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水潛滄海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431)
艾 慧
問水潛滄海,攀巔競極峰。
揮手空悲歎,如境造殊雄。
2024.03.15
俯仰乾坤二十言——呂國英哲詩《問水·攀峰》中的精神天梯
四句短詩如四枚星子,綴於思想的夜空。呂國英先生以二十字鑿開一道深淵,卻為世人架起一架通往精神極境的天梯。
“問水潛滄海”,是靈魂向下的深潛。水無形而涵萬象,詩人叩問的何止是水?那是向生命本源的沉落,如老莊觀道於濠梁,屈子問天於汨羅。此“潛”字如墨滴入海,暈開的是對存在本質的探求。
“攀巔競極峰”,則驟然昂首向上。一個“競”字撞碎靜穆山影,迸出灼灼火星。這不止是身形的攀登,更是意志的搏擊,如精衛銜石填海,誇父逐日而奔,在永無止境的高度中,詮釋著“天行健”的東方剛魄。
然而至高處卻忽聞裂帛之聲——“揮手空悲歎”。那揮袖之間,多少執念如雪崩般滑落。登山者終於徹悟:真正的巔峰不在雲深處,而在放下處。此間悲歎非真悲,恰如陶潛“覺今是而昨非”的豁然,是掙脫枷鎖的靈魂長嘯。
至此天地忽開新境:“如境造殊雄”。心如明鏡臺,照見萬千氣象,英雄之質並非天生神授,而是心光朗照後的自我覺醒。王陽明的龍場頓悟,慧能的菩提明鏡,皆在此境中交相輝映。那“殊雄”原是每個人心中的本來面目,只待拭去塵埃。
從深淵之問,到絕頂之爭,經悲喜之放,終光明之生——這四步恰似禪門三重境的現世迴響。問水時見自我渺小,競峰時見天地壯闊,揮手時見眾生悲歡,明鏡時見永恆光芒。陳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的蒼茫,在此化作“我即天地”的朗照。
當代人困於意義的迷宮,呂公以二十字為繩:下潛滄溟得真魄,上競雲峰煉鐵魂。揮手悲歡皆過影,心光如鏡照昆侖。這豈止是詩句?分明是刻在精神脊骨上的四道銘文,指引我們在物質狂潮中,建造靈魂的珠穆朗瑪。
真正的英雄主義,終是心鏡清明時的自我完成。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