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東西問

(東西問)李黎明:海派絨線編結如何“織就”世界級時尚?

中新社上海5月8日電 題:海派絨線編結如何“織就”世界級時尚? ——專訪上海市工藝美術大師李黎明 中新社記者 樊中華 擁有數千年歷史的手工編結,不僅是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一種服...

(東西問)傳世宋畫《秋蘆飛鶩圖》首次從海外回鄉展覽有何意...

中新社杭州5月7日電 題:傳世宋畫《秋蘆飛鶩圖》首次從海外回鄉展覽有何意義? ——專訪浙江省博物館原館長陳水華、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亞洲藝術部主任史明理 作者 嚴格 林波 曹...

(東西問)仲偉民:外銷茶葉為何曾影響全球經濟與政治格局?...

中新社北京5月6日電 題:外銷茶葉為何曾影響全球經濟與政治格局? ——專訪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清華大學學報》編輯部常務副主編仲偉民 作者 李百加 楊程晨 19世紀中葉以前,...

(東西問)丁一凡:歷史視角,關稅戰沒有贏家

中新社北京4月30日電 題:歷史視角,關稅戰沒有贏家 ——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丁一凡 中新社記者 崔白露 近期,美國政府宣佈對貿易夥伴徵收所謂“對等關稅”...

(東西問)聶峻:從北京到哥本哈根,外國讀者如何看懂中國漫...

中新社北京4月22日電 題:從北京到哥本哈根,外國讀者如何看懂中國漫畫? ——專訪中國漫畫家聶峻 作者 官逸倫 “就像一個特別可愛的小孩把兩個大人的手輕輕握在一起,漫畫讓兩個...

(東西問)指揮家譚利華:中國交響樂如何贏得西方認可與尊重...

中新社多倫多4月21日電 題:中國交響樂如何贏得西方認可與尊重? ——專訪指揮家譚利華 中新社記者 余瑞冬 源於西方的交響樂引入中國已逾百年,如今擁有著廣泛的中國樂迷。202...

(東西問)張新平:數智時代中國人權保障的法治經驗

中新社重慶4月21日電 題:數智時代中國人權保障的法治經驗 作者 張新平 中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人權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誌,法治是人權最有效的保障。中國歷來重視...

(東西問)肖君擁:人工智能的已知人權風險及其法治化應對

中新社北京4月20日電 題:人工智能的已知人權風險及其法治化應對 作者 肖君擁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科技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人工智能時代,人機交互模式正在各領域中深度融合...

(東西問)肖君擁:人工智能的已知人權風險及其法治化應對

中新社北京4月20日電 題:人工智能的已知人權風險及其法治化應對 作者 肖君擁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科技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人工智能時代,人機交互模式正在各領域中深度融合...

(東西問)李成:香港怎樣促進中西方開展更廣泛深入的人文交...

中新社香港4月15日電 題:香港怎樣促進中西方開展更廣泛深入的人文交流? ——專訪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教授、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李成 中新社記者 戴夢嵐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