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纪硕鸣
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国城」(China town),也有称为「唐人街」,这几乎在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是金科玉律。 不过,爱尔兰在本世纪到来前,还没有一个叫中国城的地方。今天的爱尔兰首府都柏林有一条街,已经聚集起各种中国超市,中餐馆,网吧,美容美发,KTV等等,被大家认定称为「中国城」。
从都柏林国际机场出来去市中心,会经过帕内尔街(Parnell Street),沿路两旁接二連三的可以看到中文标注的商店。 这里是爱尔兰华人企业最集中的街区,也是华人出现频率最高的中心。 这里就是爱尔兰近年汇聚起华人文化、华人生活方式的中国城。
鲁迅先生在《故乡》中写过一句经典名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英文中的一个习语说的是“beat a path to sb’s door”,意思是“踩出一条去某人家的道路”。 孙向宏、孙敬俩兄妹和他们的同伴,就是为爱尔兰中国城走出一条路来的华人。 他们见证了爱尔兰中国城的兴起,更是这座中国城建设的参与者。
爱尔兰华人移民史相对比较短,據數字記載,1986年爱尔兰华侨华人在大约就1000人左右,大多还是香港人。 目前,在爱尔兰非爱尔兰裔超过一万人的常住人口有十二个族群,中國人已经是其中之一了。华侨华人在爱尔兰是一个重要移民族群。
2000年中國入世,加大的開放力度迎来出国潮。 最初集中到愛爾蘭來的主要是中囯留學生,一個傳統的英文國家,是爱尔兰的优质教学就吸引了中国的中介机构,带领了很多的中国留学生来到爱尔兰。
2006年爱尔兰人口普查时华人增加到了11161,但真实的华侨华人人口远不止这些。 因为起码有1/3受调查的华侨华人并没有填表。 孙向宏在接受访问时表示,现在华人中常说华人华侨在爱尔兰就是十万之多。 「光去年随爱尔兰黄金签证来的,就有1700人。」
孙向宏在中国北方城市的设计院工作,20年前来到爱尔兰。初来的华人为解决温饱,都会开一些门槛比较低的小店。 市中心的Moore Lane,当地华人称之为「毛街」已经形成了一些华人开设的小铺,也有一些餐饮,有些已有一定规模。
如何华人在爱尔兰有凝聚力?这是他时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开始,他们兄妹俩在爱尔兰创立了新岛传媒企业,注册了一份华人报纸,梦想是以传媒作媒介为华人服务。 现在报纸当然是难以为继,但他们的新岛传媒网络平台仍然在。
爱尔兰唐人街的梦想,源於他们曾经的合伙人,這位商業伙伴有二十几年欧洲的游历经验,他看到越来越多的华人奔向爱尔兰,看到了这当中的聚齐效应,预见到爱尔兰的華人机遇。 他们一商量,照顾越来越多的华人生活,也让华人企业有集聚效应,应该将粹片他的华人企业集中起来形成商业城,这就是他们要在这个世纪初期待让爱尔兰有一个中国城的初衷。
2005年,已经有一些华人商店的「毛街」,因为历史原因,房屋比较破旧,政府计划对它实施改造,那条街上的商店需要搬迁。 这对孙向宏及合作伙伴们来说是实现愿望的机会。 他们通过媒体宣传,鼓励华人企业集中到现在的帕内尔街。 当年,这条街还是比较荒芜的,房屋的空置也较高。新岛传媒的合伴人买下了其中的11楝房屋,并作规范後整理后出租。 將以前不规范餐饮变成了比较规范的餐馆和超市,人气也聚集起来。
也是2005年,有一定規模的金海湾超市入驻帕内尔街,意味著这条街道迎来了中国城誕生的曙光。没很久,这里出现了包括16家中餐馆、超市、发廊之类的华人商业群体,带起了整条街的繁荣。 爱尔兰人都知道,找华人商业区就来这儿。 就此,爱尔兰的都柏林出现了中国城的这道异彩。
世界各地的中国城都有地标,最为耀眼的就是象征中华符号的牌坊。 孙向宏也参与华人代表和政府商议,世界各地的中国城都少不了这个标志。這個爱尔兰政府也明白,但政府在研究政策中,疫情来了,一担阁就是三年過去了。
但不管有没有中国龙的牌坊,这条街已经被当地市民公认为爱尔兰的「中国城」,这里承载着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华人在爱尔兰的脱颖而起。 China town为这一地区带起了繁华,也让华人的生活更显生气。 聚集起来的华商也组织起来,爱尔兰华商会也由此诞生了。
经营二家餐厅的孙向宏仍然没有放弃他的传媒事业。 过去的纸质媒体早已转型为新媒体,但这不影响继续服务华人。 随着华人越来越多的登陆爱尔兰,华人世界的商业活动和文化交流在滚雪球般发展。 华人的影响力在爱尔兰也越来越大。
1979年6月22日,中爱签署建交公报,1980年两国互派大使。 至今年已经有45年的历史。 近些年来,都柏林市政厅每年都会装扮中国城,也常常会安排一些有中华文化的活动。
爱尔兰有一个醒狮协会,由老一辈香港人创建的,现在协会中吸收了很多爱尔兰人。 这是逢年过节都会出场的中国舞狮,很受爱尔兰人欢迎。 舞狮就是每逢重要节庆都必须到场的节目。
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不久前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 這可能是愛爾蘭中國城最熱鬧的一個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