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心集】民生大哉問,「蛋」是又何奈?

【主筆:翟子睿】【主筆簡介: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博士、台灣競爭力論壇副研究員、民國公共行政學會監事】

自2021年2月自2023年2月,台北批發蛋價從37元漲到52元一台斤,一台斤漲幅為15元,雖說這兩年期間,價格雖有起落,但是創下歷史新高的蛋價,成為了人民最有感的通膨項目。
一台斤多15元的概念是什麼?一般來說,市售每顆蛋約60-70公克,一台斤600克,也就是大約10顆的量。
一般4口家庭一周需消耗28顆,也就是4斤多的數量。
換言之,每周就需要多出60元的支出。
範圍更大的來說,用蛋量更大的早餐店、蛋糕店乃至各種餐飲店,動輒每日20台斤一箱裝的用量,對於店家來說,每日就是多出300元的成本支出。

漲聲響起的蛋價是因為產量不足嗎?事實上,農委會於2022年就指出,養蛋雞數量約3300萬隻計算,產蛋率8成,每天就會有2600萬顆蛋,足以應付國人需求。

若不缺蛋,屏除市場供需問題,蛋價上漲必然與生產源頭有關聯,的確,2019年至2022年間,國際飼料的價格攀升,每公斤飼料自10元漲到15元,這確實衝擊到每間養雞場每月至少以十噸計算的飼料成本,這樣的成本轉嫁到蛋價上似乎合理。

面對雞蛋這種民生必需品漲價,主管單位農委會是否有其作為呢?首先,2022年3月政府就曾要求凍漲蛋價,使其維持在每台斤36.5元的價格,但是面對飼料的節節攀升,政府卻罔若雞農們訴求才又回歸市場機制。

這次漲幅,農委會也是對外宣稱會視情況調整價格,同樣以強力管制的方式凍漲。問題是,凍漲是管制性的政策,可解一時之問題,但對於如何幫助雞農們解決飼料價格的高幅度波動或是補貼,政府卻默默無聞。

再者,面對這次的蛋價爆漲,農委會對外宣稱由於蛋雞近期進行換羽作業,預估會持續3週,因此評估3週後供貨量才能逐漸恢復至春節前的供應水平。
這樣的言論更是滑稽,換羽的過程需要2-3周,是讓產量下滑的蛋雞減少食量,使其能延長產蛋的期限,一般雞農都是獨立的場,本身對於換羽就有成本上的考量與時間上的安排,全台灣3000多萬隻雞,即便200萬隻雞換羽,也並不會過度的影響到市場的產能。
農委會卻將此理由當作蛋價漲價的原因之一,實在令人費解。

第三,農委會曾於2019年對外宣稱台灣蛋雞場9成還是傳統籠式雞場,應該輔導轉型為水簾式或高架放牧式方能提高雞隻存活率與產量,並宣布提供低利貸款供雞農申請。
結果是這3年來,台灣還是維持了9成以上的傳統式雞場,根本沒有看到過多的改革成效。

綜上所述,面對蛋價漲聲響起的政策,看到的是3年多來,農委會腳痛醫腳,頭痛醫頭,蛋價漲,民眾有怨言,就凍漲一下,雞農撐不住,就回歸市場機制。
整個蛋價政策就是單純的以管制性政策作為解決手段,面對問題就推給原產地雞農,根本缺乏配套的輔導或實際了解雞農需求。
面對同一議題3年的時間了,農委會真心要好好理解,這股「蛋」是又何奈的民怨。

【主筆:翟子睿】【主筆簡介: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博士、台灣競爭力論壇副研究員、民國公共行政學會監事】

【立心集】太平洋日報社長張寶樂釋義:立心集的意義是立足寶島,心繫中華。
也有為天地立心的意思。
句子的後半段是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

太平洋日報2023年2月16日第四版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