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批評盧沙野言論,中國駐法大使館:盧沙野言論屬個人觀點

中國駐法國大使館發表法文聲明,表示盧沙野關於烏克蘭問題的講話屬個人觀點。(中國駐法國大使館網頁截圖)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25日訊)法國總統馬克龍批評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日前質疑前蘇聯國家沒有有效國際地位的言論,認為外交官不應使用這種言辭,又全力聲援受影響的國家,強調這些國家邊界不可侵犯。

東歐波羅的海三國4月24日分別召見了駐三國的中國臨時代辦,針對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在法國媒體受訪時作出的,有關前蘇聯國家在國際法上沒有“有效地位”的言論表達不滿。

中國駐法國大使館發表法文聲明,表示盧沙野關於烏克蘭問題的講話不是政策聲明,而是在電視辯論中表達個人觀點,有關言論不應該被過度解讀。而中國在有關問題上的立場並沒有改變。中方尊重所有國家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維護《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中方尊重蘇聯解體後誕生的國家作為主權國家的地位。

在北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周一在記者會上,對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對克里米亞和前蘇聯國家主權有爭議的言論,做出回應說,”中國尊重1991年底蘇聯解體後誕生的各共和國的主權地位”。

立陶宛外交部長蘭茨貝爾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通過推特表示,立陶宛“從未加入過蘇聯。莫斯科非法佔領了我們的領土,所以我們進行了抵抗,直到我們恢復了獨立,紅軍回國了”。他稱:“我們不是後蘇維埃,我們從不是蘇維埃”。

立陶宛外交部當天發表聲明指,強調“波羅的海三國是被非法佔領的。不法行為不產生權利(ex injuria jus non oritur)——這是國際法的原則,根據這一原則,蘇聯非法佔領的結束意味着波羅的海國家地位的延續。中國大使的言論歪曲了波羅的海國家和其他國家的歷史。它還破壞了1991年9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立陶宛共和國關於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的規定。”

立陶宛方面續指,“中國大使對克里米亞是否是烏克蘭的懷疑是不可接受的。1991年,整個國際社會,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都在國際上承認烏克蘭和克里米亞,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克里米亞現在和將來都是烏克蘭的一部分。”

拉脫維亞外交部的聲明稱,“國際社會已明確承認在蘇聯解體後獲得獨立的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俄羅斯聯邦侵犯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侵略行為是對國際法的公然違反。”

拉脫維亞官員“還提請注意這樣一個事實:波羅的海國家被非法佔領和吞併,而它們作為主權國家在法律上繼續存在;因此,儘管它們事實上被納入了蘇聯,但它們從未成為蘇聯國家。” 該官員指出,相關言論明顯違背了“中國支持《聯合國憲章》所規定的所有國家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的立場。這種言論也不利於歐盟與中國的進一步對話。”

愛沙尼亞外交部亞洲和太平洋、中東和非洲司司長卡雷爾松(Kristi Karelsohn)向中方代辦表示,即使這是盧大使的個人立場,他仍然是中國的官方代表。卡雷爾松稱:“我們相信這是一個單一的事件,我們希望它不會影響愛沙尼亞和中國的關係”。她並歡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當天的公開解釋,表示中國政府的正式立場沒有改變,即“中方尊重蘇聯解體後各加盟共和國主權國家地位”。

愛沙尼亞外長薩克納(Margus Tsahkna)此前在推特上寫道,“根據國際法,波羅的海國家自1918年以來一直是主權國家,但被佔領了50年。”

拉脫維亞外長林克維奇斯(Edgars Rinkevics)亦稱:“拉脫維亞在1940年被蘇聯非法佔領。國際社會從未承認蘇聯的佔領。我們在1991年恢復了獨立,波羅的海國家不是也從未是‘後蘇維埃國家’。”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 周一表示,歡迎中方在聲明中與中國駐巴黎大使的不可接受的言論保持距離,這與中國在1991年承認烏克蘭——包括與克里米亞——形成對比。

博雷利在答記者問時說:“我不打算討論大使們的行為方式。每個人都可能有錯誤的表達方式,或者可能以錯誤的方式表達自己。我不打算討論這個問題。這是中國外交部的事情。”

博雷利補充說,“我想知道的是官方的立場是什麼。這一點已經得到了澄清。而且正如所料,這不是質疑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主權。”

期間,博雷利還向媒體談到:“我們也期望中國在行動上捍衛國際規則和規範,全面而不是有選擇地捍衛。當涉及到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不正當的戰爭時,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有責任捍衛《聯合國憲章》。”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周一還說,“中國尊重所有國家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支持《聯合國憲章》的目標和原則”。她並說,”蘇聯解體後,中國是最早與有關國家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之一”。然後補充說,自建交以來,中國始終堅持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原則,發展雙邊友好合作關係”。

駐法大使盧沙野,2020年4月新冠大流行初期,中國駐法使館官網指責法國養老院工作人員擅離職守,任由老人死於饑餓和疾病,盧因之被召見。第二次召見是2021年3月,盧沙野攻擊被他指有“反華立場”的法國戰略基金會研究員邦達茲為“小流氓”,“瘋狂的鬣狗”。去年8月3日接受法媒採訪說漏了嘴:中國一旦統一台灣,要對台灣人民進行“再教育”,引發輿論大嘩。

直到2024年4月21日,盧沙野大使否認蘇聯解體後獨立的15個國家的“主權地位”的地步,把中國政府也沒有承認其歸屬改變的屬於烏克蘭的克里米亞的地位說一句“不一定,這取決於怎麼看這個問題”的地步。

馬克龍總統本來是有意與北京構建某種“新型關係”的,他在月初訪中時對媒體所說的有關台灣問題的折中言論遭致歐美盟友強烈反彈。盧沙野的言論如果不讓法國政府忍無可忍,法國當局斷不會下決心召見,且有近80名歐洲議員要求法國外交部宣布盧沙野為不受歡迎的人,作為下令驅逐的前奏,且有整個歐洲憤怒的輿論,法國政府要求北京澄清。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