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張淩寒:怎樣探索人工智能治理的“中國路徑”?
中新社上海8月16日電 題:怎樣探索人工智能治理的“中國路徑”?
——專訪中國政法大學數據法治研究院教授張淩寒
中新社記者 李姝徵
隨著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突飛猛進,人工智能...
4位內地科學家獲2024未來科學大獎
中新社香港8月16日電 (記者 戴小橦)由香港未來科學大獎基金會設立的“未來科學大獎”(下稱“大獎”)16日在北京和香港兩地連線舉行新聞發佈會,公佈今屆“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
(聚焦中國高質量發展)廈門大學外籍教授潘維廉:中國綠色發...
中新社廈門8月14日電 (中新社記者 龍敏 商永)“中國綠色發展的成果令人震撼。”從美國來到廈門30多年,廈門大學外籍教授、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潘維廉對中國的綠色發展深有感觸。
...
當海外華文媒體遇見中國首座5G煤礦:數智轉型就在眼前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8月9日訊)“智能化採掘、AI智能識別、AI分析預警等技術在煤礦的應用,顛覆了我對煤炭開採的印象。”埃及《中國週報》副社長朱新娥走進中國首座5G煤礦,數智...
海外华文媒体点赞山西晋城光机电产业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8月9日訊)“在中西部地区发展高新技术的城市不多,没想到山西晋城不仅有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而且园区企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让我非常惊讶。”《...
首獲諾貝爾獎的華人科學家李政道過世 享壽98歲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8月6日訊)首位獲頒諾貝爾獎的華裔科學家李政道,已在美國舊金山當地時間8月4日因病去世。享壽98歲。
美國國籍的李政道原籍江蘇蘇州,1926...
中國多地組建科技委 專家籲因地制宜促成果轉化
中新社北京8月1日電 中國多地近來紛紛組建科技委員會。多位專家近日接受中新社旗下《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呼籲,要因地制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河南、內蒙古、浙...
隨著人工智慧的進步,數學模型的作用巨大
作者:錢芳(蘇州大學數學科學學院)
中國著名學者周海中先生在1993年發表的《21世紀數學展望》一文中指出:“數學模型在今後將顯得越來越重要。”後來的事實證明了他的這一預見。隨著...
中國科學家發現宇宙最高能量伽馬譜線
中新社北京7月25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所)25日發佈消息說,該所牽頭的科研團隊近日通過分析“極目”系列衛星和費米衛星的聯合觀測數據,在伽馬暴中發現能...
港投公司與銀河通用合作 冀推進香港AI產業發展
中新社香港7月19日電 (記者 戴小橦)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港投公司)與北京銀河通用機器人有限公司(銀河通用)生態圈擴展合作啟動儀式19日在港舉辦。
據瞭解,銀河通用是港投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