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京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022年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普京親自指揮部署的這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1092天。

中華新聞通訊社與中華時報繼續共同推出專題,以饗讀者,從各個方面探討,讓大家瞭解俄烏戰爭怎麼發展、結局如何和這個21世紀的重大事件。
2025年2月20日最新進展:
英法傳擬組建3萬部隊赴烏 監偵反制俄方行動
英國和法國傳出正規劃籌組人數不超過3萬的地面部隊赴烏克蘭,以協助落實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可能的「停火」協議、嚇阻俄方再度發動攻擊,並在俄方出現破壞協議的舉措時,即刻採取行動反制,必要時展開戰鬥。
根據規劃,該部隊將著重運用西方在空中作戰的對俄優勢,在烏克蘭空域巡邏並動用軍機、無人機及衛星,執行情蒐、監控、偵察等任務。
此外,加強部署於波蘭、波羅的海3國等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東翼國家的兵力,預計也可適當發揮作用。
不過,英法等國目前不考慮對烏東前線區域進行地面部署,以避免直接與俄軍衝突。
相關國家另擬在黑海部署艦艇,協助確保航道安全。
泰晤士報(The Times)、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等數家英國媒體今天援引數名西方官員說法報導,英法正草擬與其他國家共同派兵前往烏克蘭協助穩定局勢、落實俄烏「停火」協議的計畫,這將是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下週赴華府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會談時,討論的議題之一。
報導指出,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下週也將訪問華府。
據初步規劃,赴烏部隊將由英法主導,英法仍持續與不同國家討論可能作法。
不過,美國仍有必要提供後盾,特別是在空中行動領域,這包括美國部署在波蘭和羅馬尼亞的戰機與飛彈必須隨時作好準備,應對俄羅斯可能再現的侵略行為。
根據目前方案,英法等國合作組建赴烏的地面部隊總人數將少於3萬,初期將重點協助保護烏克蘭關鍵基礎設施,包括核能發電廠、港口。
儘管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曾表示,估計西方需要派遣至少10萬地面兵力,以嚇阻俄羅斯 ,報導指出,英法目前規劃以善用西方科技與空中行動優勢為重點,地面部隊則僅維持數萬人規模。
報導提到,英法目標包括重啟烏克蘭空域商用航道,以及確保攸關烏克蘭出口貿易收入的黑海航道安全。
西方評估,即使美國切斷軍援,烏克蘭現階段仍將有足夠軍備投入作戰數個月。
儘管川普稱美方自2022年2月俄烏戰爭全面爆發以來,總計軍援烏克蘭數千億美元,烏克蘭必須透過提供稀土及其他戰略資源償還,前總統拜登(Joe Biden)政府高階官員過去曾指出,美國對烏軍援資金約90%是用於美國境內生産軍備。
美俄結束停戰會談!川普控「烏克蘭先對俄羅斯開戰」批澤連斯基為“獨裁者”
.jpg)
美國國務卿魯比歐與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18日率代表團於沙烏地阿拉伯就俄烏停戰舉行會談,未受邀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同日表示抨擊,而美國總統川普則在會後重複表達克里姆林宮的戰爭觀點,甚至聲稱是烏克蘭先向俄羅斯開戰。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川普18日在佛州海湖莊園表示:「我認為我有能力結束這場戰爭,而且我覺得這場會談進展順利。但今天我聽到,『哦,我們沒被邀請。』嗯,你們已經在那裡三年了。你們應該在三年前結束它。你們根本不應該開始這場戰爭。你們本來可以達成協議。」
CNN說明,烏克蘭並未開啟這場戰爭,而是俄羅斯總統普京在2022年2月入侵烏克蘭。
此外,川普聲稱他本來可以為烏克蘭談成協議,「那將給他們幾乎所有的土地……而且不會有人被殺害。」他說:「但是,他們選擇了不這麼做。」
川普補充說,他「個人喜歡澤連斯基」,但是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稱澤連斯基的支持率只有「4個百分點」。
川普說:「他很好,但我不在乎個人關係,我在乎的是完成工作。現在的領導層讓一場本來根本不應該發生的戰爭繼續進行,即使沒有美國的參與。」
川普的批評並未就此結束,他聲稱:“我們送給澤連斯基的一半錢‘失蹤’了”,並且攻擊澤連斯基拒絕舉行選舉,並指出他在烏克蘭的支持率急劇下降。特朗普說:“他的支持率在烏克蘭非常低”,並且補充道,澤連斯基的“唯一長處是像拉小提琴一樣玩弄拜登。”
“我們正在成功地談判結束與俄羅斯的戰爭,大家都承認只有川普和川普政府才能做到這一點。拜登從未嘗試過,歐洲未能帶來和平,而澤連斯基可能想讓“肥水車”繼續前進。我愛烏克蘭,但澤連斯基的表現很糟糕,他的國家支離破碎,數百萬人無端喪生——而且這種情況還在繼續……”
川普發出嚴厲警告,告訴澤連斯基若想保住自己的國家,必須“迅速行動”,暗示澤連斯基的執政地位岌岌可危。川普宣稱,“沒有選舉的獨裁者”澤連斯基“最好趕快行動,否則他將失去國家。”
英國媒體BBC引述白宮官員消息稱,這則發文是對澤連斯基此前說法的直接回應。澤連斯基在此前回應特朗普,稱他生活在俄羅斯製造的“虛假信息空間”中,表示希望川普的團隊“更加誠實”。
周二下午,川普在海湖莊園的記者會上批評澤連斯基應對戰爭的升級負有責任,並稱他未能及時防止衝突。川普還暗示,澤連斯基本可以在三年前就結束這場戰爭,而非等到2022年俄羅斯發動全面入侵。
川普對正在進行的美俄談判表示信心,並暗示只有特朗普政府才能達成解決方案,不過關於烏克蘭是否應參與和平談判的辯論正日益升級。
川普的言論引發了各界的譴責,包括來自獨立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的批評。桑德斯指責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過於親近,並譴責他的言辭,稱其為“放棄我們的盟友,支持專制主義,破壞我們的民主傳統。”
曾經擔任川普第一政府時期國安顧問的博頓(John Bolton)也在 X上發表了評論,表示:“川普對澤連斯基和烏克蘭的描述,是美國總統史上最可恥的言論之一。我們對烏克蘭的支持從來不是出於慈善,我們的生活取決於我們在國際的強大。”
川普此前暗示,可能會在二月底之前與普京會面。美聯社報導,阿聯酋和沙特阿拉伯都被視為結束烏克蘭戰爭的和談地點,沙特阿拉伯也被認為是川普與普京會晤的可能地點。
英相施凱爾:烏克蘭暫停選舉合理 一如英國二戰期間

英國首相施凱爾今天晚間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通話,提到烏克蘭在戰爭期間暫停選舉是合理之舉,一如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至1945年)期間。
英國首相府一名發言人表示,施凱爾(Keir Starmer)表達對烏克蘭「民選領導人」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的支持,並重申支持美國尋求足以嚇阻俄羅斯未來不再發動任何侵略的持久和平。
歐洲會議競相舉行 歐洲人會團結起來反對川普和普丁嗎?
應法國總統馬克龍的邀請,歐盟和北約多國領導人周三晚間舉行會晤,就歐洲及舊大陸安全問題舉行新一輪小型峰會。
這次在首都巴黎舉行的會晤是在前天於愛麗舍宮舉行的緊急「非正式」峰會兩天后舉行的,峰會旨在討論歐洲為實現烏克蘭和平所做的貢獻以及就烏克蘭戰爭可能進行的談判。
這列火車已經開始移動,歐盟正在尋求用一個聲音說話,並預留一個座位。此前,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希望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單獨就烏克蘭和平進行談判,這也激怒了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

緊急狀況
出席週一會議的有德國、英國、義大利、波蘭、西班牙、荷蘭和丹麥的政府首腦,以及歐洲理事會主席安東尼奧·科斯塔、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和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
法國作家、政治分析家讓-皮埃爾·佩蘭認為,首次峰會的組織方式表明了今天這片舊大陸所面臨的緊迫而迫切的形勢,「就好像各國領導人措手不及,突然發現他們處理烏克蘭戰爭的方式很幼稚,尤其是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之後」。
在接受採訪時,這位作家排除了美國針對烏克蘭制定現實的和平計劃的可能性,並解釋說:“川普剛剛上任,這樣的計劃需要大量的談判和溝通才能實現。因此,實際存在的只是模糊的一般想法。”
他補充道,主要問題在於,「戰爭主要參戰方」烏克蘭和「繼烏克蘭、俄羅斯之後最重要的實體」歐洲均沒有席位。
另一方面,軍事情報專家托馬斯·維戈爾德認為,沙烏地阿拉伯會談的宣布震動了歐洲和美國的關係,人們越來越擔心莫斯科和華盛頓之間的協議會與基輔和歐洲的安全利益相衝突。
他在接受採訪時繼續說道,不把烏克蘭納入談判桌的美俄協議「將毫無意義,也不會持續太久」。
防禦爭議
儘管歐洲對俄羅斯威脅達成了共識,但歐洲大陸上仍在激烈討論應採取何種行動和反應,尤其是在烏克蘭軍事部署的支持者和反對者之間,無論有沒有美國的支持,以迫使戰爭結束。
為了平息這場爭議,法國總統馬克龍昨天在接受多家當地報紙採訪時宣布:“法國不准備派遣地面部隊前線參與衝突。”
在與莫斯科可能達到的和平協議框架內為基輔提供安全保障的解決方案中,馬克龍談到了“在任何衝突地區之外以有限的方式派遣專家甚至軍隊來平息烏克蘭人並簽署團結協議”的可能性,並補充說:“這就是我們與英國人正在考慮的事情。”
對此,作家佩蘭指出,英國退出歐盟削弱了歐洲大陸的團結,“但我們認為它作為真正的盟友重返歐洲舞台,因為其軍事力量仍然是最重要的,也是對抗普丁和美國人的有利條件。”
佩蘭也談到了以波蘭為代表的東方新興領導層,在法國和德國因國內政治局勢而受到嚴重打擊的同時,波蘭在新任總理唐納德·塔斯克的領導下正在大力加強武裝。
受挫的保障
在周一的會議上,英國首相基爾·施凱爾表示,“如果達成持久和平協議”,未來可能會向烏克蘭派遣軍隊,而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則表示,這一討論“為時過早”。
這位軍事情報專家強調,歐洲人很清楚無論如何他們都需要增加國防開支,但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美國總統所說的「任意」百分比,即5%,而這個數字甚至連他的國家美國都沒有努力去實現。
維戈爾德在接受採訪時繼續說道:“歐洲人顯然願意花更多錢,但他們不應該與美國捲入百分比之爭。”
對於馬克龍關於強力安全保障的言論,軍事專家表示:「法國總統和歐洲所有人都知道,沒有美國的支持,就無法提供足夠的安全保障,也無法有效應對俄羅斯的威脅。」 因此,沒有北約和美國的支持,單靠歐洲國家是無法支持烏克蘭的。
根據媒體報道,今天的峰會匯集了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捷克共和國、希臘、芬蘭、羅馬尼亞、瑞典和比利時,以及同為北約成員國的加拿大和挪威,本週末還將舉行另一場會議,與所有27個國家討論烏克蘭戰爭。
解讀:
美俄會談:魯比歐與拉夫羅夫就烏克蘭戰爭舉行會談的五大要點
.jpg)
美俄在沙烏地阿拉伯會談:川普對烏克蘭和平協議充滿信心
美國和俄羅斯高級外交官週二在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舉行會議,討論如何結束烏克蘭戰爭並重建兩國之間破裂的外交關係。
此次會談標誌著自2022年2月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華盛頓與莫斯科之間的首次高層溝通,此前兩國關係跌至歷史低點。
根據俄羅斯新聞機構報道,在美烏緊張局勢加劇背景下,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他聽取了俄美在沙烏地阿拉伯會談結果的報告,並對結果感到滿意。
「是的,我已獲悉此事。我高度評價他們,他們取得了成果,」國際文傳電訊社週三援引普京的話說,「在我看來,我們邁出了恢復各共同利益領域工作的第一步」。
以下是利雅德會談的主要內容以及下一步的預期:
美俄成立談判小組結束戰爭
俄羅斯和美國同意組建一個高層團隊,就烏克蘭戰爭進行談判,以尋求解決方案。分析人士稱,這場戰爭引發了新冷戰,導致莫斯科與美國及其歐洲的北約盟友對立。
美國代表包括國務卿馬爾科·魯比奧、國家安全顧問邁克·沃爾茲和中東問題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俄羅斯代表包括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俄羅斯外交顧問尤里·烏沙科夫陪同。
會見後,魯比奧對美聯社表示,俄美兩國將組成高層團隊,負責支持烏克蘭和談。
魯比奧補充說,結束烏克蘭戰爭可以為美國和俄羅斯提供在共同利益領域合作的機會,「希望這對世界有利,並從長遠來看也能改善我們的關係」。
雙方都表示將繼續推進談判,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則被冷落。澤連斯基表示,他不會接受任何強加給烏克蘭的協議,烏克蘭近20%的領土被俄羅斯割讓。
這次會談是在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通話一週後舉行的。川普向普京提出的提議顛覆了華盛頓對烏克蘭的政策,結束了三年來以孤立莫斯科為重點的政策。
川普週二表示,在利雅德會談後,他對烏克蘭和平協議「更加有信心」。這是自2022年時任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在日內瓦會見拉夫羅夫以來的首次高層會談。
川普在佛羅裡達州表示:「俄羅斯想做點什麼。」他無視烏克蘭對被排除在會議之外的擔憂,並表示基輔應該更早加入談判。
他說:“我認為我有能力結束這場戰爭。”
華盛頓和莫斯科修復關係
在利雅德德拉伊耶宮舉行的會談中,雙方同意修復自近三年前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尤其惡化的外交和經濟關係。
拉夫羅夫表示,雙方同意加快任命新大使,並補充說,兩國高級外交官將很快舉行會議,討論「取消對美國和俄羅斯大使館和其他使團工作的人為障礙」有關的具體事宜。
兩國互相驅逐對方外交官,美國及其西方盟國對俄羅斯實施了一系列經濟制裁。 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後,美俄之間的外交裂痕進一步擴大。
魯比奧強調說,“除非我們在莫斯科和華盛頓特區的外交使團的運作至少能恢復正常”,否則衝突不可能結束。
自2022年入侵以來,美國及其盟友對俄羅斯實施了至少21692項制裁。隨著拜登政府推動全球孤立俄羅斯,許多美國公司退出了製裁。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2022年俄羅斯國內生產毛額(GDP)下降了約2.1%。
莫斯科已開始希望美國公司回歸。
根據俄羅斯國有通訊社塔斯社週三報道,俄羅斯主權財富基金-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RDIF)負責人基里爾·德米特里耶夫表示,預計「一批美國公司將在2025年第二季重返俄羅斯市場」。
德米特里耶夫告訴路透社,這些美國公司因此損失了3,240億美元。
烏克蘭和歐洲沒有參與談判
烏克蘭和華盛頓的北約盟國的代表沒有出席談判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週三拒絕向俄羅斯做出任何讓步。
然而,魯比奧和拉夫羅夫都表示,「各方」必須做出「讓步」才能結束衝突。
在美國外交官與俄羅斯外交官進行面對面會談的當天,澤連斯基抵達安卡拉與總統雷傑普·塔伊普·艾爾多安進行會談。
澤連斯基週二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俄美在沙特的會晤對我們來說是個意外,對很多人來說也是如此。說實話,我並不在意。對我來說,重要的是我們的合作夥伴花時間考慮我們。”
談到烏克蘭對被排除在談判之外的擔憂,川普週二表示:“好吧,你們已經在那裡待了三年,你們應該結束這一切。”
川普要求烏克蘭舉行選舉,似乎在質疑澤連斯基作為領導人的合法性。這位美國總統聲稱澤連斯基的支持率僅4%,但沒有提供證據支持。
澤連斯基週三在基輔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川普「生活在俄羅斯創造的假訊息空間」。
歐洲領導人視俄羅斯為其最大的安全威脅,他們也表達了擔憂,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因川普與莫斯科的接觸而被邊緣化。
魯比奧週二表示,將“與烏克蘭、歐洲及其他國家的合作夥伴進行接觸和磋商。但最終,俄羅斯方面對這一努力將不可或缺。”
烏克蘭和歐洲國家尋求在達成和平協議的情況下,獲得免受俄羅斯侵略的安全保障。川普的烏克蘭特使基思·凱洛格週三抵達基輔,他說:“我們理解安全保障的必要性。”
但川普政府希望歐洲在向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方面發揮主導作用,並稱美國還有其他優先事項,例如邊境安全。
川普也希望歐洲國家將國防開支提高到國內生產毛額的5%。這高於北約成員國2014年承諾的至少佔國內生產毛額的2%。目前,32個成員國中只有23個兌現了這項承諾。
俄羅斯外交政變
這次外交對話為俄羅斯提供了一個機會,因為俄羅斯希望結束嚴厲的製裁,包括對俄羅斯石油出口設定價格上限。川普也支持莫斯科重返七國集團(富國俱樂部)。
烏克蘭領導人周三指責美國幫助莫斯科結束全球孤立。
「這對烏克蘭來說不是好事。但這樣做會讓普丁擺脫孤立,俄羅斯人也很高興,因為討論的焦點是他們,」澤連斯基在周三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他與川普的觀點不同。
會談中,俄羅斯未作出任何讓步,並認為北約在烏克蘭部署軍隊「完全不可接受」。
上週,美國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思表示,烏克蘭加入北約「不切實際」。
拉夫羅夫週三稱讚了川普:“他是第一個,也是我認為迄今為止唯一一個公開高調表示烏克蘭局勢的根源之一是上屆政府將烏克蘭納入北約的無恥路線的西方領導人。”
川普與普京峰會日期尚未確定
會後,魯比奧對記者表示,華盛頓和莫斯科尚未確定川普和普京會晤的日期。沃爾茲推測,會晤可能在未來幾週內舉行。
根據俄羅斯媒體報道,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週三表示,川普和普京最快可能在本月會面。
川普週二在海湖莊園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暗示他可能會在本月底前與普京會面。
佩斯科夫也告訴記者,普京「如有必要」願意與澤連斯基對話。此前,莫斯科當局屢以烏克蘭未舉行選舉為由,質疑澤倫斯基總統身分的正當性及代表烏克蘭與各方談判的代表性。然而,普京掌權已25年,期間僅曾短暫卸下總統職務、轉任總理,且未來不排除在有生之年將持續擔任俄羅斯總統。
支持立場
英國首相基爾·施凱爾週三晚間表達了對「民選」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的「支持」。此前,川普稱澤連斯基為「非民選獨裁者」。
唐寧街的一位發言人在聲明中表示,工黨首相已致電烏克蘭總統,「表示支持他作為烏克蘭民選領導人,並表示在戰時暫停選舉是完全合理的,就像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做的那樣」。
同時,《金融時報》引述英國部長們的話稱,首相史塔默正在避免激怒川普,並試圖成為華盛頓與歐洲之間的橋樑。
史塔默計劃下週在華盛頓與美國總統會面。
波蘭總理唐納德·圖斯克則認為,對烏克蘭實施所謂的「強制投降」意味著整個西方的投降。
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烏克蘭的和平必須是持久的,並應伴隨著強大而可靠的保障。
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則表示,烏克蘭正在抵禦「俄羅斯的侵略戰爭,這場戰爭已持續近三年」。
朔爾茨也認為,川普將澤連斯基描述為獨裁者是「錯誤且危險的」。
媒體熱議:
德國媒體熱議冷觀:烏戰結局和特朗普重組世界
《萊比錫人民報》認為:美國總統川普正在重組世界:如果普京獲得已經被血腥征服的烏克蘭五分之一的領土,他將不得不對美國的強國夢採取一種競技性的看法。中國可能將此解讀為肆無忌憚地吞併台灣的信號。而美好的歐洲及其學識淵博的民主則介於兩者之間。對於這三個超級大國來說,根本不存在危險。有一點必須強調:擁有 4.5 億人口和市場力量的歐洲必須團結一致。特朗普、普京和習近平所代表的不是自由,而是屈服。
海德堡的《萊茵內加河報》強調:人們不應該抱有幻想:歐洲沒有坐到利雅得的談判桌上,但卻要確保隨後實現停火,這不是一個公平的協議。但這仍然比進一步延長死亡過程要好。而這正是特朗普的前任喬·拜登所選擇的——完全錯視權力關係。歐洲正遭受華盛頓權力和戰略變化的沉重打擊,因為其高層人員始終拒絕制定明確的、可實現的戰爭目標。難道要戰鬥到普京屈服為止?各個首都里有人真的相信這一點嗎?在烏克蘭經歷了三年的戰爭之後,歐洲顯然面臨著一堆廢墟,而現在它必須自費清理這一廢墟。
T-ONLINE網站就俄美在沙特的會談指出:利雅得會晤象徵著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這是一種始於特朗普就職以來的第二次轉折點,它預示着一個可能摧毀歐洲的新世界秩序:20 世紀風格的大國政治重生。大國之間協商小國的命運,將世界畫分為不同的勢力範圍。世界政治的新聲音是:只有那些能夠可信地展示實力的人才能與真正強大的人對話。這對歐洲來說是一個痛苦的消息。因為歐洲人首先證明的是他們自己的渺小。
《商報》談到馬克龍周二在巴黎舉行的“緊急峰會”,並指出:臨時召開這次峰會,並以‘慕尼黑會議之後我們已經明白了’為口號,提出無法實現的期望,是錯誤的,甚至是疏忽的。那些沒有受到邀請的人不僅會感覺自己是歐盟二等成員。即使是受邀者在關鍵問題上也存在分歧。在這樣的背景下,將此次峰會的忙亂召開形容為不專業仍舊是過分的恭維——而人們不應該對唐納德·特朗普不重視歐洲、在主要影響歐洲人的地緣政治高度敏感問題上忽視歐洲、給予歐洲至多一個軍需官的角色並將其貶低為某種“和平”的保證者而感到驚訝。這種‘和平’的形式很大程度上是由特朗普本人決定的——更糟糕的是:由普京來決定。
《紐倫堡新聞報》對巴黎特別峰會的看法是:這次危機峰會徹底失敗了,前景罕見地黯淡。事實上,歐洲人已再一次表明,他們根本沒有能力團結一致 — — 因此也難以信賴。烏克蘭戰爭的結束將對團結帶來嚴峻考驗,這是完全可以預見的。那麼,為什麼歐洲人對於他們願意做出多大程度的投入仍未達成真正的共識呢?歐共體與英國的經濟總量大致比美國還要大。但應對挑戰需要政治意願。而這一意願今天似乎仍然不存在。
《新奧斯納布呂克報》強調:跨大西洋關係最近幾天的變化速度令人驚嘆。目前還看不到任何喘息的跡象——歐洲人的工作才剛剛開始。過去幾天對歐洲來說是——沒有其他說法——殘酷的。美國新政府先是斥責其先前的歐洲盟友,隨後又羞辱他們。另一方面,它讓俄羅斯獨裁者普京重新登上了世界舞台。如果兩個大國在烏克蘭面前商議其命運,烏克蘭最終將面臨被車輪碾壓的危險。
美媒:川普澤倫斯基罵戰 預示世界新秩序正成形
美國總統川普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罵戰升溫。美媒分析,從疏遠盟友到向對手示好,川普猶如翻轉數十年來的美國外交政策,讓各方驚覺新的世界秩序恐在慢慢形塑。
美俄雙方代表18日排除烏克蘭於沙國雙邊會談,川普當天會後稱烏克蘭「根本不該讓這場戰爭發生」,除暗示烏克蘭也須對戰爭負責外,也質疑澤倫斯基任期屆滿卻不改選的執政合法性。
澤倫斯基今天把媒體召進總統辦公室高分貝回應,指川普「活在假訊息世界,我希望川普團隊多認識真相」;川普隨即在社媒貼文辛辣再回擊,說澤倫斯基唯一擅長者就是耍拜登政府並想繼續從美援撈油水,「是個未經選舉的獨裁者」,還要澤倫斯基「最好快點行動,否則將失去你的國家」。
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今天稍晚接受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訪問時則警告澤連斯基管好嘴巴,「透過在公共媒體上詆毀總統(川普)…任何了解總統的人都會告訴你,這是與本屆政府打交道的一種惡劣方式」。
在此之前,美國「國會山莊報」(The Hill)2月15日就刊出保守派政論者麥葛倫(John Mac Ghlionn)一篇名為「基輔瘋狂國王:何以澤倫斯基沒法結束戰爭」的投書,將澤連斯基類比為海珊(Saddam Hussein)、格達費(Muammar Gaddafi)等已故獨裁者,指他們都是國家走向末路時仍戀棧權力的領袖。
從信任到失望 基輔不滿盡現
紐約時報指出,去年12月還有很高比例的烏克蘭人信任即將上台的川普,然而時至2月18日,從烏東前線、基輔街頭乃至社媒平台,滿是烏克蘭人對川普的失望與憤怒。
烏克蘭智庫「國家韌性與社會凝聚力平台」(National Platform for Resilience and Social Cohesion)共同創辦人薩克揚(Oleh Saakyan)說:「很多人厭倦拜登的優柔寡斷而寄望川普能施壓俄國結束戰爭,現在這些人都大失所望。」
華盛頓郵報則認為,這回基輔發作前,澤連斯基政府已耗費數月在川普勝選後苦心經營與對方關係,如今看似盡付流水。
與澤連斯基政府關係密切的政治分析師畢利斯可夫(Mykola Bielieskov)說:「對於川普,我們確實嘗試過某種形式的接觸策略,盼能影響他,如今看這種策略有其侷限性,會與烏克蘭的核心利益扞格。隨烏克蘭在談判過程遭邊緣化,澤倫斯基只好選擇把話挑明而不再一味討好川普。」
專家:迎接地緣政治丕變到來
紐時指出,美國總統於幫助作戰中盟國期間對盟國領袖心生不滿,在歷史上時有所聞。遇刺身亡的甘迺迪(John F. Kennedy)當年就對南越總統吳廷琰很感冒,甘迺迪政府從而對吳廷琰遭政變袖手旁觀。
小布希與歐巴馬任內都不滿伊拉克總理馬里奇(Nuri Kamal al-Maliki)的反覆無常與缺乏建設性;早先拜登對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在以哈戰爭一些作為也很惱火,兩人關係一度很僵。
然而華爾街日報直言,川普僅上任4週就徹底改變華府外交政策走向,讓美國成為一個不太可靠的盟友並揚棄全球性的承諾,從根本重塑美國與世界的關係。除這次對俄讓步及對澤倫斯基的罵戰,川普這段期間與歐洲保持距離、拆解美國主要援外機構,而恐點燃貿易大戰的各項關稅,如同昭示本為美國所推動的全球化告終。
雖然沒人期望川普會像歷任總統般處理全球事務,但幾乎沒人料到他會如此快翻轉美國自1945年以來訂下的外交立場。多數外交政策專家同意,二戰結束以來由美國主導的聯盟體系也同時強化美國的實力,美國比任何國家都更能承擔起全球自由貿易和確保穩定的角色,冷戰時是對抗蘇聯,如今是對抗中國。
然則川普的看法迥異其他歷任總統:他認為盟國都是在揩美國的油,要盟國加大軍費投入而別只想躲在美軍及美國核武的保護傘下;川普的外交政策具更多交易色彩,也更看重對自身有無好處。
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國家安全與對外政策副總裁柯茲(Victoria Coates)說:「不是川普放棄二戰後的秩序,而是當前已處戰後秩序瓦解的年代,我們必須接受地緣政治格局丕變。」
路透社:美國政府可能尋求簡化版烏克蘭礦產協議
路透社星期三(2月19日)引述消息人士報道,美國政府可能尋求先與烏克蘭迅速達成簡化版礦產協議,之後再談判美國擁有的礦產比例等細節。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上週拒絕了華府提出由美國擁有烏克蘭50%關鍵礦產資源的方案,稱草案內容未能保護烏克蘭。這些礦產資源包括石墨、鈾、鈦、鋰,後者是電動車電池的主要原料。
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指出,澤連斯基拒絕美方初步提案,顯示要達成完整協議將曠日持久。然而,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希望在批准對烏克蘭提供更多軍援、或開始促成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正式和談之前,先取得與烏克蘭的協議。
川普的烏克蘭事務特使基思·凱洛格(Keith Kellogg)會談本週赴基輔討論修訂協議草案的內容,以及烏克蘭要求的條件。澤連斯基星期三表示,他將在星期四(2月20日)與凱洛格會面。他強調,無論是這場會談,或是與美國的整體合作,「具有建設性」是非常重要的。
一名不具名的川普顧問向路透社證實,美國「絕對會」繼續尋求與烏克蘭達成協議,而且必須把澤連斯基「拉回現實」。
川普與澤連斯基的裂痕有擴大之勢。星期三,川普抨擊澤連斯基是「未經選舉的獨裁者」。他星期二(2月18日)指責烏克蘭方面挑起了戰爭,澤連斯基則說川普生活在受俄羅斯影響的「假訊息空間」。
儘管如此,推動美烏協議的努力仍在持續。
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近三年來,美國已向烏克蘭提供數百億美元軍援。川普表示,美國在烏克蘭投資礦產開採,可確保「我們能以某種形式把這筆錢拿回來」。他敦促基輔當局授予美國5000億美元的礦產特許權,以回報美方援助。
消息人士向路透社指出,能夠公開向美國人民表示美國的援助將獲得補償,對川普而言非常重要。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星期二也在接受福克斯新聞(Fox News)專訪時表示,他日前赴基輔與澤連斯基會面,目的之一就是要告訴烏克蘭人「我們想和他們成為經濟夥伴」。
貝森特說,川普總統希望「讓烏克蘭人民與美國人民在經濟上更加緊密,讓烏克蘭人民知道我們支持他們,也讓美國人民知道給烏克蘭的錢會獲得回報」。他強調,這將是「長期夥伴關係」。
在烏克蘭回絕的美方初步提案中,如何提及美方軍援的補償,目前還不清楚。澤倫斯基先前表示,該方案過於側重美方利益,缺乏對基輔的安全保障。
澤連斯基星期三向媒體直言:“我不能出賣國家。”
一名消息人士向路透社表示,烏克蘭願意與川普政府達成協議。另一消息人士也說,基輔當局已準備好達成協議,但協議內容不能像美方的最初方案一樣「巧取豪奪」。
路透社指出,以一個涉及私人公司和國家實體的複雜協議來說,目前推動美烏協議的時間表異常快速。
川普星期三再次表明他的不滿,稱美國援助大多是贈與,“什麼也得不到”,而歐洲主要是提供貸款,“可以把錢拿回來”。
他也批評澤連斯基拒絕將礦產資源與美方對分的決定,宣稱對方違反協議。路透社指出,沒有證據顯示基輔曾經同意此事。
簡化版協議早已成為中國礦產戰略工具
分析指出,先簽訂簡化版的協議,有助於繞過各種法律和後勤障礙,有更多時間在稍後協商礦產開發的細節,包括收益分享。
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關鍵礦物安全項目主任格蕾絲琳·巴斯卡蘭(Gracelin Baskaran)說:“美國過去並未採用以自然資源交換援助的做法,但這在中國的礦產戰略中是一種經過驗證、行之有效的手段。”
美國的烏克蘭經濟復甦前副特使泰森‧巴克(Tyson Barker)表示,烏克蘭企盼與美國深化經濟和安全關係,非常願意以關鍵礦產資源的特許開採權來答謝美國納稅人投入烏克蘭的巨額資金,「烏克蘭已為此籌劃了一段時間」。
然而,俄羅斯也覬覦烏克蘭的天然資源。俄軍已經佔領烏克蘭約五分之一的領土,包括多處稀土礦,且目前已逼近一座巨大鋰礦床,距離僅約四英里。
澤連斯基已表示,針對俄佔區域內的烏克蘭礦產存量將何去何從,烏克蘭和美國需要討論。他質疑,這些地區的礦產是否會被給予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及其夥伴,包括伊朗、北韓和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