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進入第4年,迄今,仍未見停歇跡象,中華新聞通訊社與中華時報繼續共同推出專題,以饗讀者,從各個方面探討,讓大家瞭解俄烏戰爭怎麼發展、結局如何和這個21世紀的重大事件。
俄羅斯總統普京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022年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戰爭導致雙方上百萬人死亡,並引發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大的難民危機。普京親自指揮部署的這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1334天。

2025年10月20日最新進展:
戰況
- 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參謀部在Facebook上發文稱,其襲擊了俄羅斯奧倫堡地區的一座天然氣加工廠,造成爆炸和「大規模火災」。
- 哈薩克能源部表示,奧倫堡天然氣加工廠是世界上最大的同類設施,在烏克蘭無人機襲擊後被迫暫停從哈薩克接收天然氣。
- 奧倫堡州長葉夫根尼·索爾采夫在19日早些時候表示,該工廠由國有天然氣巨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運營,現已部分受損,無人機襲擊導致該設施的一個車間發生火災。俄羅斯《生意人報》引述營運商的話報導,大火隨後被撲滅。
- 烏克蘭總參謀部也表示,其部隊襲擊了俄羅斯薩馬拉地區的新古比雪夫斯克煉油廠。
- 烏克蘭私人能源公司DTEK在Telegram上發文稱,俄羅斯軍隊對烏克蘭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地區的一座煤礦發動了「大規模」襲擊,並補充稱,當事件發生時,在井下的192名礦工正在撤離。
- 根據俄羅斯塔斯社報道,俄羅斯國防部表示,在24小時內擊落了323架烏克蘭無人機、兩枚導引炸彈和3枚火箭發射器。
-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Facebook上發文稱,在過去一周內,俄羅斯向烏克蘭發射了超過3,270架攻擊無人機、1,370枚導引航空炸彈和近50枚飛彈。
俄羅斯:烏克蘭無人機襲擊境內天然氣設施 引發火災
俄羅斯奧倫堡州(Orenburg)州長索倫采夫表示,烏克蘭無人機今天攻擊該州一座天然氣處理廠,導致廠區一座小工廠起火,消防人員已趕往現場設法撲滅火勢
索倫采夫(Yevgeny Solntsev)在通訊軟體Telegram官方帳號指出,這起攻擊造成廠房部分區域受損,幸無人員傷亡。
索倫采夫本月稍早表示,烏克蘭無人機近來試圖襲擊靠近哈薩克邊境的俄國城市奧爾斯克(Orsk)某一座工業設施。當時Telegram流傳一段未經證實的影片,顯示一架不明物體撞上該市一座煉油廠。
烏克蘭自去年8月來持續加強攻擊俄羅斯煉油廠及其他能源設施,意圖干擾俄國燃料供應,同時削弱莫斯科的資金來源。

政治與外交
- 路透社引述兩名未具名官員的話報道稱,美國總統川普在周五的白宮會議上向澤連斯基施壓,要求放棄領土並讓給俄羅斯,這讓烏克蘭代表團感到失望。
- 《金融時報》也報導稱,會議氣氛緊張,並稱川普告訴澤連斯基,如果基輔不接受莫斯科結束戰爭的條件,那麼俄羅斯總統普丁就將「摧毀」烏克蘭。
- 波蘭總統圖斯克19日在X平台上寫道,「在領土讓步問題上,我們任何人都不應該向澤連斯基施壓」。
- 澤連斯基告訴美國媒體NBC,需要對普丁施加更大的壓力,因為這位俄羅斯領導人「比哈馬斯更強大」。
- 這位烏克蘭總統也表示,他也應該加入普丁和川普即將在匈牙利舉行的會談。
- 在19日早上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時,川普再次表示他不願意向烏克蘭運送更多武器,他說:“我們必須記住一件事。我們自己也需要它們。你知道,我們不能把我們所有的武器都給烏克蘭。”
- 德國聯邦外交部宣布暫時召回駐喬治亞特使,並在X平台上發文稱,該國「領導層數月來一直在煽動反對歐盟、德國以及德國大使」。
.jpg)
烏克蘭二度尋求貸款 傳IMF盼貶值貨幣引憂慮
俄烏戰爭持續影響烏克蘭經濟,烏國近期再次向國際貨幣基金(IMF)尋求新一輪貸款。不過,消息指出,IMF期望烏克蘭貶值本國貨幣赫里夫尼亞(hryvnia),以提高出口收入與預算資源,引發國家銀行對通膨風險與社會反彈的憂慮。
「烏克蘭真理報」引述彭博指出,IMF認為,鑑於出口交易多以外幣結算,貶值赫里夫尼亞有助提升出口收入,進而擴大政府財源。不過,烏克蘭國家銀行代表表示,實際效益有限,原因在於烏國預算結構高度依賴國際援助,且貨幣貶值可能加劇國內通膨與財政不穩。
目前烏克蘭的國內財政主要用於軍事支出,社會與人道相關項目則依靠國際捐款支持。IMF是烏克蘭主要貸款來源之一,根據路透社報導,烏國於2023年與IMF達成協議,獲得總額155億美元(約新台幣4741億元)、為期4年的貸款計畫,截至目前已撥付約106億美元(約新台幣3242億元)。
該筆貸款原預估戰事可於2025年前結束,因此計畫將截至2027年。然而戰況未見緩解,雙方目前正磋商新一輪貸款,金額據報可能達80億美元(約新台幣2446億元),涵蓋2026至2029年間。烏克蘭總理斯維里登科(Yulia Svyrydenko)上週率團於美國與IMF官員會面,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亦表達擬訪烏意願。
由於IMF過去鮮少對陷入戰爭的國家提供融資,上輪計畫須由七大工業國集團(G7)成員擔保。據報導,美國方面這次已表明不會提供擔保,恐需由歐洲國家承擔更多責任。
根據路透社報導,烏克蘭政府上月公布2026年預算草案,預估全年收入約2.8兆赫里夫尼亞(約新台幣2.05兆元),支出達4.8兆赫里夫尼亞 (約新台幣3.52兆元),軍事預算大幅增加,並擴大對本土武器產業鏈的投資,預估財政赤字將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8.4%。
烏克蘭財政部長馬欽柯(Serhiy Marchenko)表示,政府需籌措180億美元(約新台幣5506億元)資金以填補預算缺口。國防部長什米哈爾(Denys Shmyhal)先前亦指出,明年國防支出至少需達1200億美元(約新台幣3.6兆元),方可支應戰爭開銷。
國際貨幣基金14日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烏克蘭2025年實質GDP成長率為2%,2026年可望增至4.5%,與今年4月春季預測數據一致。
國際反應

白俄推動烏俄和解 積極與烏克蘭建立聯繫
白俄羅斯國家通訊社今天報導,白俄國家安全委員會(KGB)主席特爾特爾(Ivan Tertel)表示,正致力於與烏克蘭建立聯繫,以協助推動逾3年半的烏俄戰爭和解工作。
官媒白俄羅斯通訊社(Belta)引述特爾特爾的話報導,在目前情況下,為了達成共識,他們與烏克蘭官員會面一事至關重要。
他說:「這項工作正在推進,當然這其中多半還要看烏克蘭的態度。我們的總統正盡全力要穩定區域情勢。」
特爾特爾所帶領的國家安全機關,仍使用蘇聯時代的縮寫名稱「KGB」。
他說:「在這個日趨緊張、極為複雜的情勢下,我們已找到雙方利益的平衡點。我相信,唯有透過平和對話及尋求妥協,我們才能化解目前的難局。」
白俄羅斯總統魯卡申柯(Alexander Lukashenko)曾允許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借道白俄國土,作為2022年入侵烏克蘭的進攻基地,但魯卡申柯至今並未讓白俄軍隊直接參戰。
白俄媒體上月引述魯卡申柯的話報導,他希望能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y)會談,尋求推動戰事和解方案。
川普呼籲俄羅斯和烏克蘭在現有戰線上凍結戰爭
美國總統川普呼籲俄羅斯和烏克蘭沿著現有戰線凍結戰爭——這項提議將使俄羅斯保留烏克蘭的大片領土。
川普在周日(10月19日)晚間告訴記者,雙方應該停止戰鬥,並在未來的談判中解決有關領土的「細節」問題。目前的戰線穿過頓巴斯地區,而這是一個工業中心。
“我的意思是他們應該立即在戰線停火,回家,停止殺戮,然後結束戰爭”,這位美國總統補充稱,最終解決方案的細節將很難談判。
當被問及頓巴斯地區(大部分戰鬥就發生在該地區)會發生什麼時,川普表示:“讓它維持原樣。現在它已經被分割了——我認為其中78%的土地已經被俄羅斯佔領。那就讓它維持原樣。他們可以在今後談判一些事情。”
此前,烏克蘭一直堅持收復所有領土。川普本人在上個月曾斷言,烏克蘭可以在軍事上獲勝,並收復被俄羅斯佔領的所有領土,其中包括克里米亞半島和烏克蘭東部的其他地區。
這位曾經承諾迅速結束俄烏戰爭的美國總統,預定未來幾週在匈牙利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丁。
川普上週在白宮接待了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並表示“如果表現出靈活性”,就有機會迅速結束這場衝突。
上週日,澤連斯基呼籲川普對普丁施加更大壓力,並將俄羅斯總統比作巴勒斯坦組織哈馬斯。

“普京與哈馬斯類似,但比哈馬斯更強大”,澤連斯基這樣告訴美國NBC新聞。
上週,這位烏克蘭總統表示,由川普斡旋達成的加薩停火為結束烏克蘭戰爭提供了「動力」。
同時,澤倫斯基也再次請求美國向烏克蘭提供遠程戰斧飛彈。澤連斯基承認,川普沒有同意這項請求,但他也沒有拒絕。
川普最近表示,美國需要保留其戰斧飛彈庫存,以維護自身的國家安全利益。
在前總統拜登執政期間,美國向烏克蘭提供了堅定不移的支持,包括數百億美元的軍事、預算和人道主義援助。
但川普一直在減少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同時鼓勵歐洲國家透過購買美國武器來武裝基輔。
俄羅斯於2022年2月對烏克蘭發起了“特別軍事行動”,理由是北約不斷向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擴張。
烏克蘭軍隊成功抵禦了旨在佔領基輔的初期攻勢。但戰爭已演變為一場集中在烏克蘭東部地區的長期衝突。
分析
世界面臨比古巴飛彈危機更大的危險
烏克蘭歷史學家和核子專家謝爾蓋·普洛希(Serhii Plokhy)警告稱,鑑於當前的軍事和政治發展、核國家數量的增加以及國際衝突性質的變化,當今世界面臨著比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更大的核危險。
哈佛大學烏克蘭歷史學教授普洛希指出,分析表明,如今的威脅不再局限於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之間的兩極格局,而是多邊且風險分散。
普洛希解釋說,核武力量的圈子已經擴大,包括了中國、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和北韓等新國家,同時其他國家也在尋求發展其核能力,這增加了誤判或無意中使用核武的可能性。
安撫普京的風險
他補充說,烏克蘭的角色成為核升級風險增加的直接因素。那裡的持續戰爭使得俄羅斯的核威脅成為一種政治威懾工具,俄羅斯總統普丁一再暗示,如果北約幹預,他將使用核武庫,這促使西方保持謹慎並避免全面介入。普洛希將此描述為典型的安撫行為,這將增加戰爭升級而非被遏制的可能性。
根據普洛希的說法,加劇危險的因素是傳統威懾體系的瓦解。在中程核武條約(INF)等核武限制協議崩潰、以及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New START)的影響減弱之後,大國失去了透明的監督和協調管道,削弱了對核武庫的控制。
同樣,現代技術,包括人工智慧和高超音速武器,減少了決策時間,增加了可能導致核武對抗的人為或技術錯誤的可能性。
歷史教訓
另一方面,普洛希認為歷史教訓對於理解當前危機至關重要。 1994年《布達佩斯備忘錄》中迫使烏克蘭放棄核武庫的協議,儘管被視為核不擴散領域的成功,但在28年後卻造成了安全真空,鼓勵了俄羅斯的入侵,並證明在沒有有效保障的情況下放棄核武對主權構成真正的威脅。
普洛希也指出,核危機管理中外交文化和克制力的衰退增加了危險性,特別是隨著咄咄逼人的媒體言論和將核武展示為日常政治一部分的現象的蔓延。
謝爾蓋·普洛希: “今天迫切需要重建核子大國之間的溝通和理解管道。”
此外,談論擁有核武已成為常態,這降低了使用核武的心理和道德障礙。
普洛希總結說,所有這些因素使當今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遭受核災難。
他強調,解決方案取決於西方的團結、啟動國際保障措施來保護受威脅國家和防止任何核子升級,同時維護符合國際社會利益的核不擴散政策。
鑑於這些警告,今天迫切需要的不僅是加強戰略平衡,而且是重建核子大國之間的溝通和理解管道,防止重蹈可能導致無法遏制災難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