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9日電 (中新社記者 趙建華)近10年來,稅制改革在中國新時代財政領域全面深化改革中留下濃墨重彩之筆。持續多年、涉及廣泛的稅改大幕之下,對企業影響最大的,當屬增值稅改革;對普通百姓而言,直接影響錢包的當屬個人所得稅改革。
稅改之下,實施多年的積極財政政策內涵已不同往日。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說,1998年到2004年,積極財政政策以支出為主,增發國債擴大財政支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此後,積極財政政策的內涵愈加豐富,中國利用稅收政策,減輕社會負擔尤其是市場主體的稅費負擔,促進經濟發展。
稅改之下,是真金白銀。官方公佈的數據顯示,2013年至2022年,累計新增減稅降費和退稅緩稅緩費超過1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2023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的資金規模超過2.2萬億元,有效助力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激發市場活力。
其間,中國圍繞最大稅種——增值稅,進行了一場大規模改革。2016年,在全國範圍內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營改增),完成了增值稅制度的現代轉型,消除了生產、流通和服務領域存在的重復徵稅弊端。2018年,深化增值稅改革,降低製造業、交通運輸等行業的稅率。2022年,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
伴隨著稅改,企業的稅負應聲而降。其中,全國約80%的個體工商戶在國家實施係列稅費支持政策後,已不用繳稅。何代欣說,企業稅費成本降低,生產成本隨之下降,即便收入不變,內需依然可以擴大。
稅改之下,企業降低了採購成本,百姓提高了購買能力。2018年10月開始,新一輪個人所得稅改革落地,每月基本減除費用扣除標準提高,個稅專項附加扣除登上歷史舞台並不斷擴容、提標。
數以千萬計的受益者中,“上有老、下有小”這部分群體感觸最深。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說,個稅改革涉及面廣、受惠者眾,直接減輕家庭在子女教育、住房、贍養老人等領域的負擔。減掉的稅收流入百姓腰包,消費意願、消費能力隨之提高。降低個稅是刺激消費的重要手段,收入增長對中低收入者的消費拉動作用顯著。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教授白彥鋒說,持續多年的減稅降費,精準發力幫助企業紓困解難;個稅改革,穩固了龐大內需市場的發育壯大。
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稅改不會止步,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稅收營商環境的努力不能懈怠。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胡靜林近日撰文《高質量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稅務實踐》說,持續深化依法治稅、以數治稅、從嚴治稅,不斷提昇稅務部門稅費徵管、便民服務、風險防控的能力和水平。深入推進稅收制度改革及稅費政策優化,聚焦重點稅種、重點地區、重點企業、重點事項等強化精準監管,切實堵漏增收,把該收的稅費依法依規收上來,同時守牢不收“過頭稅費”的底線,把握好工作時度效,切實為各類經營主體健康規範發展營造良好的稅收環境。
白彥鋒認為,謀劃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應在數字化、綠色化、服務化等方面著力,不斷促進稅收公平;加快綠化低碳進程,防止稅收作為經濟發展的晴雨表落後半拍;提高消費稅等佔比,完善地方稅體系,理順稅費關係,建立健全與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現代財政制度。(完)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