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青少年同台奏響和平樂章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 731日訊(文:潘琳娜  李雪琦  攝影:李雪琦)730日下午,一場跨越國界的和平樂章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奏響,這是日本愛知縣“令和遣中使”青少年友好訪華團第26次來華之旅,也是南京紫金草童聲合唱團與他們首次合作演出。

日本青少年與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對話

1995年起,日本上山獎學財團組織選派優秀高中生暑期訪問中國。今年暑期,第26次派出高中生來到江蘇。訪華團由中國駐名古屋總領事館和江蘇省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支援。

此次訪華團中有12名日本高中生,紀念館是他們此行中重要的一站。對於這群日本高中生而言,參觀紀念館後,他們才第一次真切地“觸摸”到歷史原貌。

日本高二學生馬島美輝說:“日本教科書中關於南京大屠殺的記載,遠沒有紀念館裡展示得這般詳盡。例如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證言、30萬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等,都是我第一次深入瞭解。”

日本高一學生田中翔也有相同的感受,他說:“日本歷史教科書裡雖然提到了南京大屠殺,但這段歷史並非作為重點內容呈現,往往只在注釋裡簡略提及,表述模糊不清,無法讓人清晰地瞭解全貌。”

在展廳中熄滅的倖存者陳桂香照片前,陳桂香的曾孫、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蔣秉醇講述曾祖母在日軍槍下僥倖逃生的經歷。日本青少年神情凝重,田中翔說:“南京大屠殺倖存者人數越來越少,我認為紀念館的重要職能是把歷史傳遞給更多人。為了記住歷史,不再發生戰爭,回國後我會把在紀念館裡的經歷告訴更多日本人。

中日青少年同台奏響和平樂章

16:30,“銘記歷史·共築和平”——中日青少年音樂交流活動拉開帷幕。中日兩國的青少年以音樂為紐帶,用旋律傳遞對歷史的思考、對未來的期許。

當中日青少年並肩站在舞臺中央,共同演奏中國傳統民歌《茉莉花》時,音樂會的氣氛被推向高潮,台下掌聲雷動。二胡與琵琶的靈動彼此呼應、相互交融,奏響一曲動人心弦的和平樂章。這流淌的旋律如無形的紐帶,悄然拉近了兩國青少年心靈的距離。

訪華團團長、愛知縣立中村高中校長河野健治第一次來到南京。他說:“中日兩國的年輕人通過演奏音樂來進行交流,很有意義。歷史不可忘記,歷史要眼見為實。回到日本後,我會通過演講會、上課等形式,把在南京看到的風貌告訴更多學生。”

此次同台演出給中日兩國的年輕人帶來了一次珍貴的交流契機。日本高中生馬島美輝說:“我雖然不會中文,聽不懂中國學生合唱的內容,但通過他們的神情與動作,我能體會到和平的意義。”

南京外國語學校初二學生仲霄桐說:“與日本的同學們同台演出,我真切地感受到和平的重量,希望大家共同守護和平。”南京第九中學高二學生陳睿希說:“中日兩國的同學們通過藝術表達的情感是相通的。”

南京紫金草童聲合唱團的孩子們也在歌聲中收穫跨國界的情誼。8歲的何泉傑說:“我們來自不同的國家,但心裡裝著同一個願望,那就是和平。”10歲的徐語晗說:“唱歌時所有人的心都緊緊連在一起。”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和平的未來寄託在青年身上,中日兩國的青少年通過音樂等藝術形式開展跨國界交流,交流思想、增進瞭解、收穫友誼,讓歷史記憶在兩國青少年心中傳承,讓和平的種子生根發芽,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和力量。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