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曉輝
四川江油街頭,防暴盾牌與《義勇軍進行曲》轟然相撞的寒夜裡,曾子”三省吾身”的千年古訓在煙霧彈中化為齏粉。一場始於14歲聾啞人之女遭四小時虐打的悲劇,終以”牲口車”囚禁高歌市民的荒誕劇落幕。這面血淚澆鑄的文明明鏡,映照著霍布斯警示的契約崩壞、尼採預言的深淵凝視,更折射出儒家仁政在當代的殤逝。
一、仁政失範:儒家脊梁的斷裂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的聖賢教誨,在霸凌少女”進警局十次無事”的狂笑中支離破碎。孔子曰:”見義不為,無勇也”,可當市民挺身護弱反被塞入牲口車鐵籠,曾子”為人謀而不忠乎”的每日省問,已成對權力失職的泣血拷問。韓非子疾呼”刑過不避大臣”的法治理想,在特權庇護前脆如薄冰——當跪地求告的聾啞母親遭遇催淚瓦斯,仁政的最後一縷微光就此熄滅。
二、契約崩解:權力異化的深淵
霍布斯在《利維坦》中的警鐘轟響:當權柄無力護衛最孱弱的少女,社會契約即告瓦解。福柯洞見的”規訓權力”在此扭曲畸變:本應教化迷途者的矯治學校,淪為施暴者的免責金牌;而黑衣人揮舞的警棍,恰是公權力異化為暴力機器的鐵證。更可怖者,尼採箴言在此應驗——當民眾被迫以唱國歌抵擋警棍,正義的抗爭者已在深淵凝視中遍體鱗傷。
三、文明救贖:東西哲思的燭照
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的詰問如雷貫耳:”強力並不構成權利”。當”牲口車”的鐵籠囚禁赤子之心,洛克筆下的政府合法性蕩然無存。然《禮記》”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治世理想,仍為廢墟中的江油點燃明燈:唯有以曾子三省精神重塑吏治,以孟德斯鳩三權原則革新法制,使未成年人保護法不再淪為惡行的盾牌,獨立監察機制斬斷黑衣人背後的權力黑手。
江油的硝煙終將飄散,但牲口車鐵欄在民族精神上烙下的傷痕永不磨滅。當權力忘卻”民為貴”的儒家精義,當律法背離”刑過不避大臣”的韓非訓誡,社會便墜入霍布斯預言的叢林戰場。若不能以刮骨之勇踐行《禮記》天下為公的誓言,今日鎮壓弱者的煙霧彈,終將化作埋葬文明的墓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