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16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地月空間的遠距離逆行軌道(DRO)被譽為連接地球、月球和深空的交通樞紐,在空間科學、空間應用領域長期以來備受關注。
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空間應用中心)4月15日下午在北京舉行的“地月空間DRO探索研究學術研討會”透露,中國科學院A類戰略性先導專項“地月空間DRO探索研究”已取得重要建設進展:成功構建國際首個基於DRO的地月空間三星星座,並實現航天器DRO低能耗入軌、驗證117萬公里K頻段星間微波測量通信鏈路、驗證地月空間衛星跟蹤衛星定軌導航新質能力等三個國際首次。

在航天器DRO低能耗入軌方面,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中心科研團隊在多年地月空間航天動力學與空間探索研究基礎上,創新性提出以飛行時間換取更大載荷重量和應急處置裕度的設計理念,並在先導專項中得到驗證,最終消耗傳統手段五分之一的極少燃料,即完成了地月轉移及DRO低能耗入軌,這是中國航天器首次實現低能耗地月轉移。該突破顯著降低地月空間進入成本,為大規模地月空間開發利用開闢了新路徑。
在驗證117萬公里相關通信鏈路方面,取得地月空間大尺度星座構建核心關鍵技術。
在驗證地月空間衛星跟蹤衛星定軌導航新質能力方面,該先導專項成功驗證衛星跟蹤衛星的天基測定軌新體制,通過在軌衛星3小時星間測量數據,即實現2天地基跟蹤測量數據的定軌精度。這一突破顯著降低地月空間航天器運行成本、大幅提昇運行效率,為航天器高效運行開闢了新路徑。

專項團隊介紹說,2024年3月,DRO-A/B雙星組合體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昇空,由於運載火箭上面級飛行異常,衛星未準確進入預定軌道。在發射出現異常情況下,中國科研團隊成功緊急實施多次近地點軌道機動補救控制,DRO-A/B雙星組合體在歷經近850萬公里航程、歷時123天太空救援後,最終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2024年8月下旬,DRO-A/B衛星組合體成功分離,並分別與先前發射的DRO-L近地軌道衛星成功建立起星間測量通信鏈路,驗證了三星互聯互通的組網模式,這標誌著全球首個基於DRO的地月空間三星星座成功實現在軌部署。
與會專家還披露,三星星座中的DRO-B衛星,已於2025年3月底開始實施地月巡航機動任務,正在向共振軌道可控轉移。
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中心副主任、“地月空間DRO探索研究”先導專項工程副總指揮王強研究員表示,三星互聯組網成功後,已持續開展多項前沿科學實驗及新技術試驗,推動地月空間DRO探索研究取得一系列實質性突破,收穫多項原創性重要成果,包括獲得低能地月軌道設計、軌道重構、衛星能源風險管控等方面的實踐經驗,為中國開發利用地月空間,引領空間科學前沿探索奠定了堅實基礎。
王強指出,未來,中國科研團隊將進一步研究地月空間複雜多樣的三體軌道問題,認識和掌握地月空間環境演化規律。同時,利用地月空間DRO長期穩定性,部署70億年誤差1秒的原子光鍾,支持量子力學、原子物理等領域基本科學問題研究,開展廣義相對論更高精度的驗證等。(完)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