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柏林1月6日電 題:中國武術緣何受到德國民眾青睞?
——專訪德國國家武術隊總教練吳敏
作者 馬秀秀 張萌
吳敏曾是中國上海武術隊一名專業運動員。1998年到德國定居後,她最初在柏林一家體育俱樂部任教,2003年成為德國國家武術隊總教練,2018年創立歐洲範圍內第一所將中文與武術教學相結合的學校。
為何在德國教武術?作為德國國家武術隊總教練是何體驗?武術如何促進中德友好交往?吳敏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分享她的故事與見解。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何種機緣讓您在德國教武術?
吳敏:初到德國時,我社交圈子較小,想通過武術與更多人建立聯系,同時弘揚中國文化。而且,國家培養了我,我不想放棄武術,於是決定從教學入手推廣武術。
德國恰好有某協會要參加比賽,聽說我曾是中國專業運動員,於是請我做指導。我現場展示的動作受到大家歡迎。那時我就覺得,中國武術在德國人心中是很被欣賞的存在。
當時柏林地區缺乏教武術的專業人士,而我受過中國國內完整系統的訓練,技術水平與國際接軌。我與柏林施潘道區一家體育俱樂部負責人商談,最終決定在俱樂部開設專門教武術的部門。
那時我感覺心裡有一種“星星之火”。雖然語言不通,也不知如何宣傳,但我可以從上路發傳單開始,最初吸引來三五個學員,然後影響力慢慢擴大。現在我們俱樂部不僅培養了很多學員到世界各地參加比賽,也吸引很多中老年人士對太極養生等方面產生興趣。
中新社記者:德國武術訓練和您在國內的經歷相比有哪些差異?
吳敏:德國的武術訓練與國內相比存在顯著差異。
在訓練資源方面,國內的訓練設施和設備非常齊全。而在德國,我們通常借用學校的場地,基礎設施有限,缺乏輔助器械。由於條件限制,德國的武術訓練有時會面臨一定風險,我也曾因此受傷。
此外,訓練理念和投入程度也有很大不同。國內的武校學員每天都會集中訓練,像專業運動員一樣全身心投入,追求成績和發展,而德國學員大多是出於興趣和熱愛來學習,訓練強度較低。在歐洲,武術的普及程度和獲得的支持力度遠不及亞洲國家,武術協會和俱樂部很難提供這樣的支持。
中新社記者:2003年,您被德國武術聯合會聘用,成為德國國家武術隊總教練。這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吳敏:加入柏林施潘道區的體育俱樂部後,我也與德國武術聯合會建立了聯系,這讓我感到高興,因為在德國推廣武術需要更高平台。最初我協助德國武術聯合會在各地開展培訓和推廣工作,後來由於有教師離職,武術聯合會一時難以找到合適人選,便希望我能承擔相關教學任務。在中國駐德國大使館推薦下,我最終成為德國國家武術隊總教練,並一直延續至今。
能够擔此重任,我感到非常榮幸,但這一過程充滿挑戰。由於資金不足,我們面臨許多困難,包括尋找適合的訓練場地等。讓我感動的是,每當遇到困難,那些曾經跟我學習武術的學生們總是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在我們籌辦比賽、佈置場地時,許多學生和家長也會主動來幫忙。這份愛心、堅韌和互幫互助的情誼,讓武術精神得以傳承。
德國武術聯合會成立于1981年,長期以來在國際武術賽事中的成績並不理想。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近年聯合會發展迅速。2019年10月,在中國上海舉行的第十五屆世界武術錦標賽上,我們獲得了男子傳統拳術第三名和女子傳統拳術第六名的成績,為德國國家武術隊摘得歷史上在該領域的首枚獎牌。
去年,在歐洲武術錦標賽上,我們實現歷史性突破,獲得9枚金牌,並在團體總分中榮獲第三名。這是德國武術聯合會自成立以來取得的最佳成績,也是德國在國際武術競技中取得的重要進步。目前,我們正全力備戰下一屆青奧會,力爭再創佳績。
中新社記者:為何會開設柏林文武學校?目前學校發展如何?
吳敏:柏林文武學校是一次在機緣巧合下的嘗試。當時很多孩子除了練習武術外,還需要去別地學習中文。有家長提出,是否可以開設課程,將中文和武術教學結合在一起?受此啟發,我請了兩位老師進行初步嘗試。隨著學員逐漸增多,2018年我們正式申辦了這所學校,並得到柏林當地政府和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的大力支持。
柏林文武學校不僅教武術技巧,還融入豐富的中國文化元素,比如感恩父母、尊敬師長、刻苦拼搏等觀念,並通過實際的武術訓練傳遞給學生。目前學校已有120多名學生,學員群體不僅包括華裔學生,還有德國本地學生及來自混血家庭的孩子。儘管學校教學場地和資源有限,尤其是訓練時間大多集中在周末,但憑藉用心管理和不懈努力,學校發展取得顯著進展,持續為德國各大俱樂部和國家隊輸送後備力量。
中新社記者:目前武術在德國受歡迎程度如何?武術如何促進中德友好交往?
吳敏:武術本身具有很強的表現力。通過在德國推廣,武術不僅豐富了德國的多樣文化,也讓德國人更加深入地瞭解中國文化的內涵與魅力。與純搏擊類項目不同,武術更側重於展示性訓練,強調健身、防身,而非對抗,這一點在德國廣受歡迎。
我認為,武術對促進兩國間友好交往可以發揮積極的橋樑作用。在習武過程中,許多德國學員逐漸理解了武術背後的“先禮後兵”和“修身養性”理念。他們從中感受到中國文化的深厚底蘊,並開始對中國文化產生興趣和認同。每年,我們都會參加德國的文化節和中國傳統節日的慶祝活動,藉助武術這一載體,向更多德國民眾展示中國文化之美。
此外,武術在增進兩國青少年之間的友誼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去年夏天,我們組織一批德國孩子赴中國浙江台州,參加“尋根之旅”夏令營。在那裡,他們體驗了傳統的中國武術訓練,不僅更好瞭解了中國的生活方式,也結交到許多中國朋友。我們計劃與中國的武術學校保持長期合作,定期組織青少年交流活動。通過“以武會友”方式,我們希望增進兩國年輕一代對彼此文化的理解與認同,這對未來兩國友好交往會是很好的鋪墊。(完)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