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峰會於美東時間星期三(7月10日)發表《北約華盛頓宣言》,直指中國是俄烏戰爭的「決定性助推者」(Decisive Enabler),並呼籲中國立刻停止對俄羅斯的戰爭支持。中國外交部11日駁斥這項指控,批評北約在毫無證據的情形下,散佈美國所捏造的虛假訊息,「毫無道理、用心險惡」。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11日表示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已向北約方面提出嚴正交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長王毅表示,北約華盛頓峰會對中國進行無端指責,中方對此絕不接受。
北約自2022年起邀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四個印太夥伴參與峯會,這屆首度納入這“印太四國”共同參與發表宣言。宣言提及,中國提供電子系統等軍民兩用設備,可讓俄羅斯用於製造導彈、飛機等武器,中國是俄烏戰爭“關鍵性助推者”,增加對大西洋和歐洲的威脅;印太局勢直接影響歐洲及大西洋的安全,北約將與亞太夥伴加強合作,以支持烏克蘭。此外,北約表達對中國的太空能力感到擔憂,將和北京、莫斯科加強溝通以降低風險。
相對於北約過去指責「中國支持俄羅斯」的說法,這次《北約華盛頓宣言》中所用的「決定性助推者」一詞,被認為是北約在俄烏開戰以來,對中國最嚴厲的指控。
宣言指出,中俄之間「無上限」的夥伴關係,及中國對俄羅斯國防工業基礎的大規模投資,幫助俄國發動戰爭。宣言同時敦促北京「停止對俄羅斯國防工業基礎的一切物質和政治支持」。
1949年成立的北約旨在協助北大西洋地區對抗當時來自蘇聯的威脅。北約說:“俄羅斯和中國之間不斷深化的戰略夥伴關係,以及兩國共同試圖破壞和重塑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令人深感擔憂。”
北約在聯合公報上說,稱為俄烏戰爭中國目前在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的侵略戰爭中是“決定性推手”。公報寫道:“中國助長歐洲近代史上最大的戰爭,這不可能不對中國的利益與聲譽造成負面影響。” 北約並呼籲身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中國應負責地停止在物質上和政治上支持俄羅斯。
美聯社也引述美國前東亞事務助理國務卿羅素(Danny Russel)表示,這次北約聯合公報的新措辭是“非同尋常的一步”,因為它除了稱中國為“決定性推手”,同時也維持近幾年對中國的定位,也就是“系統性的挑戰”。
北約祕書長:必須認真看待中國對安全的挑戰
據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指出,這是北約32個成員國第一次這麼形容中國。他說,是否對中國施加制裁,要由個別成員國自行決定,但北約經由今年的峰會,已“傳達出非常清楚的信息”。
北約祕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10日在論壇中強調,必須認真看待中國對安全構成的挑戰,北約仍是北美和歐洲的聯盟,不會成爲全球的北約。北約與全球、亞太夥伴加強合作,反應北約爲因應中國威脅做出的改變。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星期三在記者會中指出,中國提供軍民兩用設備、微電子和許多其他工具,讓俄羅斯得以製造導彈、炸彈和戰機等用於攻擊烏克蘭的武器。
斯托爾滕貝格說:“(中國援助俄羅斯)已經明確地被所有北約盟國認可,這對中國是一個重要的信息。我們也表明,這種情況不能再繼續下去。”
拜登警告:助長俄烏戰爭將付出代價專家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星期四(7月11日)在北約峰會落幕之際表示,中國必須明白,助長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不會帶來經濟利益,而削弱太平洋和歐洲國家將付出代價。在此之前,北約(NATO)發表華盛頓宣言首次指責中國是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的「決定性助推者」。分析家說,拜登的演講以及北約的宣言顯示,中國在烏克蘭戰爭中的所謂中立立場–想從俄羅斯和美歐同時獲利–恐怕難以為繼。
拜登在沃爾特華盛頓會議中心(Walter E. Washington Convention Center)的新聞發布會上說:「中國必須明白,如果他們向俄羅斯提供資訊和能力,並與北韓和其他國家合作幫助俄羅斯,那麼他們不會從他們想要的投資中獲得經濟利益。
他進一步警告:“我們必須確保習近平明白,在與俄羅斯和烏克蘭打交道時,削弱太平洋盆地國家和歐洲是要付出代價的。”
美國喬治城大學美中全球問題對話計畫資深研究員韋德寧(Dennis Wilder)告訴美國之音,拜登的這番演講顯示,中國不再被視為「中立」。
他說:“中國被視為戰爭努力的一部分。拜登總統警告中國,不僅會有來自美國的後果,也會有來自我們的歐洲盟友的後果。”
自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中國一直強調自己是中立的,並表示自己一直在促進和勸談,但中國至今沒有譴責俄羅斯,並在政治和外交上一直向俄羅斯提供支持。經濟上,更是不斷深化與俄羅斯的貿易,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提供了“生命線”,使其可以抵禦西方經濟制裁的影響。
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東亞計畫共同主任、中國計畫主任孫韻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拜登的演講實際上延續了美國今年年初以來對華政策的一貫立場。中國對俄羅斯國防工業的支持是今年以來美中關係的一個重大的摩擦點,也是美中官員會晤時交談的重點。
北約對印太地區着眼點為何
外界普遍注意到,今年北約峰會,日本、韓國、新西蘭與澳大利亞等北約的4個印太盟友連續第3年參加,並將與北約發表聯合文件,進一步深化關係。
中國則認為這是擴大北約對亞洲影響力的借口,因為此舉可能代表了北約的“東擴”,也讓北京當局大感不安。
據路透社指出,美國在全球的盟友愈來愈一致反對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及莫斯科與中國的“無上限”夥伴關係,這種關係正在幫助俄羅斯重建軍事力量。
北約成員國2022年首度將中國視為潛在威脅。2023年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舉行的北約峰會上,成員國譴責中俄“相互強化破壞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企圖”,並為北京試圖分裂北約的“強制手段”一事示警。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周二表示,北約盟國和印太夥伴將針對烏克蘭、人工智能(AI)、不實訊息和網絡安全啟動4個新的聯合計畫,目的是“善用高度發展的民主國家優勢,因應共同挑戰”。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峰會前曾接受路透社書面采訪,提到俄羅斯與朝鮮之間的軍事合作強化,對日本構成威脅;雖然並未直接點名中國,但是間接地對中國在俄國侵烏可能扮演的角色表達憂慮。岸田強調,日本“決意加強跟北約等夥伴的合作”,並重申“今天的烏克蘭可能就是明天的東亞”。
韓國總統尹錫悅在上周也曾表示希望針對俄國與朝鮮的軍事合作“傳達強烈信息”,並與盟友商討如何強化合作。新西蘭總理拉克森則稱,峰會討論聚焦於“集體努力鞏固以規則為基礎的體系”。
北約在印太地區採取了哪些行動
近年來,歐洲在印太地區略有加強參與,特別是英國與美國在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計畫中的合作,向澳大利亞提供核動力潛艦。
然而,歐洲在亞洲的大多數防務參與為臨時性質,且規模有限,包括偶爾由小型來訪部隊進行巡邏或演習。許多北約盟國和印太國家不希望看到北約將其勢力範圍擴大到北大西洋戰區以外。
去年,法國阻止了在東京設立北約聯絡辦事處的提議,以免引發中國不滿。
然而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歐洲的北約成員國必須提高應對歐洲安全挑戰的能力,以便美國能夠集中精力於亞洲,並應對中國帶來的威脅,包括與台灣有關的爭端。
例如拜登政府國家安全會議(NSC)前高階官員約翰斯東(Christopher Johnstone)即表示,歐洲能做出的最大貢獻是“確保它能夠在台灣或印太地區的其他緊急情況下,肩負起嚇阻俄羅斯威脅的重任”。
中國批北約散佈「美造假訊息」
斯托爾滕貝格的說法很快就遭到中方駁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星期四在例行記者會上說,「在烏克蘭問題上,北約鼓吹中國責任是毫無道理的,用心險惡」。
林劍指出,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客觀公正的立場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也說「北約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持續散佈美國捏造的虛假訊息,公然抹黑中方,挑撥中俄關係、破壞中歐合作」。
他同時指出,中方奉勸北約反思危機的根源,以實際行動推動局勢緩和,而不是「甩鍋推責,嫁禍於人」。
相較於北約針對中國的論述,林劍在記者會用更大的篇幅質疑美國。
林劍說,在烏克蘭危機之初,美方就造謠中國向俄羅斯提供軍事支持,但迄今未給出任何實質證據。
他同時聲稱,有數據顯示俄羅斯進口武器零件和兩用物項,超過60%來自美西方,在被烏克蘭摧毀的俄方裝備中,95%的關鍵零件也來自西方,美方對此作何解釋?但記者會中,林劍並未說明數據的來源。
王毅稱絕不接受北約峰會對華無端指責 促北約安守本份避免誤判
中國外長王毅在同荷蘭新任外交大臣費爾德坎普通電話時表示,在和平與安全問題上,中國是世界上紀錄最好的大國,始終是國際社會中的和平力量、穩定力量。中國同北約國家政治制度、價值理念不同,但這不應成為北約煽動同中國對抗的理由。正確之道是加強對話,增進了解,建立基本互信,避免戰略誤判。北約應安守本份,不插手亞太事務、不干涉中國內政、不挑戰中方正當權益。中方願在平等基礎上同北約保持接觸,在相互尊重基礎上開展交流。
援引中國駐歐盟使團發言人在一份新聞稿中稱,中國對此表達“強烈不滿”,並譴責北約的說法充滿冷戰思維和好戰言論。該發言人強調,“北約應停止炒作所謂中國威脅,停止煽動對抗,為世界和平穩定多做貢獻”。中國絕不同意北約此種誹謗的言論,並已向北約提出嚴正交涉。
據中國駐歐盟使團發言人稱,“烏克蘭危機已經持續很長時間了。誰在火上澆油?誰在煽風點火?誰想從中牟利?答案大家都很清楚。” 法新社認為他似乎是在瞄準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因為歐美向烏克蘭提供武器抵禦俄羅斯侵略。
台灣學者:中國恐遭西方升遷制裁
在台北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員劉蕭翔則認為,北約罕見對中國提出嚴厲指控,不會是無的放矢。初步來看,應該是美國確實提出有力事證,說服了北約成員中的懷疑論者,才終於達成共識。
在此情形下,劉蕭翔認為,中國接下來恐怕要面對北約或西方國家進一步升遷。
劉蕭翔告訴美國之音:「我相信西方應該會升高制裁,要壓迫中國,不要再對俄羅斯提供一些軍民兩用物資,讓(俄烏)戰爭沒完沒了,下一步就是說西方要怎麼樣想辦法讓中國聽話?這是個問題。
他說,畢竟俄烏戰爭以來,俄羅斯已經受盡各種制裁,都沒有就範,更何況歐美與中國經貿互賴的程度更高,因此彼此間的博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網友怒批北約「雙標」
在新浪微博上,「北約首次直接警告中國」的話題,截至星期四傍晚,閱讀量已經達到1.3億次,包括《南方日報》和《觀察者網》在內的多家主要媒體轉載相關報道,並引發不少網友跟著對北約開罵。
一個署名“天中蜀黍”的網民痛批北約“雙標”,自己長期援烏,卻不讓別人援俄,他說“你(北約)瘋狂制裁俄羅斯,難道中國民營企業給俄羅斯做生意都不行?
中國政府「回應得有點軟」。
中國學者: 北約介入戰爭立場偏頗
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北約明顯錯判了中國在俄烏戰爭中所扮演的角色。
包承柯說,中國的基本立場,是既要照顧到俄羅斯的安全關切,又保護到烏克蘭的領土主權完整,在這樣的框架下,北約實在沒有必要針對中國和俄羅斯正常的經貿往來大動幹戈。
包承柯說:「今天的北約過度介入到俄烏衝突,成為俄烏衝突的一方,所以它對事務和形勢的判斷都處在一個偏頗的立場上,它只希望烏克蘭贏,但是從長期的戰略角度,還是要考慮到俄羅斯的安全關切。 台灣問題等立場上和中國存在利益衝突,進而推動各國共同譴責中國。
美國大選牽動北約命運 日韓新澳迫切需要北約進入印太
美國大選也是北約和亞太進一步結盟的關鍵因素。在俄烏戰爭之後加入北約的中立國瑞典,這次在峯會上由總理發言提及,特朗普曾表態若當選要退出北約,美國是北約重要的軍事防衛傘,若美國真的退出,北約會非常危險。
張孟仁分析認爲:“爲留住美國繼續待在北約,就須迎合美國的議題,把遏制中國的挑戰視爲首要議題,國防佔GDP要達到2%,目前31國已有23國達標,意大利也努力提升至1.6%。因此這次北約祕書長明白表示出北約要開始往亞太發展、要亞太化,日、韓、新、澳參與發表聯合宣言剛好而已。”
張孟仁解釋,北京正在展現他有能力多方開打,在日本、菲律賓、歐洲、臺海生事,製造灰色地帶衝突,這爲日、韓、澳、新制造了不同與北約結盟的理由。其中,由於中國海警頻繁出入釣魚臺島海域宣稱主權、對峙並驅逐日本漁船,引發日本高度警戒;韓國面對俄羅斯和朝鮮聯手搭起戰略伙伴關係感到焦慮;而新西蘭和澳大利亞本是五眼聯盟成員、跟着美國走。
張孟仁進一步指出,北約本來就想在日本設辦公室,但法國總統馬克龍反對,認爲亞洲太遠,不需太介入亞洲事務,並獲得不少支持。但馬克龍近日在法國大選二輪翻盤,其外交立場被削弱,日韓正順勢大力想把北約拉進亞太。
學者:印太、北約最主要力量都是美國
臺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所長沈明室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時強調,主要關鍵在美國。雖然烏俄戰場在東歐,印太若衝突可能在亞洲,兩者看似距離遙遠,但東歐防衛力量主要是北約,北約背後是美國,印太也是美國帶領,美國在印太會想辦法整合日韓澳,形成所謂“民主同盟國家”對中國產生嚇阻,避免美方單獨對抗。
沈明室分析,北約一些國無法直接援助烏克蘭,曾藉由日韓援助烏克蘭,這些經驗促成北約和日、韓、澳大利亞因共同利益,形成共同機制的可能性。
沈明室提到,日本和英國簽訂雙方部隊相互准入約定,或北約想在日本設辦公室,日、韓領導人已連續三年參加北約峯會,由美國主導對全球組成所謂民主國家同盟以嚇阻中國,相互支援、累積戰爭的優勢,有點像回到二戰同盟國對軸心國的關係。
沈明室表示,這印太四國之下另有不同架構,例如美日韓之間已有同盟,印太和南亞有四方安全架構,日英、日韓則有雙邊結盟,目的都在預防颱海衝突,以及因應歐洲如果衝突,如何促成美國、北約和印太的合作。
日外交官看北約峰會:美歐印太安全不可分割成共識
北約峰會今天落幕,隨日相岸田參加峰會的外務省發言人北村俊博指出,此行雖然未直接談到台灣,但是岸田反覆強烈傳達東亞局勢的急迫性,及「北大西洋和印太安全不可分割」等訊息,已獲北約成員認可。
日本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自90年代初次接觸以來,一路持續互動,雙邊於2013年簽署的聯合政治宣言中,確立強化合作的立場。隨著烏克蘭戰爭爆發及中國可能犯台的疑慮加劇下,北約明顯升級與澳洲、日本、紐西蘭和南韓「印太4國」(Indo-Pacific 4, IP-4)的關係。
要讓以集體防衛為核心的北大西洋組織,與遠在另一邊的印太安全掛鉤,除了眼前局勢,連續3年出席北約峰會的日相岸田文雄顯然出了不少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昨天就引述岸田近來強打的論述:「今天的烏克蘭可能是明天的東亞」
北村俊博下午接受中央社訪問,分享對北約峰會觀察時說,日本多次向北約表達北大西洋和印太安全連動,及日本和北約合作的重要性。
「我們這次明確表示,北韓與俄羅斯的軍事合作進展令人十分憂心」,北村說。這不只惡化烏克蘭局勢,同時俄羅斯如果向北韓輸出先進科技,有助於北韓進一步發展飛彈及核武,影響東亞安全。
去年有消息傳出,北約有意今年在東京開設聯絡辦事處,相關安排已列入聯合公報草稿,但在法國反對下胎死腹中。報導稱,東京辦事處讓北京跳腳,不排除可能對法國等相關國家進行遊說。
一年過去,今年峰會也幾乎不見北約版圖擴大至印太地區的相關討論。北村對此表示,就他的了解,峰會並未提到成立東京辦事處。他強調,北約要不要在日本設立據點,是由北約方面決定。日本政府不會向北約推動這項議題。
強化情報共享合作方面,北村提到,日本與北約長期以來一直保持密切聯繫及共享資訊,由於雙邊正在推動「日本與北約訂製夥伴關係計畫」,內含16個領域的合作事項,為了促進相關合作,「這次我們決定建立一個機密訊息系統(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system)」,交換涉及16個領域的所有訊息。
北村所指的「日本與北約訂製夥伴關係計畫」(Individually Tailored Partnership Program,ITPP)內容洋洋灑灑,從網路防禦、海事安全、救災到強化韌性領域都包。
對於過去3天反覆出現的關鍵字中國,北村說,日本與北約對話時,一再表達日本政府的基本立場,一是問題應透過對話和平解決,二是必須發出明確訊息,呼籲避免任何單方面透過武力和脅迫改變現狀的行為,「這在現代社會是不允許的,也是我們試圖向全球任何國家傳達的訊息」。
北村透露,岸田晚間將由華府飛往德國。朝日新聞日前報導,岸田跟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會談時,預料將啟動有關經濟安保的相關部會官員級協商。
報導指出,岸田希望跟意圖強化與中國經濟合作的德國進行協調,因應中國產能過剩問題及對重要礦產的出口管制。
話題轉到日本政府對台政策時,資深外交官北村答得謹慎。「不必多說,台灣是最重要、最珍貴的友人」,他說。台日合作及友誼源遠流長,也共享自由、民主等。在這些共同的價值基礎下,日本推動與台經濟交流和人民之間的聯繫,也希望持續這種立基於非官方關係的雙邊合作。
文/曉港(綜合媒體報道)
《中華時報》是全球華人媒體,致力於为大家提供客觀中立、多角度的評論分析文章和新聞報道。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與觀點,不代表《中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