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英:縱筆舞墨矗蘭魂

縱筆舞墨矗蘭魂

“張安亮蘭畫展”學術研討會發言

呂國英

張安亮先生的蘭畫個展,可喜可賀,又選在中國傳媒大學這個風水寶地,別有一番喜慶之氣瀰漫蕩漾。

“雙節”剛過,又逢“雙十”。 今天,是個好日子,張安亮先生蘭畫展,選在這麼個特殊節令與時空的交匯點上,既顯匠心,也富寓意,給人更多的聯想與審美感受。

說張安亮先生的蘭畫,不能不談一部書,這部書就是《蘭韻史萃》。 這不僅一部大書,也是一部奇書,還是一部難得的好書。 在我看來,這部書,不僅前無古人,也屬后無來者,或者很難再有來者。 這樣一部,集蘭、匯蘭、融蘭、藏蘭之書,簡直就是中國蘭文化的百科全書,或稱是不可多得的幾近囊括蘭文化的紙上博物館。

這部書,從“說蘭”“詠蘭”“賞蘭”到“畫蘭”,構成邏輯建構。 以規模內容論,藉以文字、人物、圖示、畫片等多形式、諸元素,對中國蘭文化追根求源,相應相牽; 應有盡有,窮盡應有,且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以人文時空論,跨越遠、古、近,縱橫幾千年,通過詩詞歌賦、經典故事、歷史傳奇、蘭畫諸象等大縱深、闊時境、多維象之觀照,對傳統蘭藝術及其審美進行全方位、入細微、無遮蔽的挖掘、梳理、甄別、遴選,用八年時間,精心編撰,形成了這部關於蘭文化藝術的鴻篇巨制。

由著蘭到畫蘭,其實是蘭之隱顯、一象又面。 張安亮先生今天舉辦這個蘭畫個展,也就自然而然。

張安亮先生的這個畫展,展品不多,畫幅也幾近小畫,有不少畫作屬於獨株單卉。 但只要在駐足畫前,走進畫境,定心賞讀,就能感受到作品的張力。 縱筆揮寫、隨墨點畫之間,即彰顯蘭的神韻、蘭的精神,很耐看,有味道。

從形式語言、筆墨構成與審美境界等諸要素上,如果要對張安亮先生的蘭畫,作一簡單概括的話,我個人覺得,高致靈動、唯美侘寂、純雅孤傲、寧靜安謐,這幾個側面與維次,或許構成了其作品的突出特徵與個性顯現,這也是蘭畫藝術創作所具有的審美境界或所追求的共性表達。

這樣概括,或許顯得抽象。 具體說,或者掰開揉碎看,我覺得有這麼幾個看點——

一點是「縱書」。。

“縱”是縱橫、縱逸之“縱”,“書”是書寫、書畫之“書”。 縱書就是恣性書寫。 中國傳統書畫,是書與畫的統稱。 其實,書畫同源。 就書與畫而言,書是畫的靈魂,畫是書的妙造。 或者說,無書難成畫,如畫無不書。 這應該是書與畫的骨子裡的關聯。 中國傳統寫意藝術,講究以書入畫,畫之由書。 儘管,書寫之書與繪畫之書不同,甚至大有不同,但為畫纏書似成共識。 實事求是地說,書與畫畢竟是兩種藝術形式,“書之書”與“畫之書”終究有殊。 但不能否認,寫意藝術創作中,有一繪畫題材或審美物件非常特殊,完全可以以書為畫、僅書成畫,這就是“蘭”,就是以蘭為唯一主題與審美對象的藝術創作。 書至畫時畫自臻,這應該就是對經典蘭畫的品鑒與妙讚。 張安亮先生畫蘭,幾乎是縱書為畫,由書成蘭,顯示出非常的書寫功力與用筆技巧。

 

再一點是“勁舞”。

“勁”是強健、有力,“舞”是翩翩起舞、長袖善舞。 蘭花與「梅竹菊」共有「花中四君子」之稱,古往今來,始終受到高士賢達、文人墨客們的追捧與喜愛,並具以高貴典雅、堅貞賢良、高潔美好、俊雅脫塵之美譽。 蘭花殊美,遠古入畫,千秋高品,萬世崇尚。 據考證,迄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 張安亮先生的這部《蘭韻史萃》中談到,早期智人就在陶器上刻畫蘭花圖案,時間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前。 蘭花為什麼能打動人,為什麼被賦予那麼多的寓意? 蘭花其枝葉之舒美,花色之明麗,花香之幽遠,均為蘭花所奇,從視覺感受言,其枝葉無疑是奪目、亮睛之處。 蘭葉纖長、杪尖,剛柔並濟,翕闢張合,勁曲圓轉,盡顯雅媚而不媚,傲視浮塵而無塵。 這就為以書入蘭,提供了難以倫比的審美意象。 看張安亮先生蘭葉之筆蹤墨蹟,有的一筆蘭葉,如縱若橫畫面,幾度妙然翻轉,很容易聯想到“寂寞嫦娥舒廣袖”“誰持彩練當空舞”詩句當中的舒展、勁舞之美。

又一點是“盡簡”。

“盡”是盡心竭力之“盡”,“簡”是簡潔洗練之“簡”。 中國寫意畫,以簡為美。 這裡的“簡”是抽象、概括。 道家哲學中,有“大道至簡”之論,將其“傳移”至美學領域,就有了“大藝至簡”之說。 如此,簡是一種境界。 張安亮先生畫蘭,常作一株蘭。 今天展示的作品中,單株蘭畫也佔有不小的比例。 一幅蘭畫,幾片枝葉、數枚花瓣,不僅造型盡簡,而且只用水墨揮寫,可以說是到了“至簡”的程度。

就至簡說繪畫,很容易想到,被列為20世紀藝術大師的歐姬芙,這是個經典的傳奇。 她以半抽象半寫實創作,主題多為花朵微觀,常常只畫一朵花、一枚花瓣,被稱為獨卉藝術大師。 張安亮先生愛蘭如癡、醉蘭若妙,在「獨蘭」創作中,完全可以走進自我世界、另片天地。

還有兩點,比如“多維”“孤寂”,既是畫境“高點”,也是“看點”。 前者指多時空、多維度,後者指清幽高遠、孤芳自賞。

釋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張安亮先生的蘭畫,也有“一葉多維次,一花多時空”之妙,可以說“一筆千回百轉,獨劃顯隱幽明”,寥寥數筆,就力求寫出蘭的精神,呈現蘭的神韻。

說到“孤寂”。 日本古典美學範疇中,有“侘寂”之語,源自茶道文化,表示“簡素、枯槁、幽玄、脫俗、靜侘”之美,這是一種存在於語言之外的美感,是一種需要用心去體驗,用心追求自然寧靜,閒散安逸的體驗。 蘭花常常成為這種審美語境中的核心要素,甚至唯一主題。 張安亮先生的蘭畫,透過蘭花的原始存境、自然生態,高潔典雅、質樸孤傲等,以簡約概括的造型、極簡的筆墨語言,創製孤寂、靜侘之美的蘭畫作品。

中國寫意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千載演進,代出大家。 僅就蘭畫藝術而言,似乎沒有一家不畫蘭。 我們所熟悉的八大、徐渭、石濤、鄭燮、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黃賓虹、潘天壽、王雪濤等,不僅皆喜畫蘭,而且都是高手。 張安亮先生收錄於《蘭韻史萃》的名家就有519位。 對後步者來說,他們不斷創造歷史,也持續留下課題,是一種特別“宣示”,更是一種非常“挑戰”。 比如,傳承與傳統,比如,師“外”與師“內”,又比如,立象與立念,還比如,美與審美。

傳統是一種特殊的財富,是個大寶庫。 傳承就是將傳統中優秀的東西傳下去。 傳統之所以能夠傳承,是因為傳承中須有創新,也就是推陳出新。 沒有創新的繼承沒有價值,沒有繼承的創新也無意義。 藝術,尤其如此。

 

張璪曾言:「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王陽明開悟即語:”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心外無義,心外無善。 “其實,”師外“尤須”師內“; 師外,容易走向具象寫真,以至於將古今中外經典作品本身,也作“師”之對象,導致臨摹、抄襲,乃至複製。 長時間以來,文藝諸領域出現的亂象,不能不說與之難脫干係。 就以審美對象創作而言,師“外”不易,師“我”更難。 師我就是師內,就是向內觀照; 如王陽明所言,心外無花,花若入心,其顏色才能“一時明白起來”。 張安亮先生愛蘭如癡,有“蘭癡”之譽,可見其蘭妙化“心源”之殊,癡於蘭花創作,也就自然而然。

關於立象與立念。 象,就是形式語言; 念,是藝術思想。 立象難,立念更難,因為藝術理念決定藝術創作; 藝術形式取決於藝術想像。 我在原創論著《“氣墨靈象”藝術論》一篇文論(《論藝術創作十大命題》)中,專門論及“立象”與“立念”的邏輯關聯。

藝術家之創作,“表像”看是“立象”問題,本質上說卻是“立念”問題,或者說立念決定立象,因為“念”是魂,“象”是顯。 一般說來,「立象」是「立念」的前奏,也是「立念」的支撐,且左右「立念」; “立念”是“立象”的遵循,也是“立象”的抽象,並反過來引領“立象”,實現更高層級的循環,最終達到“立象”與“立念”的完美統一。

從藝術創作實踐看,立象與立念關係中,有先“象”後“念”者,也有先“念”後“象”者,並且有自“象”自“念”者,也有自“象”他“念”者。 但成就文藝大家者,不管是先「象」後「念」,還是先「念」後「象」,均為自「象」自「念」,或自「念」自「象」。。 因為,藝術貴在不同,也難在不同,更成在不同,而不同就是個性,個性就是自我。

張安亮先生用八年時間,熟讀蘭文化與藝術史,整理上下幾千年的蘭文化藝術資料,編撰成就《蘭韻史萃》,是瞭解傳統、認知經典、昇華審美境界的過程,也是一種特殊的“立念”過程,必然深刻影響其蘭畫創作。

關於美與審美。 柏拉圖與蘇格拉底認為:「美是難的。 “柳宗元曾言:”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張世英覺得:”美在自由。 “”’氣墨靈象’美學新命題“認為:美是”氣墨靈象“。

顯然,美,只是一種審美存在,而審美取決於審美境界。 藝術家的審美境界越高,其作品的藝術境界就越高,作品藝術價值也越高。

藝術家的審美境界,取決於其生存世界所能滋養的精神境界。 齊白石直言,他只畫親眼見過的,從不畫不熟悉的(事物),而張安亮先生只畫其癡迷的(蘭花),凡入畫境皆有蘭。 儘管蘭文化深刻演進幾千年,儘管蘭藝術代有大家、矗立一座座高峰,對後來者均是不可挑戰的挑戰,對張安亮先生來說,畫蘭已經深度融入了其生命感受,成為其精神情態的重要構成。 有理由相信,其蘭畫藝術將會走得更遠、攀得更高。

2023.10.10·北京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解放軍報社原文化部主任、高級編輯,中華時報傳媒集團藝術總監,長期致力於哲學、美學、文藝學、文化史與思想史學研、探究,創立「氣墨靈象」文藝理論新體系,開拓美學新認知; 提出「書象」審美「新命題,追臻狂草新境界; 探索哲慧新詩派,構建詩美新維境; 抽象精粹牛文化,國學千載「牛」縱橫。 出版專著多部、原創藝術評論多篇、撰寫哲慧詩章上千首,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五次,多篇(部)作品獲國家、軍隊重要獎項。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原創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 “氣墨”是“墨”的未來; “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 “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 美是「氣墨靈象」; “氣墨靈象”超驗之美; 精神維次決定審美境界; 超驗審美統攝藝術未來; “書象”由“象”; 書美「通象」; 詩貴哲思潤靈慧。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