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訪華 朔爾茨抵達重慶

朔爾茨抵重慶,中國駐德國大使吳懇(左)在機場迎接。(法新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14日訊)德國總理朔爾茨上午抵達重慶,展開訪華行程。

朔爾茨乘坐的專機抵達重慶,是他就任總理以來第二次訪華,隨同他訪華的包括環境、農業及交通3名內閣部長。另外,西門子、寶馬汽車等企業負責人,亦隨同德國經濟代表團到訪。

預料朔爾茨訪華期間,將與國家主席習近平及總理李強會晤。

澎湃新聞日前援引「歐洲時報」,認為德國3名部長隨行訪問,是考慮到在氣候變化、環境保護,以及交通政策等領域,德國政府看到了與中國合作的空間,加強合作符合雙方的利益。在農業方面,據德國「商報」透露,中國可能會取消對德國豬肉的進口限制。

中國德國商會華東及華中地區執行董事兼董事會成員馬銘博(Maximilian Butek)在10日舉行的一場記者見面會上表示,預計德中雙方將討論新能源汽車、恢復兩國溝通機制、政府採購待遇、數據跨境和產能過剩等多方面的議題。

較早前,德國政府發言人表示,朔爾茨將會提出關注北京對莫斯科的支持,以及中國產能過剩問題,重申德國不尋求與中國經濟脫鉤,但去風險化是必要。外交部日前表示,中方願意與德方以今次訪問為契機,增進理解信任,秉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贏、求同存異原則,推動中德關係取得更大發展。

中國媒體也引述德媒報導說,這次朔爾茨一行將前往重慶、上海及北京3座城市。德國的博世(BOSCH)、巴斯夫(BASF)等企業在重慶都有投資;在上海,除了多家德國大企業有分支機構外,上海周邊的太倉有「德企之鄉」之稱,當地已有約500家德企。

去年7月13日,德國政府公布64頁對華戰略,對華戰略重心在於“去風險”,其要旨就是德國經濟要減少對一個“對內加大鎮壓對外加大挑釁”的中國的依賴。其外長貝爾伯克對媒體解釋這一新的對華戰略時,以俄羅斯侵烏後德國一度遭受的“能源壓迫”為例,我們不能再讓我們在俄羅斯犯下的錯誤再犯一次。

不過,九個月以後,好像什麼也沒有改變。至少,朔爾茨北京行讓此間媒體如是判斷。『法蘭克福彙報』周四的標題是:“一次幾乎與默克爾時代相同的旅行”,它總結了一種廣泛認同的觀點:實際上,現任德國總理的對華政策是一種連續性,而不是與其前任的政策決裂。

根據榮鼎諮詢今年 2 月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德國對華出口在 2009 年至 2021 年間增長了 136%,目前是法國、英國和意大利對華出口總和的兩倍。在過去八年中,德國在歐盟對華直接投資中所佔份額上升到58%,比前十年高出20個百分點。

法國世界報周六報道分析說,事實上,現任德國總理在 2022 年 11 月首次訪華期間已經有機會表明,他更傾向於與中國和解而非對抗。這次訪問發生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代表大會後僅僅 12 天,習近平在這次大會上成功連任第三屆。

一年半之後,德國總理的第二次訪華也引發了類似的擔憂。4 月 8 日,德國總理在 TikTok 上發布了他的第一個視頻。許多觀察家認為,德國政府首腦在前往中國的前五天首次在中國公司字節跳動的平台上露面是一個不幸的巧合。

德國《世界報》(Die Welt)4 月 12 日周五擔憂地報道說:“當美國理所當然地考慮禁止這個為中國服務的宣傳工具–社交網絡–的可能性時,柏林卻在奉行奴役戰略。4 月 9 日,北京的《環球時報》對此表示歡迎:“朔爾茨在訪華前開通了 TikTok 賬戶,這證明了他對中國的務實態度”。

在 2023 年 7 月發布的 “中國戰略 ”中,德國政府將中國定義為 “合作夥伴、競爭者和系統性對手”。位於柏林的獨立中國研究機構墨卡托中國研究所的首席經濟學家馬克斯-曾格林說,九個月過去了,朔爾茨的訪問給人的印象是,在他眼中,“中國首先仍然是一個合作夥伴,而不是對手”。

在德國,各方政治家近日紛紛發表言論,敦促朔爾茨不要對中國政府過於和解。在德國聯邦議院最大的反對黨、保守的基民盟-基社盟集團中,專門負責外交和國防政策問題的羅德里希-基斯韋特爾(Roderich Kiesewetter)議員說:“在訪問期間,總理應該討論中國在德國和歐洲的網絡攻擊和間諜活動、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違反國際法的行為以及侵犯少數民族人權的行為”。

朔爾茨也受到了自己多數派的批評。德國聯邦議院綠色黨團副主席阿格尼耶斯卡-布魯格(Agnieszka Brugger)說:“必須明確討論對台灣日益嚴重的暴力威脅、對南海的一再入侵以及對維吾爾族嚴重侵犯人權的問題”。

朔爾茨究竟能對習近平說些什麼?周二就會一清二楚。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