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6月9日香港訊)由香港兩岸客家聯會、香港客家文化基金會主辦的第五屆“兩岸客家·粽是有情”活動8日上午在香港上水廖萬石堂舉行。同日,香港兩岸客家聯會亦聯同太和智庫港澳中心和香港兩岸客家研究院在香港福建社團聯會新界北分會會所成功舉行首屆「兩岸客家大講堂」。
香港兩岸客家聯會會長江全孚在宣佈開幕典禮上表示,“兩岸客家·粽是有情”活動已舉辦了五屆,是香港兩岸客家聯會弘揚客家文化、維緊兩岸客家親情的品牌活動。客家文化、兩岸親情是聯會會務的兩大重點。自創會至今,通過不懈努力,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就在今天上午,我們舉辦了首次兩岸客家大講堂,這是本會在香港發揚客家文化的又一重大舉措。”江全孚強調,客家文化需要傳承。“我們選擇廖萬石堂作為活動場地正是因為廖萬石堂本身就是客家文化的一座豐碑,記錄了數百年間的風雲變幻,人事浮沈。請大家仔細賞場地內的展示與說明,必有一番深切的感受。”
香港兩岸客家聯會主席程民駿致歡迎辭上表示,今天是香港兩岸客家聯會第五屆“兩岸客家·粽是有情”的好日子,我們有幸得到了來自兩岸三地近400位嘉賓、團體代表、本會同仁和朋友的參與和支持。香港兩岸客家聯會於2019年創會,旨在團結兩岸客家人,弘客家文化,增強客家情懷,促進天下客家一家親。
中聯辦台灣事務部部長張強出席並在致辭中表示,端午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是兩岸中國人共同傳承守護的傳統節日,蘊含著兩岸同胞共同的文化記憶,也寄託著中華兒女對家國團圓、幸福安康的美好祝願。五年來,香港兩岸客家聯會以端午民俗為紐帶連續舉辦“兩岸客家·粽是有情”聯誼活動,用一顆顆飽含深情的粽子連接起兩岸血脈,為兩岸客家鄉親走親走近、共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貢獻。
專程從台灣來參加此次活動的中國國民黨中央客家委員會總監鄒源淦在現場用客家話念了一段三字經,並演唱了客家歌曲,引得現場陣陣掌聲。他說,“有太陽的地方就有客家人”,而客家人無論去哪裡,都會把中華文化帶到那個地方。鄒源淦強調,客家文化在台灣不會受到任何傷害,也是維繫中華文化在台灣永續經營的一個最大力量。“兩岸目前比較嚴峻一點,但客家人一定會發揮民族大義站在第一線。我們客家人心中永遠記住一句話,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都是中華民族,全世界的客家人都是中國人。”
活動當天在香港上水廖萬石堂舉行。上水廖萬石堂為上水廖族最大的祠堂,建於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2021年被授予“客家文化交流香港基地”。
當天的活動上,來自大陸、香港及台灣的客屬社團代表,包括香港入境處處長郭俊峰、中華時報傳媒集團主席曾曉輝教授等近400人參與活動,還欣賞了舞獅表演,體驗了客家擂茶、手打糍粑、手工包粽等傳統客家民俗製作並品嘗客家美食、欣賞客家表演,感受客家文化。
首屆“兩岸客家大講堂”
另外,由香港兩岸客家聯會、太和智庫港澳中心、兩岸客家研究院主辦的“兩岸客家大講堂”8日在香港新界舉行。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劉國勳、香港客家會館館長林文映、中聯辦台灣事務部前部長楊流昌、兩岸客家研究院院長李劍諸分別就香港北部都會區發展及客家文化精神發言。
劉國勳議員介紹了北部都會區的發展規劃及新界北的發展。而楊流昌則在視頻演講中表示,客家人作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傳統。
林文映介紹了香港客家及客家人社團的發展歷史。李劍諸則表示,香港是客家文化傳承的福地和沃土。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的全球客屬懇親大會,也是由香港崇正總會率先發起,如今影無遠弗屆,遍及全球。每兩年由全球各大都埠輪流舉辦。“來自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家鄉親參加,我們同出一宗,說同一種語言。”
香港兩岸客家聯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藍建平作總結發言表示,兩岸客家大講堂的目的在於打造弘揚客家文化、討論兩岸客家交流議題的平台和品牌。大會將持續邀請專家、學者和社會賢達討論這兩個方面的議題。
香港兩岸客家聯會主席程民駿、會長江全孚,從台灣來參加此次活動的中國國民黨中央客家委員會總監鄒源淦,中華時報傳媒集團主席曾曉輝教授等出席大講堂活動。
據悉,兩場活動令兩岸三地客家人聚首一堂,促進文化交流傳承,實屬綜合盛事,得極佳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