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創年內新低,逼近7.3後怎麼走?

中新社北京6月21日電 (記者 夏賓)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再創年內新低點。截至21日10時,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最低時跌破7.26,報7.2607,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最低點則觸及7.2923,再次逼近7.3關口。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近期為何下行?“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階段性承壓,主要是在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分化、全球避險情緒昇溫等因素推動美元指數走強下的被動貶值。”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龐溟對中新社記者說。

數據顯示,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創出年內新低的同時,美元指數也從此前在104區間波動,到近日已站穩105。

龐溟認為,若干美國經濟領先指標和美聯儲釋放的信號,使市場開始預期美國或在更長時間內維持高利率,歐元區降息周期的啟動則使美歐之間的利差擴大。在歐洲議會選舉和印度選舉等地緣政治因素影響下,避險情緒再次抬頭,促使投資者增加對美元資產的頭寸,推高美元指數。

龐溟進一步稱,上述因素推動美元指數上行,相應地給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帶來短期的、暫時的、波動式的壓力。

但也應看到,強勢美元下,非美貨幣普遍承壓,人民幣匯率正展現出自身韌性。

中國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朱鶴新近日指出,隨著美國通脹回落受阻,市場預計美聯儲降息的時點延後、幅度收窄。今年以來美元匯率、美債收益率總體反彈回升,全球外匯市場波動加大,非美貨幣普遍承壓,其中亞洲貨幣貶值加快,近期備受市場關注。

“我國外匯市場運行面臨的外部挑戰增多,但再次經受住考驗,表現出相對較強的韌性。人民幣對主要貨幣匯率有升有貶,對一籃子貨幣穩中有升,匯率預期更加平穩。”朱鶴新說。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鍾正生提出,人民幣在扮演亞洲貨幣的“壓艙石”。人民幣在近幾次美元顯著上漲的過程中成為非美貨幣中的強勢貨幣。

例如,2024年4月公佈的美國2月CPI數據再超預期,市場對全年降息次數的預期從2.6次迅速下調至1.6次,帶動美元指數急升2%,新興市場貨幣出現急貶,而同期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僅略升0.1%。

下一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將怎麼走?朱鶴新稱,未來,中國外匯市場有基礎有條件保持穩健運行,人民幣匯率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

在他看來,主要的支撐因素概括起來是“三個更加”,一是經濟基本面更加堅實,二是市場韌性更加明顯,三是應對經驗更加豐富。

朱鶴新提到,中國外匯市場參與主體更加成熟,匯率避險工具運用更加廣泛,人民幣跨境使用佔比穩步提高,外匯市場交易保持理性有序。同時,近年來,中國外匯市場成功應對多輪次高強度的外部衝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未來我們將繼續高度關注外部環境變化,進一步充實用好政策工具箱,防範人民幣匯率超調和異常跨境資金流動風險。”朱鶴新說。

龐溟預計,人民幣匯率的彈性將得以增強,匯率超調的風險將得到有效防範,匯率糾偏的力量和機制將得以健全,人民幣匯率將繼續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完)

來源中新社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