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參觀盧溝橋和抗戰館 呼籲「必須學會和平解決爭端」

前總統馬英九率大九學堂青年學子一行,今天(8日)上午由大陸國台辦副主任潘賢掌陪同參觀盧溝橋。七七事變親歷者、今年高齡93歲的鄭福來老先生(中間左)今天來到盧溝橋現場,馬英九(中間右)緊緊握住他的手。(藍孝威攝)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4月8日訊)前總統馬英九率大九學堂青年學子一行,今天(8日)上午由大陸國台辦副主任潘賢掌陪同,參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和盧溝橋。

七七事變親歷者、今年高齡93歲的鄭福來老先生今天來到盧溝橋現場,馬英九緊緊握住他的手,鄭老先生說,他經歷了盧溝橋事變及8年的亡國奴生活,「那場戰爭,中國老百姓那真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參觀結束,馬英九發表感言時指出,「紀念七七事變、紀念抗戰勝利與臺灣光復的目的在於感念先烈先賢的奉獻犧牲;我們後輩必須牢記,歷史的錯誤不可再犯,身為炎黃子孫,我們必須學會和平解決爭端,為人類謀幸福,求和平。」

鄭老先生回憶,七七事變那年,他還不滿7歲,日軍炮轟宛平城,到處都是逃難的人群。他一個娃兒,也在人群中跟著逃難,走了很長的路。晚上睡覺要上炕時,有人脫下他的鞋,他當場因為疼痛「哎喲」叫出聲,因為腳後跟磨破皮流血,襪子粘在鞋上。脫下鞋子時,傷口連皮帶肉扯了下來。

鄭老先生說,他記得很清楚,日本在中國的侵略罪行就是姦淫燒殺搶、什麼都幹,「那時日軍弄死一個中國人,就像碾死一隻螞蟻那麼容易。所以這段歷史,我們中國人必須銘記。」

鄭老先生說,歷史必須傳承,他經常在盧溝橋上給年輕人講當年這段歷史,「這不是為了延續仇恨,中國人、中華民族要獨立復興,就得銘記歷史。」

鄭老先生說,「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清醒劑,也是一面鏡子。我們不欺負人,也不想佔別人的便宜。我們要自立自強、保衛自己,為保衛世界和平做出貢獻。」

1937年7月7日晚,駐北平豐台日軍河邊旅團第一聯隊第三大隊第八中隊在盧溝橋北側舉行夜間演習,深夜時該部隊中隊長清水節郎以一名日軍士兵失蹤為由,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同時要求駐守宛平城的中國軍隊全部撤出。

駐守宛平城的國民革命軍第29軍拒絕了該要求,日軍隨即炮擊宛平城和盧溝橋,29軍第37師的團長吉星文隨即率部反擊,盧溝橋事變爆發。該事件成為全面抗戰爆發的開端事件。

前總統馬英九(左)率大九學堂青年學子一行,今天(8日)上午由大陸國台辦副主任潘賢掌陪同,參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藍孝威攝)

當馬英九一行抵達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陪同講解,首先感謝馬英九對抗戰史的重視。馬英九回說:「那當然,台灣人沒有缺席對日抗戰!」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位於北京市豐台區盧溝橋宛平城,是全大陸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的大型綜合性專題紀念館。不過,這座抗戰館書寫對日抗戰的角度,是從共產黨的史觀出發。2014年7月7日七七事變77周年,已故前行政院長郝柏村當年參觀時,還曾當場向導覽員抗議。

馬英九參訪時,引述大陸前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對日抗戰60周年活動中提到「正面作戰是國民黨、敵後作戰是共產黨」。當時胡錦濤說,「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擔負著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作戰任務,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

展館內有一幅照片,攝於1943年11月25日,畫面上中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美國總統羅斯福、與英國首相邱吉爾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會議。會後在1943年12月1日發表對日作戰的新聞公報(Press Communiqué)通稱「開羅宣言」。

《開羅宣言》的主要內容是,中、美、英三國對日作戰的目的在於制止和懲罰日本的侵略;剝奪日本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在太平洋上奪得或佔領的一切島嶼,使日本強佔的中國領土,例如東北地區、台灣和澎湖群島等歸還中國。

外界有觀點否定《開羅宣言》的有效性或存在性,認為只是新聞稿性質,並非國際條約。馬英九駁斥,「《開羅宣言》也出現在日本、美國和聯合國的條約集,這是跑不掉的,有人說那不是條約,只是歷史性文件,那是完全沒有國際法常識的人!它當然是條約!」

導覽員向馬英九介紹當時台灣民眾參與對日抗戰的歷史。館內陳列了當時原住民賽德克族人和台灣漢人所使用的刀具。馬英九說,「當時日本軍隊數量比我們多很多人,但還是用毒氣來攻擊。」

回望歷史,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亞洲主戰場在中國大陸,但台灣與對日抗戰歷史的連結,在電影「賽德克巴萊」中,也重現原住民捍衛家園犧牲的血淚。

前總統馬英九一行今天上午參觀八年對日抗戰的起始地–盧溝橋,他呼籲:「身為炎黃子孫,我們必須學會和平解決爭端,為人類謀幸福,求和平。」(藍孝威攝)

馬英九表示,「我今天來這裡,實地看了1937年盧溝橋事變的發生地,實在是感慨萬千。抗戰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國家禦侮戰爭中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戰區最廣、犧牲最大的民族禦侮戰爭。紀念七七事變,不能只是回顧歷史,最重要的要記取教訓。」

七七事變親歷者、今年高齡93歲的鄭福來老先生今天來到盧溝橋現場,向馬英九講述當年抗戰的血淚回憶。馬英九表示,很認同鄭福來老先生說的,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必須告訴子孫,我們紀念抗戰,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要記取教訓,自立自強,振興中華。」

馬英九表示,「無論在大陸還是臺灣,兩岸人民都曾被日本軍閥欺凌迫害,傷亡慘重,我方雖然裝備、訓練落後,實力不足,明顯處於劣勢、但眾志成城,歷經四萬多場大小戰役浴血苦戰,死傷322萬將士,包含268位殉國將領,以及將近2000萬的無辜百姓後,終於成功抵禦外侮。」

馬英九指出,現在的年輕人多半不知道,當年我國到底為二戰勝利與世界和平做出了多大的貢獻。但當年這些不屈不撓、可歌可泣的壯烈事蹟,在87年後回顧,仍然令人熱血沸騰、肅然起敬。

馬英九強調,「我一向認為,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戰爭的錯誤或可原諒,但歷史的真相不能遺忘。紀念七七事變、紀念抗戰勝利與臺灣光復的目的在於感念先烈先賢的奉獻犧牲;我們後輩必須牢記,歷史的錯誤不可再犯,身為炎黃子孫,我們必須學會和平解決爭端,為人類謀幸福,求和平。我希望我們年輕人,能牢牢記住這一點。」

馬英九訪中行程。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