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園晨光:團聚與鄉愁

在香港元宵節後的一個星期天,陽光透過藍天灑在維園的草地上,溫暖的氣溫恰到好處,只有19度。草地上,五顏六色的帳篷如花朵般綻放,映襯著周圍高聳的建築和維港的遊艇,形成一幅生動的畫面。在這片陽光與綠意交織的場地裏,三五成群的女人們聚集在一起,彼此分享著生活中的點滴。

春天的氣息彌漫在空氣中,烏兒在藍天中自由飛翔,迎春花爭相綻放,散發著淡淡的芬芳。這是生命重生的季節,萬物復甦,讓人心情愉悅。小草從土壤中探出頭來,樹木也換上了新裝,綠意盎然,生機勃勃。春風輕拂,帶來了希望與活力。

她們是這座繁華城市中38萬多家庭傭工的一部分,身著鮮豔的服裝,臉上洋溢著歡快的笑容。儘管每週工作六天,日復一日地付出著長達18小時的辛勞,月薪卻僅有4,310港元。然而,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裏,她們暫時放下了沉重的負擔,享受屬於自己的短暫休息。

在維園的樹蔭下,幾個女人坐在扁平的紙板盒上,交談著,分享著各自的故事和夢想。她們的聲音時而高亢,時而低語,伴隨著微風輕輕飄揚。草地上,孩子們嬉戲玩耍,偶爾傳來陣陣笑聲,仿佛這一切都與她們的歡樂相輝映。

聚集在一起的女人們,有的在分享自製的小吃,像是油炸香蕉、椰絲餅、春捲和甜米糕。香氣四溢,令人垂涎。油炸香蕉外酥內軟,椰絲餅散發著熱帶的清香,春捲脆嫩可口,而甜米糕則是團圓的象徵。每一道小吃不僅是味蕾的享受,更承載著她們對家鄉的思念與連接。

然而,在這歡聲笑語的背後,她們的生活並非一帆風順。作為外籍家庭傭工,她們面臨著諸多挑戰。首先是經濟壓力,儘管工作時間長,但薪水卻無法覆蓋高昂的生活成本。很多人不得不將收入寄回家中,支持家裏的生活,這讓她們承受著巨大的經濟負擔。

其次,工作環境的艱辛也讓人心疼。長時間的勞作不僅使她們身心俱疲,還可能遭遇不公正的對待。許多傭工在工作中面臨著言語上的歧視或身體上的勞累,缺乏應有的尊重與權益保護。

此外,孤獨感也是她們常常無法避免的情緒。身處異國他鄉,她們與家人和朋友的聯繫變得稀薄。每當節日來臨,思鄉之情愈發強烈,儘管周日的聚會讓她們感受到一些溫暖,但內心的孤獨依然如影隨形。

不遠處,還有一些女人在搭建臨時的美髮攤位。她們用簡單的工具,迅速為同伴編起精美的辮子,或是修剪髮型。陽光灑在她們的黑髮上,閃爍著光澤,映襯著她們愉悅的笑聲。在這一刻,所有的疲憊和不安都被拋諸腦後,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歡聲笑語。

每個周日,公園、人行道、天橋等公共場所成了她們的聚集地,成為了溫暖的港灣。在這裏,她們不僅是家庭的支柱,更是彼此的依靠。儘管生活給予她們無盡的挑戰,但在這樣的陽光明媚的早晨,她們的笑容卻傳遞著希望與力量,仿佛在告訴世界:無論身處何地,團結與友誼始終是最寶貴的財富。

 

作者:曾曉輝,天體物理學博士、雕塑家,中華報業集團及中華時報傳媒集團創辦人。他於2000年創辦廣州新世紀藝術研究院,2009年在香港創辦《中華時報》,2012年創辦《中華新聞通訊社》和《中華攝影報》,並於2017年在倫敦創辦英國《中華時報》。他還是《中華電視》及世界華人流行音樂聯合會的創始人之一。

目前,曾博士擔任香港美術學院及香港藝術研究院的教授與院長,同時擔任粵港澳大灣區藝術聯合會主席、中華科技協會和世界監督學會會長,以及多所大學的兼職教授。他曾在中國大陸的相關機構(包括廣州市政府、廣州馬會、廣東省鐵路監理、廣東省演出協會、廣東省南越國文化研究院)等擔任高級職務。其藝術作品廣泛分布於全球,已被多家美術館和博物館收藏。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