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入侵烏731天:俄烏戰爭2年 澤倫斯基罕見公開兵損:3萬1000人陣亡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進入第三個年頭,繼續共同推出專題,以饗讀者,從各個方面探討,讓大家瞭解俄烏戰爭怎麼發展、結局如何和這個21世紀的重大事件。

圖為烏克蘭民眾23日前往軍人公墓,祭拜在俄烏戰爭中殉職的親人。(路透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2月26日訊)俄羅斯總統普京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022年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普京親自指揮部署的這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731天。

烏克蘭康斯坦丁諾夫卡鎮遇襲,火車站遭重創,消防員急滅火。(路透社)

此次入侵導致雙方數十萬人傷亡,並帶來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大的難民危機。這場戰爭將如何發展?美國、歐盟、中國等國做出怎樣的應對?和平何時到來?

這場戰爭是歐洲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死傷最慘重的衝突,如今烏克蘭看起來卻比兩年前開戰時還要脆弱。

俄烏戰爭進入第三年,遭俄羅斯戰爭機器削弱的烏克蘭急需西方強大的支持。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周六呼籲西方盟友七國集團向基輔“及時”提供軍火援助。七國領袖在聲明中表示,這場無情戰爭踏入第三年,七國集團仍然相信能確保烏克蘭將來可取勝,只要烏克蘭政府及人民有需要,七國集團的支持是可以信賴,將協助烏克蘭應對迫切的財務需求。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今天屆滿兩週年,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表示,烏克蘭將會戰勝俄羅斯,戰爭要結束也必須依照烏國開出的條件。

烏克蘭戰爭兩周年之際,德國科隆、柏林、斯圖加特等多個城市舉行了反對戰爭、要求和平的示威遊行活動。

烏克蘭民間團體25日發起俄烏戰爭2週年大遊行,駐歐盟代表李淳(前排中)受邀參加。他向中央社表示,所謂「烏克蘭疲勞」未來也可能變成「台灣疲勞」,因此台灣應與民主國家共同重振對烏克蘭的支持。

2024年2月26最新進展:

2月24日星期六,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在巴黎農業博覽會開幕式上遭到憤怒農民的噓聲和口哨聲,農民們指責馬克龍沒有採取足夠的措施來支持法國農業。對此,馬克龍予以回應,同時對烏克蘭戰爭做了評價。

俄烏戰爭2年 澤倫斯基罕見公開兵損:3萬1000人陣亡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今天表示,過去兩年俄羅斯對烏克蘭全面侵略期間已經造成3萬1000名烏克蘭士兵陣亡,這是超過一年以來官方首度公開兵損。

法新社報導,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基輔的記者會中說:「這場戰爭已經造成3萬1000名烏克蘭士兵陣亡,不是30萬或15萬,或(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以及他滿口謊言的一丘之貉所說的那樣。不過每一名士兵折損對我們而言都是巨大損失。」

他告訴記者,無法公開傷員人數,因為此舉有助俄方進行軍事規劃。

路透社報導,澤倫斯基的顧問波多利雅科(Mykhailo Podolyak)於2022年底曾表示,開戰以來已有1萬3000名烏軍陣亡,烏方後來不曾再公開過兵損。

美聯社報導,澤倫斯基提到烏克蘭遭到占領地區還有「數以萬計平民」喪生,但表示戰爭結束前不會有這方面的確切數字,「我們不知道我們有多少平民死亡,我們不知道」。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去年8月曾經引述沒有具名的美國官員報導,自從這場全面戰爭開始以來,犧牲的烏軍達7萬人,並有10萬至12萬傷員。

俄羅斯官方幾乎不曾提供傷亡數字,俄羅斯國防部去年1月曾公布逾6000死,那已是截至目前的最新數據。不過美國和英國官員認為實際數字應該高出許多。

去年12月中旬解密的美方情報報告估計有31萬5000名俄軍在沙場中喪命或受傷。如果這項估計準確,那相當於戰前俄羅斯擁有的約36萬兵力當中的87%。

俄羅斯獨立新聞網站Mediazona昨天報導,2022、2023年共有約7萬5000名俄軍在這場戰爭中為國捐軀。

Mediazona和另一俄羅斯新聞網站Meduza聯合調查結果顯示,烏克蘭戰場上俄軍折損速度並沒有減緩,每天約有120名兵損。

澤倫斯基指俄將發動新一輪攻勢 稱已有明確因應計畫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今天表示,俄羅斯正準備在5月底或夏季時,對烏國展開新一輪的進攻,但烏國已有自己明確的戰場計畫。

路透社報導,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兩週年後發表談話,稱烏國與西方盟國保持團結是至關重要的,並重申烏國能否取得勝利,取決於能否持續獲得西方的支持。

澤倫斯基在基輔告訴記者說:「我們將對他們的襲擊做好準備,我認為他們從(去年)10月8日開始的攻擊,都沒有帶來任何結果。對我們而言,我們將制訂計畫,並照著走。」

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20日表示,俄國部隊將以烏國東部城市阿夫迪夫卡(Avdiivka)的勝利為基礎,進一步深入烏克蘭。

關於烏克蘭對戰場的想法,澤倫斯基表示,烏國有對抗俄羅斯部隊的明確計畫,但他不會透露可能傷害到該計畫的相關細節。

他說:「有一個計畫,明確的計畫,我不能告訴你們細節。」

澤倫斯基表示,在這個月戲劇性的軍事改組中,撤換了他備受愛戴的武裝部隊總司令,是他軍事策略的一部份,不過那個戰略目前仍將保密。

澤倫斯基這位烏克蘭領導人稍早時曾表示,烏國去年的反攻計畫,在行動開始前「就已經擺在克里姆林宮的桌子上」,但他並未透露是怎麼發生的。

俄羅斯奪阿夫迪夫卡後續推進 夜襲附近城鎮重創火車站

烏克蘭東部前線附近康斯坦丁諾夫卡鎮夜間遭到攻擊,當地火車站、商店和住宅遭到重創。

路透社報導,俄羅斯全面入侵屆滿兩年當天,康斯坦丁諾夫卡鎮(Kostiantynivka)的消防隊員夜裡疲於奔命打火。

俄羅斯前線所在的烏東頓內茨克州(Donetsk)警方表示,一枚導引航空炸彈於子夜時分左右擊中當地火車站,後來又有4枚S-300飛彈鎖定攻擊這座城鎮。

路透社無法確認來自交戰雙方戰場消息的真實性。

康斯坦丁諾夫卡鎮位在去年5月陷落的工業城市巴赫姆特(Bakhmut)以西30公里處和上週失守的戰略要城阿夫迪夫卡(Avdiivka)以北。

這場夜襲導致當地火車站建築正面和大部分屋頂坍塌,只差沒有遭到完全摧毀。

工人天亮之後清理一家遇襲超級巿場的瓦礫堆時發現,所有窗戶全都破碎,內部則深陷成堆碎片之中,附近一間教堂的圓頂也受損。

俄羅斯國防部今天表示,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下令軍隊向烏克蘭進一步推進後,俄軍在阿夫迪夫卡附近和在頓內茨克都占據更有利陣地。

國際反應:

澤倫斯基對可能包括俄羅斯的和平計畫表示樂觀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nyr Zelenskyy)星期天說,烏克蘭希望一個由瑞士策劃的和平峰會將討論烏克蘭對停止為時兩年的烏克蘭戰爭的願景,希望將向俄羅斯提交這個和平計劃的概要。

澤連斯基在基輔記者會上說,「我希望這會在今春發生。我們絕不能失去這個外交倡議。」澤連斯基的幕僚長安德里

·葉爾馬克(Andriy Yermak)提出烏克蘭及其外國夥伴們邀請俄羅斯出席未來高峰會的可能性,討論按照烏克蘭提出的條件停止俄羅斯的侵略。

葉爾馬剋星期天說,“可能出現這樣的局面,即我們共同邀請俄羅斯聯邦的代表,並向他們提交計劃,以便那個時候代表這個侵略國家的人會真心希望停止這場戰爭,恢復公正和平。”

澤連斯基在記者會上說,烏克蘭對俄羅斯侵略軍的勝利取決於西方的支持,他對盟友和夥伴們向基輔提供遠程飛彈的前景感到「有把握」。

澤連斯基說,他肯定美國國會會批准一個主要的新的軍事和財政援助,但烏克蘭需要「一個月內」做出這個決定。

他並透露,有3萬1千烏克蘭軍人死於入侵,這是許多個月來第一個官方陣亡數字。

澤倫斯基對記者說,他無法透露傷者數字,因為這會幫助俄羅斯軍方的計畫。

烏克蘭援助

烏克蘭國防部魯斯塔夫•烏梅羅夫(Rustav Umerov)星期天說,西方答應烏克蘭的軍援有一半未能按時交付,破壞了國防計劃並最終造成了軍人喪生。

烏梅羅夫在基輔「烏克蘭2024年」紀念俄羅斯入侵兩週年的論壇上說,「眼下,承諾並不代表交付。」他說

軍援每拖延一次,都意味著烏克蘭軍人喪生,突出俄羅斯的軍力和「空中優勢」。

烏梅羅夫說,「我們審視敵人。他們的經濟體將近兩萬億美元。他們把15%的正式和非正式財政用於戰爭,相當於每年超過一十億美元。所以基本上每當一個承諾不按時兌現,我們就喪失人員,我們就喪失土地。」

烏梅羅夫和總司令奧列克桑德爾·西爾斯基(Oleksandr Syrskyi)星期天早些時候在彈藥短缺惡化以及俄羅斯在東部發動攻擊時視察了前線作戰陣地。

西爾斯基在社群媒體「電報」中說,他們聽取了前線部隊的意見,「徹底分析」了「困難的」戰爭局勢。

烏克蘭在戰場上受挫,在這個月的激烈戰鬥後失去了東部重鎮阿夫迪夫卡,美國軍援又懸而未決。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保證的610億美元援助仍然卡在美國眾議院,降低了基輔抵禦部隊規模更大、更好供給的俄羅斯軍隊的希望。

俄羅斯星期天繼續對烏克蘭南部和東部實施砲轟和火箭攻擊,烏克蘭地方官員報告說,扎波羅熱和赫爾鬆兩州至少有2名平民死亡,8人受傷。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國家廣播公司星期天播放的“會見新聞界”節目採訪中表示相信烏克蘭能夠贏得這場戰爭,只要“它有需要的工具”。他敦促美國眾院「加緊通過議案。」

沙利文說,眾議院議長麥克·約翰遜(Mike Johnson)現在要克服他黨團中的政治分歧,「進行全院表決」。

他說,「現在就是簡單的右轉或左轉,你知道,一個是投票提供烏克蘭需要的東西。另一個是普丁想看到的結果,就是美國沒有履行責任。」

歐洲已經承認將遠遠不能落實三月底前向烏克蘭提供一百多萬發砲彈的計劃,而是希望在年底前完成運送。

但歐洲領導人在烏克蘭戰爭兩週年之際訪問基輔時保證繼續支持烏克蘭。

義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星期六同澤連斯基簽署10年國防協議,並對烏克蘭人民說他們「並不孤單」。英國、法國、德國和丹麥簽署了類似協議,加拿大總理賈斯汀·杜魯道(Justin Trudeau)保證今年向烏克蘭提供22億5千萬美元的財政和軍事支持。他說,「無論代價如何,只要需要,我們就將同烏克蘭站在一起。」

法國力挽狂瀾重組援烏國際陣線

法國總統馬克龍今天在巴黎召集國際會議,重組與鞏固國際援助烏克蘭抵抗俄羅斯侵略戰爭的大聯盟。除了歐盟,美國,加拿大以及英國均到場支持法國的倡議。馬克龍提出,“我們既不聽天由命,也不自吞失敗主義,要給出的重要信息是,俄羅斯不會在烏克蘭贏戰,而且援烏戰線的目標,就是力挺烏克蘭贏得抵抗侵略的戰爭。”

在法國總統馬克龍的倡議下,大約二十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主要是歐洲國家元首,周一在巴黎舉行會議,重申在莫斯科和烏克蘭面臨的危急局勢中對烏克蘭的全力支持。

歐盟越來越多強調,烏克蘭的命運取決於西方的援助。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周日對西方盟友表示,烏克蘭的勝利或失敗“取決於你們”。澤連斯基今天在愛麗舍宮舉行的視頻會議上發表講話。

德國總理朔爾茨、波蘭總統杜達等絕大多數歐洲領導人以及歐盟約15國總理將出席本次會議。

馬克龍在剛剛過去的周末恰逢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兩周年時日表態說,“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絕不可能指望歐洲人會對援助烏克蘭感到厭倦。”

據法新社今天報道稱,當美國對基輔至關重要的支持仍然在國會受阻,當美國前總統特朗普重返白宮的可能性讓歐盟冒冷汗時,馬克龍卻呼籲歐洲集體團結起來對抗俄羅斯。

據愛麗舍宮稱,今天的會議期間還將討論“日益咄咄逼人”的俄羅斯增加網絡和信息攻擊的問題,並批評俄羅斯的“恐嚇”行為。

美國和加拿大代表以及英國外交大臣卡梅倫將參加會議。

愛麗舍宮表示,今天的會議目標是“重新動員並審查有效支持烏克蘭的一切手段”,而此時基輔缺乏武器彈藥,面對俄羅斯的處境非常困難。

法國總統堅稱:“這是為了反駁援烏正在分崩離析的謊言,重申我們並不厭倦,我們決心阻止俄羅斯的侵略。我們要向普京發出一個明確的信息,就是他不會在烏克蘭獲勝” 。

愛麗舍宮堅稱:“我們既不聽天由命,也不是失敗主義者,俄羅斯不會在烏克蘭取得勝利。”

該報道稱,如果今天的會議沒有計畫宣布新的援助,與會者將研究“做得更好、更果斷”的方法。

烏克蘭周日確認,承諾的西方武器中有一半會延遲交付。但法國總統表示,“在武器交付方面,每個人都在竭盡全力。我們必須能夠集體做得更好,每個國家都根據自己的能力”。

法國與德國顯示或多或少對公開指責做得不夠抱有微言。

最近幾周,包括法國、德國和意大利在內的多個國家與烏克蘭簽署了雙邊安全協議。自戰爭爆發以來已提供 280 億歐元軍事援助的歐盟,也正在努力兌現他們的援助承諾,特別是在武器交貨方面。

美國對歐洲承擔更多援烏責任看好並鼓勵。美國前外交官黛布拉·卡根周五在大西洋理事會會議上指出。“歐洲人有能力做重大的事情。但“如果烏克蘭已經擁有 F16 戰鬥機,如果烏克蘭擁有德國的金牛導彈,我們今天會看到完全不同的戰場態勢。”

黛布拉·卡根警告,“猶豫不決會導致更多的死亡和損失。”

法新社說,美國600億美元的援助被國會擱置已經數月之久。

烏克蘭總理什米加爾周日表示,烏克蘭相信美國不會在俄羅斯面前拋棄烏克蘭,美國國會最終會投票支持烏克蘭。

分析:

烏戰兩年專題報導(四):想留下的中國留學生,無法離開的烏克蘭留學生

美国之音

俄烏戰爭的陰霾籠罩在東歐大地已經整整兩年,無數人的生活被徹底改變。在基輔採訪的每一天,記者都會聽到空襲警報聲,少則一兩次,多則四五次,有遠有近,或大或小,猶如心中的恐懼和不安。即使如此,這裡的人們依然在堅定地生活著,努力尋找日常生活中的希望和未來。

想留下的中國留學生

丁吉平,是名居住在基輔的中國留學生,她也在這座城市尋找自己的生活。

29歲的丁吉平來自貴州畢節,五年前來到烏克蘭留學,現在在基輔國立大學攻讀社會教育學的博士。2022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後沒幾天,丁吉平就逃到波蘭,顛簸了一個月後回到中國。

2022年9月,不顧母親的反對,她又回到基輔,繼續她的學業和生活。

「回來的原因首先是因為學校的要求。我有論文要寫,還有研討會要參加。當然,除了學校要求外,我自己也很想回來。我在這裡呆了這麼多年,在這個城市我有了自己的心靈寄託。」丁吉平說。

「我在這裡交到了很多烏克蘭朋友,她們都很關心我,照顧我,所以我在這邊過得很開心。我現在的男朋友也是烏克蘭人,我們打算搬到中國,但因為現在戰爭還沒結束,他不能離開。我想既然我們在這麼患難的情況下,都還能在一起,那就再等等吧。等到戰爭結束,我們一起回中國」。

丁吉平和基輔這座城市,還有這裡的人們,產生了新的連接,她對這個國度有了歸屬感。她說這裡的生活不像國內那麼卷,生活節奏也沒那麼快,人也十分友善,即便現在是戰爭狀態,她在這裡也過得放鬆自在。在她看來,除了物價漲了三四成,以及夜晚的宵禁之外,基輔的生活和戰爭前沒有太大的差別。

丁吉平告訴記者,她認識的不少在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和國立美術學院學習的中國留學生在最近的一年裡,都陸續回到基輔繼續學業。因為和歐美大學相比,烏克蘭大學在音樂和美術領域的高等教育,有著很不錯的性價比,而且現在基輔的局勢已和戰爭初期大不相同,整個城市早已恢復了正常的運作。

根據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的報道,在俄烏戰爭全面爆發時,烏克蘭全境有6000多名中國公民,除中資企業人員和華僑之外,留學生群體人數在2700人左右。在戰爭爆發後,絕大多數的留學生都離開了烏克蘭。

但記者在此次基輔的採訪之行發現,不光是部分的留學生,許多商貿從業人員也都陸續回到了基輔,雖然人數已是大不如前。

在2022年9月重返基輔後,除了繼續學業,丁吉平也找到了一家當地的外語培訓機構,當起了兼職的漢語老師。她告訴記者,和戰爭爆發前相比,學習漢語的烏克蘭人少了一些,但還是有不少人有學習漢語的意願。

「在基輔,有意願學習漢語的成年人多是在中資公司工作,或是供職的公司和中國有生意上的往來。所以,學習漢語也可以算是一個職業技能上的投資吧。但我教的學生裡,更多的是小孩子,七,八歲的,十多歲的都有。這些孩子的父母多是這邊的中產階級,有點像國內的中產階級家庭,父母讓孩子在學習英語之外,還會學個第二外語什麼的。”

儘管戰爭還在繼續,在這個國家生活還充滿著各種不確定性,但丁吉平已開始為在基輔紮根做起了打算。她說她打算今年博士畢業,畢業答辯她希望能用烏克蘭語來完成,「有個小目標才有學習語言的動力」。

她還計劃在畢業後在基輔從事語言培訓的工作,「我想在2024年底,開個小的漢語培訓工作室。一個是我挺喜歡做教育的,尤其是教小孩子。二是這邊是有漢語教學市場的,我想努力點的話,一年賺個幾十萬是有可能的」。

無法離開的烏克蘭留學生

22歲的蘇格(Oelh)是基輔本地人,現在和父母住在基輔郊外一個叫做布查的小城。一頭短髮的他身材高大健碩,說著一口字正腔圓的普通話。

他是南開大學的大三學生,原本他應該在天津的大學校園裡,度過他的留學時光。然而,時代的洪流阻隔了他的夢想,由於新冠疫情以及俄烏戰爭,他的求學之路充滿曲折和挑戰。如今身在基輔的他,不得不透過網路課程來堅持他的中國留學夢,這樣的學習生活,已經持續了三年多。

“我十八歲的時候開始對漢語感興趣的,因為我發現我很喜歡中國的女孩子”,蘇格有些害羞地說著,“我當時還在烏克蘭的大學上學,所以我會在晚上下課後去找補習老師教我漢語,我自己也會在網路上看不同的漢語教學視頻,玩學習漢語的軟體,我還會找在烏克蘭的中國留學生,和他們交朋友」。

蘇格聰明且勤奮,他的漢語水平提高得很快。從烏克蘭的大學畢業後,他隨即申請了南開大學的預科,那是2020年的夏天,新冠疫情正在全球肆虐,他沒法申請到留學簽證,只能在網路上留學。

一年的預科後,蘇格申請上了南開大學的本科,專業是中英翻譯。此時全球的新冠疫情已漸漸平息,但中國國內的防疫政策卻開始越嚴格。蘇格只能繼續著網路上的留學。

「我到現在還不能習慣的,就是時差。我需要在凌晨兩三點開始上課,因為烏克蘭和中國有六到七個小時的時差」。

除了時差無法習慣之外,網路留學所帶來的非現實感也讓蘇格難以接受。尤其在2023年中國終止了嚴格清零的防疫政策後,各國的留學生都陸續到中國留學。

「之前所有留學生在一起上網課的時候,我感覺還好。但現在所有留學生都可以去中國了,我成了唯一一個不能去中國的人。老師得單獨給我安排設備,放在第一排的桌上,分享內容。跟老師的溝通很麻煩,上課的內容也比較難,有時候網路不太穩定什麼的。但最難的地方就是你不能和任何人直接溝通,你像是在看鏡子似的」。

蘇格一直在期盼去中國留學,但俄烏戰爭的全面爆發再次把他摁在了這裡。

俄烏戰爭爆發當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就簽署了全面軍事動員令,禁止18至60歲的男子離開該國。這個出國禁令也有一些例外,例如不適用於單親、有3個以上孩子或身體障礙的男性。另外,在國外大學就讀的學生、人道援助運輸工具司機、以及有國外永久居留權的也可出入國境。

蘇格說他到國家邊境局詢問過兩次,也託人去外交部打聽,但都被告知只有國家公派的留學生有離開的可能,像他這樣的自費留學生是沒有可能的。

“女性就沒有問題。她們隨時可以出國,回來出去都可以,所以我有時很羨慕她們,我為什麼不是個女孩”,蘇格打趣地說。

「如果戰爭不能結束,你可能就一直不能離開你的國家。你覺得還有希望嗎,在南開大學的校園裡學習?」記者問。

“我還活著,所以當然還有希望”,蘇格提高嗓門回答。

美国之音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