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東西問
(東西問)漢伊理:探尋人工智能時代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之道
中新社濟南5月21日電 題:探尋人工智能時代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之道
——專訪俄羅斯籍專家、“齊魯訪學駐研計劃”項目訪問學者漢伊理
中新社記者 李欣 王峰
當今時代,人工智能的迅...
(東西問)凱澤·納瓦布:甘肅絲路文旅如何“圈粉”國際?
中新社蘭州5月19日電 題:甘肅絲路文旅如何“圈粉”國際?
——專訪“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倡議(BRISD)創始人兼主席凱澤·納瓦布
中新社記者 閆姣
“絲路重...
(文化新紀行)千年瑰寶甘南藏族唐卡“破圈”成新寵
中新社蘭州5月18日電 題:千年瑰寶甘南藏族唐卡“破圈”成新寵
中新社記者 丁思
方寸間的“微型唐卡”、唐卡藝術研學、“唐卡+酥油茶”民宿體驗套餐、唐卡飾品……在青藏高原東麓的...
(東西問)歐理會前主席夏爾·米歇爾:平等互利的貿易環境利...
中新社上海5月14日電 題:歐理會前主席夏爾·米歇爾:平等互利的貿易環境利於各方
中新社記者 李佳佳
今年是中國與歐盟建交50周年。歷經半個世紀的風雲變幻,中歐關係的健康發展逐...
(東西問)拉斐爾·格羅斯:銘記二戰史,在今天為何重要?
中新社柏林5月12日電 題:銘記二戰史,在今天為何重要?
——專訪德國歷史博物館基金會主席拉斐爾·格羅斯
中新社記者 馬秀秀
80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戰事結束之際,戰...
(東西問)行萬里路:奧雷·伯曼騎行手記對和平的感悟
中新社上海5月11日電 題:行萬里路:奧雷·伯曼騎行手記對和平的感悟
作者 李姝徵 周孫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句中國古諺,卻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荷蘭學者奧雷·伯曼(Ole ...
(東西問)李黎明:海派絨線編結如何“織就”世界級時尚?
中新社上海5月8日電 題:海派絨線編結如何“織就”世界級時尚?
——專訪上海市工藝美術大師李黎明
中新社記者 樊中華
擁有數千年歷史的手工編結,不僅是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一種服...
(東西問)傳世宋畫《秋蘆飛鶩圖》首次從海外回鄉展覽有何意...
中新社杭州5月7日電 題:傳世宋畫《秋蘆飛鶩圖》首次從海外回鄉展覽有何意義?
——專訪浙江省博物館原館長陳水華、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亞洲藝術部主任史明理
作者 嚴格 林波 曹...
(東西問)仲偉民:外銷茶葉為何曾影響全球經濟與政治格局?...
中新社北京5月6日電 題:外銷茶葉為何曾影響全球經濟與政治格局?
——專訪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清華大學學報》編輯部常務副主編仲偉民
作者 李百加 楊程晨
19世紀中葉以前,...
(東西問)丁一凡:歷史視角,關稅戰沒有贏家
中新社北京4月30日電 題:歷史視角,關稅戰沒有贏家
——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丁一凡
中新社記者 崔白露
近期,美國政府宣佈對貿易夥伴徵收所謂“對等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