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二號人物美國副總統萬斯是慕尼黑國際安全會議首日首位在德國發言的外國政要,當此烏克蘭生死存亡之際,美國副總統的發言備受期待,然而萬斯卻選擇這個機會給歐洲領袖上了一堂「民主課」。在上任後的首次國際訪問中將矛頭指向了歐洲國家,並在言論自由倒退、移民政策鬆懈以及未能履行國防承諾等問題上抨擊歐洲國家領導人。
![](https://chinatimes.com.hk/wp-content/uploads/2025/02/美國副總統范斯在第61屆慕尼黑安全會議演說提移民政策,並批評德國主流政黨不與極右翼另類選擇黨合作的言論引發德國各界批評。(慕尼黑安全會議提供).jpg)
第61屆慕尼黑安全會議(MSC)14日正式開幕,德國總統史坦麥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美國副總統萬斯(J.D. Vance)、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等相繼發表演說。
萬斯本週五在德國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表講話,宣布川普總統的政府將標誌著美國與歐洲盟友關係的轉捩點。
“在川普的領導下,鎮上新來了一位警長”,萬斯在年度會議上對一群政治領袖、軍官和外交官這樣說道。
接著,他指責歐洲領導人審查社群媒體、干涉選舉和侵犯基督徒的權利。
“我認為,忽視人民、忽視他們的擔憂,或者更糟的是關閉媒體、關閉選舉或將人們排除在政治進程之外,這些都無濟於事”,萬斯表示,“事實上,這是摧毀民主最可靠的方法。”
萬斯的言論迅速招致一些官員的譴責。隨後不久,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里烏斯表示,他不能對萬斯的指控置之不理。
“如果我的理解正確的話,他是在將歐洲部分地區的狀況與獨裁政權的狀況進行比較”,皮斯托里烏斯表示,“這是不可接受的,這不是我所生活和競選的歐洲,也不是民主國家。”
萬斯說了些什麼?
在萬斯上任後的首次重要國際演講中,多個國家受到了批評和抨擊。
例如,這位美國副總統特別指出,羅馬尼亞因涉嫌俄羅斯干預而取消了去年12月的選舉,並譴責瑞典將一名在公共場合焚燒《古蘭經》的活動人士定罪為仇恨犯罪。
他還指責英國在宗教權利方面的倒退,因為它逮捕了一名拒絕離開墮胎診所外保護區的活動人士。
談到會議的主辦國德國時,萬斯批評了該國主流政黨達成的共識,即不與極右翼反移民組織德國選擇黨合作。這種政治孤立政策被稱為一道「防火牆」。
萬斯表示,「民主建立在很重要的神聖原則之上,那就是重視人民的聲音。這裡沒有防火牆存在的空間」。
他補充稱,這種政策阻礙了對話,他還廣泛指責歐洲領導人試圖壓制那些與他們意見相左的人士的聲音。
萬斯繼續說道,“現在,對於大西洋彼岸的我們許多人來說,這越來越像是隱藏在‘錯誤信息’和‘虛假信息’等醜陋的蘇聯時代詞彙背後的既得利益集團,他們只是不喜歡有不同觀點的人表達不同意見的想法。”
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里烏斯在回應中指出,德國選擇黨能夠像德國其他政黨一樣進行競選活動並傳播其訊息。
德國社會民主黨成員皮斯托里烏斯表示,“民主並不意味著大聲疾呼的少數派就一定是對的”,他還認為,德國選擇黨存在“部分極端主義”。
“民主必須能夠保護自己免受想要摧毀它的極端分子的侵害。”
不過,萬斯本人在慕尼黑會議的演講中似乎也接受了反移民言論。
萬斯表示,「在出席會議的國家面臨的所有緊迫挑戰中,我認為沒有什麼比大規模移民更為迫切的了」。
他舉例稱,本週四在慕尼黑發生的汽車撞擊事件造成36人受傷。而嫌犯是一名24歲的阿富汗男子。
萬斯質問道:“在我們改變方向並將我們共同的文明帶向新方向之前,我們還要遭受多少次這種可怕的挫折?”
“這片大陸上沒有一個選民會去投票箱打開閘門,讓數百萬未經審查的移民進入。”
萬斯演說犯德國眾怒 遭批為極右翼政黨助選
萬斯言論引發現場與會人士譁然,儘管演講開場時曾獲得掌聲,但隨著內容深入,台下反應漸趨冷淡,直播鏡頭照到與會的巴伐利亞邦長居德(Markus Söder)、國防部長佩斯托瑞斯(Boris Pistorius)都面露不悅。
德媒透露,萬斯演說結束後,隨即與AfD總理候選人魏德爾(Alice Weidel)在舉行會議的飯店,進行約30分鐘左右的私下會面。AfD發言人向明鏡週刊(Der Spiegel)證實,雙方討論了烏俄戰爭及德國內政,特別是范斯在演說中提到的「防火牆」議題。
萬斯的言論與和極右翼政黨代表的會面引起強烈反彈,佩斯托瑞斯隨後回應,嚴詞批評范斯「將歐洲民主與中俄等威權政體相提並論」,指出范斯對德國政治生態的描述完全背離現實。
佩斯托瑞斯說:「我們的民主制度允許AfD參與選舉與公共討論,沒有人被剝奪權利。」痛批范斯誤導公眾,將歐洲政府描繪成一個打壓少數意見的「非民主形象」。
總理蕭茲(Olaf Scholz)則在德國廣播電台(Deutschlandfunk)節目中表示:「萬斯的言論令人不解,德國的民主體制是建立在反對法西斯主義的基礎上,這是我們無法妥協的價值。」進一步解釋,不與AfD這類極右翼政黨合作是德國政治傳統。
目前民調最高的最大在野黨、基民盟(CDU)總理候選人梅爾茨(Friedrich Merz)也表態反對萬斯的演說內容,認為他的言論幾乎是「對歐洲與德國的不當干預」,透露已在與范斯的會面中明確表達德國與美國在多項議題上的立場分歧。
而針對萬斯在全球重要安全與防務會議上的演說,幾乎未觸及烏克蘭戰爭、美軍駐歐或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角色,反而將焦點轉向移民問題與歐洲內政的做法,明鏡週刊一篇評析指出,范斯此舉意在轉移焦點,「淡化未來美國在歐洲防務的角色」。
更廣泛的重置
美國副總統的首次歐洲之行,是在川普於1月20日開始第二個總統任期後不到4週內進行的。川普承諾重啟美國與其歐洲盟友之間的關係。
美國前總統拜登曾試圖在川普的第一任期(2017年至2021年)結束後重建這些關係。近年來,雙方的談判主要集中在俄羅斯等共同安全威脅。
但在川普第二任期開始後的幾週內發生的迅速變化,卻讓歐洲領導人感到震驚。
在本週早些時候,川普宣布對鋼鐵和鋁進口徵收25%的關稅,並將自3月12日正式生效。本週四,他還命令他的顧問計算對任何被視為與美國存在不平等貿易關係的國家徵收的對等關稅。
這些變化已經超越了美國的經濟關係。川普也試圖推動結束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的談判,而這對歐洲其他國家來說是一個關鍵的安全問題。
本週三,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通電話,引發了人們對於歐洲國家和烏克蘭可能會在結束俄羅斯入侵的討論中被邊緣化的擔憂。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也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告訴盟友,烏克蘭必須接受它最終不會成為北約成員國,也不可能奪回自2014年以來被俄羅斯佔領的領土的事實。
批評人士表示,這些聲明相當於在任何正式和平談判之前向莫斯科做出重大讓步。
萬斯本週五訪問慕尼黑時,也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舉行了會晤。
澤連斯基隨後表示,“這是我們的第一次會面——我相信不會是最後一次”,並承諾將“繼續我們的會面和工作”。
在與德國總統弗蘭克-瓦爾特·施泰因邁爾、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英國外交大臣戴維·拉米舉行的另一場會晤中,萬斯也再次呼籲歐洲國家增加其國防開支。
川普政府呼籲北約成員國將國內生產毛額的5%用於國防。
許多國家目前甚至難以實現2%的承諾。美國目前將國內生產毛額的約3.4%用於國防開支。
萬斯表示,他希望北約“更多地分擔歐洲的負擔”,以便美國可以將注意力放在其他地方,特別是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