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光光無色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2)
艾釋慧
和光光無色,同塵塵迷離。
戢鱗鱗著逸,潛翼翼待時。
笑看雲舒卷,悠品酒烈宜。
呂國英先生的哲慧詩章以精煉的語言構建了一個充滿東方哲學意蘊的審美世界,其四聯詩句層層遞進,將道家隱逸、儒家進取、禪宗超脫的思想精髓熔鑄於意象之爐,展現出當代文人對傳統智慧的創造性轉化。這組詩章既是精神境界的具象化呈現,更是生命哲學的韻律化表達,值得以多維視角深入探析。
一、 陰陽辯證的意象體系
“和光光無色”與“同塵塵迷離”構成一組充滿張力的哲學悖論。前句化用《道德經》“和其光,同其塵”,卻以“光無色”消解了光的物質屬性,暗示本真之道超越感官認知。後句“塵迷離”則通過視覺模糊性,將形而下的物質存在轉化為形而上的精神隱喻。這種意象構造暗合量子物理的波粒二象性——當觀察者試圖把握光的粒子性時,其波動性便隱入迷離之塵。
戢鱗潛翼的動物意象群更顯精妙。“鱗著逸”將魚類的生物特徵昇華為精神自由的象徵,鱗甲既是保護亦是束縛,收斂鋒芒反而成就超逸姿態;“翼待時”則賦予靜態潛伏以動態張力,猶如量子隧穿效應中粒子突破勢壘前的能量積蓄,暗合《周易》“時止則止,時行則行”的時機哲學。
二、 時空折疊的禪悟結構
詩章通過時空維度的創造性處理,實現了刹那與永恆的辯證統一。“笑看雲舒卷”將綿延的時間壓縮在觀雲的瞬間體驗中,雲氣的開合聚散喻示著世事無常,而主體“笑看”的姿態則達成對線性時間的超越。這種時空折疊技法,與愛因斯坦相對論中“時空彎曲“的物理圖景形成詩意呼應。
“悠品酒烈宜”更在微觀尺度重構時空體驗。品酒動作的緩慢延展與酒液的分子運動形成對照,烈酒的刺激感受在“悠品”中轉化為綿長的生命體悟。這種通過感官體驗抵達永恆的境界,恰似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中瑪德琳蛋糕引發的時空穿越,卻在東方詩學語境中展現出更空靈的禪意。
三、 當代精神困境的超越路徑
在存在主義焦慮彌漫的現代社會中,這組詩章提供了三重超越向度:其一是通過“和光同塵”消解主體與客體的對立,實現物我齊一的生態智慧;其二是借“戢鱗潛翼”建構動靜相宜的生命節奏,抗衡資本邏輯下的效率暴政;其三是用“雲卷酒烈”塑造審美化的生存方式,抵禦工具理性對感性世界的殖民。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待時”哲學的時代價值。在加速社會普遍焦慮的背景下,這種包含主動選擇的等待,既不同於道家無為的消極,也區別於儒家“待價而沽”的功利,而是彰顯出海德格爾“詩意的棲居”與中國“時中”智慧融合的當代意義。正如量子力學中的觀察者效應,主體的等待姿態本身就在重構著現實的可能性。
結語:呂國英的哲慧詩章猶如精神世界的全息投影,在有限的語言維度中映射出無限的意義星空。其價值不僅在於對傳統智慧的現代詮釋,更在於為數字時代的靈魂漂泊者提供了可資棲居的詩意空間。當科技文明不斷解構傳統認知框架時,這種融合東方智慧與當代意識的詩性思維,或許正是重建精神家園的重要路標。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解放軍報社原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