短詩中,鋪陳出一幅幅悖論交錯的生存剪影。

 

詩中意象群如精心佈設的悖論陣列,將存在本身的撕裂感層層剝開。大漠酷暑”與“寒夜無棲”疊加出雙重煎熬;“古道瘦馬”在“新元舊曆”的時空錯位中踟躕而行;“南轅北轍”與“追東複西”構成永無終點的徒勞迴圈;“佛舉魔畢”更以極端對立,揭示表裏陰陽的永恆纏鬥。這些意象如鋒利的棱鏡碎片,折射出生命在時空與方向中永恆的迷失。

 

詩人將研桑縱計”置於“本生競存”的殘酷背景之下,此筆尤為深刻。當生存成為戰場,智謀算計遂成為本能。然而無論辛研的深謀,抑或桑弘羊的妙算,在悖論編織的巨網中終如微塵。智慧的光芒,竟在命運荒誕的迷宮中黯然失色——這本身便是生存最為苦澀的反諷。尾聯“奈何正反,多少非是?”如天外驚雷,將全詩積蓄的悖論張力瞬間引爆。這非是尋常的疑問,而是對世界矛盾本體的終極叩問。當“正反”消融了界限,“非是”模糊了標準,人類賴以生存的認知座標便岌岌可危。

 

呂國英此詩之妙,在於以古典詩體承載現代哲思。詩中“古道瘦馬”脫胎於馬致遠,卻從秋思旅愁昇華為存在困境的象徵;“研桑縱計”源自《答賓戲》,卻被賦予生命荒原上的掙扎意味。語言凝練如古劍寒光,短促的節奏如命運催逼的鼓點。

 

哲思詩的魅力在呂國英筆下,化作悖論的棱鏡,映照出存在本身的荒誕底色。遠水近渴,畫餅充饑”早已不僅是成語的並置,而成為人類處境的寓言——我們總在解決近渴的焦慮中,耗盡所有追尋那遠水;在精神饑餓的深淵裏,以虛妄的“畫餅”自欺。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