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告別禮拜台北舉行 森喜朗及柯拉克等出席 安倍達賴悼詞追念[影]

中華時報/華聞社9月19日台北電)在台北,李登輝前總統的告別追思禮拜,在淡水真理大學的大禮拜堂,以基督教儀式舉舉行,出席的包括日本前首相森喜朗,以及美國國務院次卿克拉奇,及大約40名駐台使節。

李登輝追思告別禮拜今天在淡水真理大學大禮拜堂舉行,移靈車隊上午約8時45分從翠山莊出發,由李登輝孫女李坤儀手捧骨灰罈,和李登輝女兒李安妮等人一同,護送李登輝骨灰前往告別禮拜會場。

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表示,今天李登輝追思告別禮拜,日方除前首相森喜朗率團出席外,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泉裕泰,宣讀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悼詞,表達對李登輝促進台日友好的感謝。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也透過影片表達對李登輝的追思。

李登輝7月30日辭世,享耆壽98歲。上午在真理大學大禮拜堂舉行李登輝追思告別禮拜,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協助,按照基督教禮拜程序進行;儀式從9時30分開始,11時50分結束。

除日本前首相森喜朗以及美國國務院掌管經濟成長、能源與環境的次卿柯拉克(Keith Krach)外,另有約40位駐台使節將出席李登輝追思告別禮拜。

追思禮拜也邀請卸任總統、治喪大員、政府官員、政黨各界代表與長老教會,以及家屬所邀請的賓客出席,包含相關工作人員,參與人數約800人。

蔡英文在追思禮拜上頒發「褒揚令」,由李登輝女兒李安娜接受。
李登輝追思告別禮拜19日在淡水真理大學大禮拜堂舉行,由副總統賴清德(後左)率五院院長進行慰靈,為李登輝覆蓋中華民國國旗。

總統蔡英文將在追思告別禮拜親自頒發褒揚令,表彰李登輝畢生對台灣的重要貢獻以及殊勳,之後由副總統賴清德率五院院長進行慰靈暨覆蓋國旗儀式,接著進行禮拜。

前總統李登輝追思告別禮拜19日在淡水真理大學大禮拜堂舉行,日本前首相森喜朗(前排右2)率弔唁團出席,儘管行動不便,會場進行聖詩禮拜儀式時,森喜朗仍與眾人起立,共同追思李登輝。

追思告別禮拜結束後,在啟靈儀式時,國軍將鳴放矧砲(喪砲)21響以表追思。隨後移靈車隊繞行李登輝母校淡江中學進行最後巡禮,淡江中學將依照禮節敲21響鐘,代表對已故校友的追思與敬意,結束後車隊返回翠山莊。李登輝骨灰10月7日安葬五指山國軍示範公墓特勳區。

安倍悼詞:請化為千縷微風守護日台

日方除森喜朗率團參加外,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泉裕泰宣讀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悼詞。

安倍晉三在悼詞提到,對於李登輝逝世表達衷心哀悼,李登輝將自由、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在台灣扎根,被世界譽為民主先生,並對增進日本與台灣的相互理解與友好具有重大貢獻。

安倍晉三在悼詞說,李登輝溫暖的笑容與有力道的握手,對民主的堅強信念,對台灣的堅定情感與強烈使命感以及對日本期待與溫馨話語,彷彿昨日之事,至今仍深深刻畫在他內心,再次向對於日台友好以及台灣民主發展具有巨大貢獻的李登輝,表達深深的感謝與敬意,「今後也請化為千縷微風,溫柔守護日本與台灣。」

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透過影片表達對李登輝的追思。

達賴喇嘛在影片提到,李登輝是他的好朋友,李登輝對民主貢獻卓著,兩人的私交是他初次到台灣台北和李登輝見面時。

達賴伸出雙手,做出熱情打招呼狀。他說,李登輝這樣跟他問候,他也這樣跟李登輝回禮,此後兩人成為摯友。

達賴指出,他欽佩李登輝全力守護台灣的民主自由及中華文化,「做為好友,我時時感念他,做為佛教徒,我常常為他祈福。」

達賴說,非常欣賞感謝李登輝的盡力而為,雖然李登輝已不在人世,「但是我們佛教徒相信輪迴,他很可能會在台灣轉世重生,我祈禱他投胎轉世,無論認得與否,他的精神將永續伴隨重生。」

達賴曾於1997年首次訪問台灣,並與當時擔任總統的李登輝會面;而在獲知李登輝辭世後,達賴喇嘛致函李登輝夫人曾文惠和其家屬表達哀悼之意,稱讚李登輝對台灣民主貢獻非凡,是他的朋友和藏人的盟友。

蔡英文總統追思全文

李登輝前總統是時代的開創者。年輕時,他兩度負笈海外,學習新知,想要將理想與專業貢獻給故鄉。

回國後,他參與政府工作,想在工業騰飛的年代,為農民找出路。在民主運動風起雲湧的年代,他領導國家,在威權反撲和民主理想之間,帶領臺灣走過寧靜革命,讓臺灣成為臺灣人的臺灣。

90年代,我曾經和李前總統共事,他對專業的尊重、對民主化、本土化路線的堅持,以及對國家主權的堅定態度,讓我印象深刻。

後來,我有幸得到人民所託,擔任總統,親身感受領導國家面臨的諸多挑戰,和做決策時必須面對的艱難處境,也因此更能體會這位民主前輩,當年是帶著多堅決的意志,才能在重重挑戰中,促成了臺灣的民主化。

我也經常向李前總統請益,而他總也能秉持長者的風範,和我分享各種他從閱讀中得到的新知,並鼓勵我在做決策時,保持一顆謙卑勇敢的智慧之心。

李前總統並不忌諱談論生死,他在自己的著作、或者與朋友晚輩分享的日常對話中,都經常提到,人要意識到死亡的存在,才會思考活著的意義。

「誠實自然」是他最喜歡的座右銘,這一生,他篤信力行,努力實踐。他是時代的開創者,是領導臺灣前進的人,也是令人敬重的長者與前輩。

李前總統的一生,是一部臺灣近代史的縮影,他經歷過殖民統治、走過威權時代,在臺灣民主化的過程中,成為了關鍵人物。他的離開,也代表著臺灣人的故事,即將翻開下一頁篇章,走過悲情、迎向新生。

過去一段時間,無論是國際友人的推崇悼念、或者是臺北賓館前的民眾排隊致意,都顯示著李前總統在海內外所受到的愛戴與尊崇。

雖然李前總統已經離世,但他把民主和自由留給臺灣,這樣的精神,將會引領一代又一代的臺灣人民,通過重重考驗,追求「生為臺灣人的幸福」。願李前總統安息,也請家屬節哀。

賴副總統追思全文

民主先生,謝謝您。

李登輝前總統榮歸天家,這是國家的巨大損失,對我而言,則是失去一位亦師亦友的溫暖長者,深感難過和不捨。

李前總統為臺灣第一位民選總統,主政十二年間,排除重重障礙,開啟寧靜革命,以和平的方式,帶領臺灣走過民主化最關鍵的時刻。

從修憲、終結萬年國會到推動總統直選,奠定了臺灣成為民主國家的重要基石。尤其,面對1996年臺海飛彈危機,臨危不亂的決策風格,穩住民心,維持區域安全。

2000年,將政權和平移轉,開啟了臺灣政黨輪替的民主新頁。他睿智地帶領臺灣度過驚濤駭浪的民主化過程,讓臺灣蛻變成為一個現代的民主國家。

李前總統的老家在新北市的三芝,而我的故鄉就在三芝隔壁的萬里,他視我如厝邊鄰家的後輩,我敬他如諄諄教誨的長者。

即使卸任後,他仍心繫臺灣前途,我們曾在臺南餐館裡,兩人脫下西裝,暢談國家未來,他曾提及要不斷地深化臺灣政治改革,不僅僅是司法改革、年金改革、轉型正義的落實,他也特別提到憲政改革中18歲公民權等問題。

好幾次與李前總統見面,他不斷地給我建議與勉勵。他說,我應該要告訴臺灣人民,「政黨存在的價值、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及如何增進人民的福祉」,這些正是我從事政治工作的初衷。

感念李前總統在我從政不同時期中,給予許多勉勵,他從不吝與我分享人生哲學及為政之道,就是謙虛、冷靜和忍耐,而權力越大越要保有崇高的道德和堅定的信仰,他的期許和鼓勵,我都銘記在心。

李前總統,我們一定會更努力持續深化臺灣民主、堅守主權,讓代代臺灣人都能在民主自由的土地上安居樂業。

生命殞落雖有時,而李前總統留給我們的民主精神將永遠長存。哲人已遠,典範長存,李前總統,臺灣謝謝您。

李安妮憶李登輝:病榻中仍與病魔奮鬥 等待神恩召

前總統李登輝追思告別禮拜今天在淡水真理大學大禮拜堂舉行,李登輝的女兒李安妮在追思文中指出,她瞭解父親對生命的詮釋,對信仰的倚靠,堅信他病榻近六個月當中,仍在與病魔奮鬥,卻也同時在等待上帝的恩召。

李安妮在文中表示,父親病榻近六個月當中,無論是形體或是意識都顯見逐漸凋零,每回去探望他,「內心雖有無限的不捨,但我從未過掉過一滴淚水」。

李登輝於7月30日辭世,享耆壽98歲。李登輝的追思告別禮拜上午在淡水真理大學大禮拜堂舉行;李安妮今天以「永別了,親愛的父親」為題撰寫追思文。

李安妮說,她瞭解父親對生命的詮釋,對信仰的倚靠,堅信他仍在與病魔奮鬥,卻也同時在等待上帝的恩召。

7月29日,在牧師葉啟祥帶領下,全家人一起跟上帝禱告,「懇求上帝止息家父在世間的勞苦,帶領他讓他沒有任何牽掛,沒有任何恐懼,內心充滿上帝的愛及平安,回到上帝的懷抱」。

「此刻我意識到我的父親終於是我的父親了,但他也將只會出現在我的夢裡,長存在我的記憶中」。

李安妮說,父親過世後的這幾天,從許多至親好友、同僚部屬、甚至庶民百姓所留下的追思長文或隻字片語,她更進一步認識了她的父親。

她提到,想跟父親說,她會牢記他對她在知識上、思想上、信仰上以及生活上的所有身教與言教,「也會好好照顧您最牽掛的阿嬤,直到她與您在上帝的國度裡相見。永別了,親愛的父親,心中滿是無限懷念與不捨!」

李安妮追思全文

1999年的春天,為了出版《華枝春滿》慶祝爸媽的金婚紀念,我滿懷愉悅祝福的心情,首度以文字公開父母與我超過40年的溫馨生活點滴。21年後的今天我則是在內心萬分哀痛與不捨的情況下,再度以文字來追憶父親與我超過66年的父女情懷,兩樣心情卻是一樣的感恩。

坦白說,父親在我40歲之前始終視我為么女在呵護疼愛著,對我沒有太高的期待,也沒有給我太大的壓力,但也因此讓我享有了最大的自由度。我可以讀我自己想讀的書,談我自己想談的戀愛,做我自己喜歡做的工作,規劃自己想像的人生,偶有拆框、翻牆行為,只要沒有超越紅線,都是被允許甚至可能獲得稱讚的。從一個女性主義者的角度觀之,父親讓我始終擁有自主的選擇權與機會,應該算是幸福的,但我卻常常抱怨他沒有把我當兒子看待。此刻深自反省,也許是自己資質駑鈍、努力也不夠,無法跟上爸爸的腳步所致,相較於我這個年代生長的多數女子而言,我所擁有的條件與機會其實是足夠好好追隨父親,對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才是。感謝父親,往後我將會加倍努力。

在我40歲之後,由於台灣社會已逐漸轉型為多元開放、自由民主的國度,我也從原本只擁有來自家庭的寬容,增添了來自社會的自由度,加上剛從英國留學回來,開始懂得探索父親與大社會的連動。在1996年首次民選總統的近百場助選活動過程中,從許許多多老百姓的手中、眼裡與言談間,透露出期盼他能灌溉給這塊土地更豐沃的民主養分,提供給人民更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我深刻體會到「我的父親不是我的」,我不應該獨享父親為我所構築的那既自由又安全的舒適窩,而應該藉著所擁有的相對較佳條件,更積極投入社會,協助弱勢者也能擁有自由的選擇與機會,獲得公平的對待與幸福。

2000年之後父親卸下公職,改以更貼近台灣土地與人民的方式,繼續呵護關心這民主初長成之國家的各項發展,我也才有機會更近距離觀察父親如何去實踐自己的理想。這一段日子裡,盼望能與父親出遊海外的夢想也得償宿願,尤其在幾趟日本行旅中,深刻感受到父親與日本政界暨民間的連結力。有一回還曾發生一位計程車司機在獲知我們是陪同台灣前總統來的成員後,竟然免收我們的車資。父親為台灣在國際社會的耕耘,可說是深耕至基層民眾的內心,這種感動不在當下是絕對無法體會的。

父親最後在病榻的近六個月當中,無論是形體或是意識都顯見逐漸凋零,每回去探望他,內心雖有無限的不捨,但我從未掉過一滴淚水。我瞭解父親對生命的詮釋,對信仰的倚靠,我堅信他仍在與病魔奮鬥,卻也同時在等待上帝的恩召。7月29日,在葉啟祥牧師帶領下,全家人一起跟上帝禱告,懇求上帝止息家父在世間的勞苦,帶領他讓他沒有任何牽掛,沒有任何恐懼,內心充滿上帝的愛及平安,回到上帝的懷抱。此刻我意識到我的父親終於是我的父親了,但他也將只會出現在我的夢裡,長存在我的記憶中。

父親過世後的這幾天,從許多至親好友、同僚部屬、甚至庶民百姓所留下的追思長文或隻字片語,我更進一步認識了我的父親。我也想跟父親說,我會牢記您對我在知識上、思想上、信仰上以及生活上的所有身教與言教,我也會好好照顧您最牽掛的阿嬤,直到她與您在上帝的國度裡相見。永別了,親愛的父親,心中滿是無限懷念與不捨!

李坤儀撰文「三十九與九十八」悼祖父李登輝慈愛

前總統李登輝追思告別禮拜今天在淡水真理大學舉行,孫女李坤儀以「三十九與九十八」為題發表追思文提到,阿公是慈愛的祖父與曾祖父,為了讓小朋友開心10分鐘,他願意特地起床外出散步。

李登輝7月30日辭世,享耆壽98歲。上午在淡水真理大學大禮拜堂舉行李登輝追思告別禮拜,根據「李前總統登輝先生追思集」,李登輝生前最疼愛的孫女李坤儀、外孫女黃怡寧、黃怡丰、外孫賴緯綸都發文追思阿公李登輝。

李坤儀追思全文

最後的174天裡,扣掉跟阿公請假的時間,大概有150天都會和他見面,陪他說說話,就像我過去39年的人生一樣。體貼如他,讓我把心裡想說的話、想唱給他聽的歌,都在這150天裡跟他說了,也算是沒有太大的遺憾。

對每個人而言,他都擁有許多不同的面向;對我來說:他是個認真直接的人,認為對的就要付諸行動。也是個充分授權的人,抓大方向不過問繁瑣細節。

是個自我要求的人,即便是住飯店離開前,會要求收拾整齊,因為這是個人的教養與對提供服務者的禮貌。

是個包容的人,相信各個信仰最終都在與人為善。從哲學的角度思考,某些觀念是相通的。是個窩心的人,和照護他的安全人員、醫護團隊都有說不完的貼心故事,也建立了只有他們才懂的情感連結。

是個慈愛的祖父/曾祖父,為了讓小朋友開心十分鐘,他願意特地起床外出散步。

誠如他非常喜歡的一句話:「生命的本質即在不斷的自我超越」,在我有幸參與他不到一半的人生中,他已經擁有許多精彩的片段,足以去成就生命的意義。

黃怡寧、黃怡丰追思全文

我們從很小就知道我們的外公是台灣總統。很多人常常問我們:「有這樣的外公,你們跟他學了什麼東西?他跟你們談論些什麼事情?」現在長大了,知道外公教導我們「犧牲」的意義。在他的人生當中,我們的外公犧牲了很多和我們相處的時光。他把台灣、台灣人和我們所有的未來擺在第一優先。

很多人想到他們的外公會有很多開心的回憶。我們沒有這些甜蜜的回憶,我們只記得我們的外公是一個「巨人」。他不只是有體力,還有決心,也很會吃苦。每天清晨他就起床閱讀所有的報紙,然後再去上班。晚上,他還在練習講稿,看重要的資料。我們不知道為什麼他如此的忙碌,可是他的每一分鐘都貢獻在為實現台灣未來的目標。有時候,我們全家必須陪外公出去跟特別來賓吃飯。當時,我們並不知道我們放棄和朋友邀約玩樂的時間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現在,我們明白那是外公正在開拓一條可以讓我們跟隨的道路。

外公的思維像一個複雜的迷宮,他了解其他人的觀點,但仍然保有自己的願景。他努力為了台灣真實的民主而犧牲個人的生命時間,不畏懼別人的指控與批評。透過他的所為,教導了我們什麼是「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意義。我們是否責備外公沒有給予我們很多相處的美好時光?

完全不會。當我們看到台灣人民可以享有自由的言論、選舉的權利,與自由生活的今天,對於外公的犧牲感到無比的驕傲。

賴緯綸追思全文

我的阿公是個嚴肅的人

小時候的記憶裡,阿公總是以嚴肅正直的態度對待台灣人民賦予他的公職和使命。他每天的生活非常規律,即使假日也是大清早就起床。我偶爾可以抓到阿公用早餐的尾巴,和他同桌度過用餐時間。餐桌上阿公不多話,他總是安靜地看報。在那個報紙是資訊主要來源的年代,我仍印象深刻,餐桌會擺上滿滿的各家早報––因為阿公喜歡閱讀,從一早就開始閱讀。小時候的我很難理解家裡怎麼會有這麼多書,量多範疇又廣。從文學到哲學,從科學到神學,我對此感到不可思議,他怎麼能吸收這麼多元的知識,又怎麼會有時間和精力,在繁忙的公務之餘仍做這麼多閱讀?

我的阿公更是個風趣的人在他卸任總統後,我們有了更多互動的時間和機會,而「書」是我們的交流的中心。他不再表情嚴肅,總是嘴角上揚開懷地和我談論書中知識。談思想的書,談生死哲學的書,更談科學新潮流的書。阿公最愛笑嘻嘻的拚命開書單給我。從奈米材料、量子電腦、低溫核融合,到基因工程,他總會掩不住內心的興奮和我分享新科技,更和我分享在台灣產學應用上他獨特的見解。就算是念工程的我,還是得做足功課,為的是希望可以和他進行充滿火花的對話。我崇拜阿公對新知的愛好,也從他身上學到知識的迷人之處,更重要的是景仰他一顆無時無刻以台灣發展為出發點的心。

阿公常說:「民之所欲,長在我心。」我想是這個單純又深遠的理念,讓他從未停止閱讀學習,而能有遠見地從各個角度為台灣未來鋪路。我對您的離去感到不捨與思念,但我看到了您在遠方為台灣未來點的明燈。謝謝您為台灣的付出,更謝謝您帶給我說不盡的言教與身教。如果可以,我想和您再一起坐下來討論研究一本書。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