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馬芳:苗族服飾緣何得到跨國界跨文化的審美認同?

中新社貴陽6月26日電 題:苗族服飾緣何得到跨國界跨文化的審美認同?

——專訪貴州省民族博物館民族文物徵藏研究與展示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館員馬芳

中新社記者 楊茜

在刺綉、挑花、編織、蠟染等工藝加持下,苗族服飾以精美著稱,在紅、藍、黃、白、黑五個主色調的調和下,苗族服飾呈現炫目的視覺效果。苗族服飾,不僅是苗族的生活用品,還包涵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苗族獨特的審美觀念。苗族以針為筆、以線為墨,講述他們與山川河流、日月星河的故事,也闡釋著苗族“道法自然”的樸素哲學。

如今,眾多苗族服飾的元素走向國際,苗族服飾魅力何在?何以得到多國設計師的點贊成為“高定”?近日,貴州省民族博物館民族文物徵藏研究與展示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館員馬芳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講述苗族服飾的故事。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苗族服飾款式眾多,請簡要介紹一下苗族服飾的藝術風格與特點。

馬芳:苗族服飾是中華民族傳統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苗族服飾工藝精湛、色彩絢麗、款式繁多。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苗族服飾款式有一百多種,以其工藝精湛、精美獨特而知名。

苗族服飾燦若雲錦,工藝精美。苗族同胞用手中的針線書寫記憶、編織夢想,使每一件服飾都潛藏著豐富的精神意蘊,也維系著族群共同的信仰。

苗族男女服飾按生活的需要可分為盛裝、便裝與專用服裝。盛裝主要表現在苗族婦女服飾之中,而以參加婚慶、節日等場合的盛裝最為華麗,是中華民族傳統服飾精品之一。苗族盛裝從頭帕、衣服、圍腰、百褶裙、腰帶、綁腿到花鞋,紋樣圖案均繁複精美,在銀飾的裝點之下熠熠生輝。苗族便裝以簡潔實用為主,為適應生產勞作和家庭日常生活,苗族便裝雖少裝飾,但素淨、簡潔又不失民族特色。

苗族男女按照自己宗族支系的傳統梳妝打扮,其頭飾、佩飾或紛繁複雜或簡單大方,或銀裝素裹或清新雅致,均與身上的衣裝相輝映,形成一個完整的服裝體系。苗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依然保持著古老而又鮮活的服飾文化,這是屬於苗族的傳奇。

苗族同胞身著盛裝巡遊慶祝苗族姊妹節。(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瞿宏倫 攝

中新社記者:苗族服飾為何能成為海內外專家學者研究苗族歷史和文化的載體?

馬芳:苗族先民先後在中國黃河流域和長江中下游的部分地區生息、繁衍,創造了燦爛的古代苗族文化。由於戰爭或自然災害等原因,苗族先民南遷,苗族文化也在遷徙的過程中不斷豐富和發展。

苗族歷史悠久,與中國遠古時期的“九黎”“三苗”有著淵源關係。在廣泛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過程中,苗族先民歷經數千年的大遷徙,由北向南,從東到西,足跡遍佈中國。

苗族沒有自己的文字,在千年歲月的沉澱與遷徙中,苗族的宇宙觀、圖騰崇拜、歷史記憶、神話傳說等重要信息都儲存在苗族服飾的紋樣圖案當中,這些紋樣成為傳承苗族文化的關鍵載體,所以苗族服飾也有“穿在身上的史書”之譽。由此吸引了海內外人類學家、民族學家、史學家、設計師、收藏家等紛至沓來,都期望在苗族服飾上找到解鎖苗族歷史文化的“密碼”。

苗族同胞刺綉中。(資料圖)唐哲 攝

中新社記者:2024春夏米蘭時裝周期間,貴州苗綉引起了國際時尚界的關注。苗族服飾緣何得到跨國界跨文化的審美認同?

馬芳:苗綉包含了破線綉、皺綉等數十種綉法,是民族傳統工藝中絢麗的篇章,被學者譽為“用針線凝結的音樂”。

從形制與紋樣上看,苗族服飾有一百多種款式,圖案紋樣包羅萬象,有姜央(人)、雷公、龍王、象、牛、羊、花、鳥等,這些圖案紋樣體現苗族對自然的崇拜,對生命的敬仰,對吉祥與美好的嚮往。這些圖案紋樣成了傳承苗族文化的關鍵載體。

從內容上看,苗族服飾上的圖案是由苗族婦女用苗族的刺綉技藝,通過一針一線綉出來,其顔色鮮艶多彩,圖案栩栩如生,契合大眾的審美觀。比如,龍是古老中國的原始圖騰,在中原地區,龍是皇權的象徵,但在貴州苗族地區,龍紋表現為稚拙天真、憨態可掬,與人和自然萬物十分親近,有魚龍、水牛龍、水龍、蠶龍等多種變化,體現了苗族人樸素平等的觀念。苗綉是苗族歷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現形式之一,是苗族婦女勤勞智慧的結晶,2006年被列入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從精神文化上看,苗族將重要信息凝集成圖案裝點於苗族服飾之上,賦予衣物與天、地、人、神相通的豐富內涵與文化意蘊。可以說苗族服飾是千百年來苗族的精神積澱和觀念的呈現。

在創作題材、創作意旨、藝術構思、審美情境等方面,苗族服飾表現出的道德品質與“美”的事物息息相關,契合了人類共通的審美意識。

貴州苗綉。(資料圖)陳沛亮 攝

中新社記者:含有苗族服飾元素的物品也越來越受到“Z世代”的熱捧。如何讓苗族服飾走得更遠?

馬芳:正如年輕一代追求個性的處世態度,設計師充分利用苗族刺綉、織錦、蠟染等傳統民族手工技藝,結合現代前衛潮流的工藝,使東方的古典意境與西方的審美表達水乳交融,煥發出渾然一體的新氣質,在民族傳統技藝中創造出新生代混搭文化。

對於設計師而言,“最炫民族風”元素的運用,不能祗停留在“拿來主義”與“移花接木”上,而是要把握中國傳統文化的靈魂與精髓,將中國人千百年來兼容並包、美美與共的思想,以厚重的歷史積澱和悠久的文化背景為底色,用創新的設計語言將中國苗族的刺綉、蠟染、剪紙、織錦等民族文化發揚光大,讓非遺與先鋒時尚潮流交融,打破時間和空間的界限,登上世界舞台,碰撞出傳統與現代民族服飾文化的機遇。

我們應藉助藝術美學和高科技,用最新潮時尚的方式重新揭開苗族服飾面紗,展現它在歷史文化長河中的與時俱進,體現中華民族海納百川與多元一體的格局。如此,就可讓苗族服飾延續著民族情感的精神家園與東方美學的氣韵,更好地傳承下去。(完)

來源中新社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