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清零」:農村老人面臨缺藥 北京每天火葬量暴增數倍

中國一朝告別「清零」,大尺度放開防疫限制,令民眾有恍若隔世之感。在中國政府鬆綁防疫政策後,各地疫情迅速蔓延,導致民衆搶購藥品。一時間,包括抗病毒、止咳、退熱、感冒等四類藥物熱銷,布洛芬、連花清瘟甚至斷貨。與此同時,在缺乏醫療資源的農村地區也傳出藥品不足的問題。在官方媒體繼續宣揚中央的政策永遠正確之際,民間有聲音呼籲反思過去三年的防疫政策。近日有中國媒體披露,一位年近60歲的村民發燒10多個小時後,去鄉鎮衛生院排了5個小時隊都沒喫上退燒藥,引發輿論對於農村藥品不足的關注。英國金融時報實地採訪殯儀館員工,發現火葬場爆滿。北京殯儀館員工自爆,火化數量比去年冬天增加很多倍,從早燒到晚,火化爐快要承受不住。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向中國流行病專家鐘南山授予“共和國勳章”。(2020年9月8日)

在大量民衆買不到藥,無法獲得專業醫療救濟的情形下,中文互聯網上大量“神奇藥方”迅速成爲討論、爭議和營銷的熱點。從無害、但無療效的黃桃罐頭、電解質水、白酒、大蒜到各類作用、風險不明的中草藥和中成藥,林林總總。

本月初,中國政府推出疫情防控「新十條」,為實施了近三年的「動態清零」畫上了句號。回首過去三年的政策落差和官方宣傳的自相矛盾,也讓網民感慨萬千。

社群網站上流傳著網民總結的「疫情簡史」:「1禁止造謠(2019.12.8-2020.1.2),2「可防可控」,(2020.1.2—2020.1.19), 3劇毒無比(2020.1.19—2022.12.7)4小事一樁(2022.12.7—)」。「12月7日之前,只有新冠是病,其他都不是病;12月7日之後,其他病都是病,只有新冠不是病,可以在家自癒。」

北京市民在藥房外排隊購買藥品。(2022年12月6日)

農村退燒救助行動

有中國民衆因此在網上發起“農村退燒救助行動”,號召每人捐助兩盒退燒藥給農村老人,並呼籲官方向農村免費發放退燒藥。互聯網地址顯示位於雲南的發起團隊表示,農村老人因藥局遭搶藥、斷藥,因此“買藥難”,加上很多農村老人感冒發燒時不會立即就診,也不會上網求救,是“被這個時代徹底遺忘的人羣”。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原醫療救助部部長任瑞紅十分關注此問題。她表示,農村地區的醫療系統、衛生教育、物流狀態等是問題所在,但中國當局在防疫政策鬆綁後卻沒有完整的配套應對措施。

中國國家衛健委基層衛生健康司司長聶春雷在12月15日的新聞發佈會上就表示,可招聘近5年來已離退休工作人員來緩解基層機構的壓力;此外,國家衛健委也強調提升家庭醫生、鄉村醫生覆蓋率,來提升偏遠地區和基層抗疫。不過任瑞紅認爲,相關培訓應該在開放前就著手準備,現在恐怕來不及。

金融時報:北京每天火葬量暴增數倍

英國《金融時報》16日報導,實地走訪北京市殯儀館,一家殯儀館的工作人員透露,14日1天就火化30到40名新冠患者,記者也在2家新冠專責醫院親眼目睹多具新冠死亡患者遺體。

報導訪問北京公營的東郊殯儀館,一名不願具名的員工說,「我們(14日)火化了50具遺體,比去年冬天平常時期多了好幾倍」,「(其中)30或40個感染新冠」。這名員工說,「我們正盡快火化,優先處理新冠死亡者」,「他們送進來的當天就火化」。

中國官方自4日以來通報全國每日新增病例,就一直無新增死亡病例,但是兩家北京的火葬場職員說,死亡人數整體比平常時高得多。

該報記者在北京市指定收治新冠患者的雙橋醫院見到,大廳旁的一間房間,明顯可見停放了兩具被套上大體袋的遺體;走廊上一名86歲新冠患者坐在輪椅上,虛弱地眼睛都難以睜開,他的親戚說,這名老翁4天前感染後,就一直無法進食。15日夜間在另一家新冠救治醫院垂楊柳醫院,看到4具蓋著白布的遺體,被用擔架推到急診室的一邊,一名醫生說,「有的感染(新冠)有的沒有。」16日上午另外目睹一小群人推著一具棺材,指裡面安置了他們死於新冠的親人遺體。

東郊殯儀館一名駕駛15日向該報記者透露,他和同事每天接收20到30具遺體,平常時一天約4到5具。

通州殯儀館貼出告示,館方已從11日起,以「設備維護」無由,限制從外地送來的遺體數量,要求匿名的工作人員說,火化設備面臨異常大量需求,「我們從早上燒到晚上10點,焚化爐負荷不了」,「每天都有新冠死者」,不過他們並不清楚每天收到的往生者遺體中,有多少是感染新冠。

中國”舉國體制優勢”與疫情高峯

中國在今年2月已批准“倍拉維”進口使用,患者必須到醫院就診,並由醫師開具處方纔能獲得。但是,醫療機構的醫保採購價格卻高達2300元人民幣。12月14日,中國網絡更一度傳出,有線上藥局開出每盒預購價2980元,但消息傳出後又緊急下架,而“莫納皮拉韋”目前則尚未獲批。

值得留意的是,上述兩款新冠治療用藥在美國已經獲得管理部門批准,陽性患者的購藥費用目前由美國政府負擔。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會議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14日曾表示,若中國請求援助,美國願意幫助中國應對,但是現階段中國還沒有請求幫助。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15日拒絕了這份好意,強調中國可以“靠自己”。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上說:“目前藥品和檢測試劑正在加緊生產供應,總體可滿足需求。我們有舉國體制優勢,一定能順利度過疫情高峯。”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全球衛生政策中心主任斯蒂芬·莫里森(J.Stephen Morrison)認爲,近期中國將會面臨嚴峻考驗,“人命關天”的時刻,美、中雙方應該放下彼此成見及民族主義,在對抗新冠疫情上攜手合作。

不過,針對白宮表達願意協助抗疫,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卻是十分樂意。他以英文在推特發文表示,不管中國有沒有開口要求,作爲北京市民,他很歡迎美國政府的表態;並說,希望美國推動輝瑞的新冠醫療用藥能在中國降低售價,“現在太貴了,中國民衆不滿意”。

民間偏方無用或有害 官方背書中成藥作用不明

新冠大流行已逾三年,世界衛生組織和各國衛生部門早已有權威防治措施推薦。中國集中出現如此大規模關於“神藥”、“偏方”虛假信息,實則反映了中國當下社會失序的現實。

中國大陸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疾控專家告訴亞洲事實查覈實驗室,民衆之所以會“病急亂投醫”,相信偏方甚至亂喫藥與此前的官方關於新冠的嚴厲宣傳,和當下的藥物和醫療服務短缺相關。

與此同時,各種民間偏方開始大行其道,掀起輿論熱浪:

黃桃罐頭:新浪微博、小紅書等平臺有博主開始推薦各種“偏方”,稱黃桃罐頭能緩解新冠症狀,迅速導致一些品牌的黃桃罐頭脫銷。

電解質水:家庭“自制電解質水配方”又開始在網上流傳,“特殊時期防新冠”成爲關鍵詞。其基本成分爲檸檬、鹽和水,有的會加上綠茶。

大蒜:江南大學藥學院退休教師湯魯宏錄製的“蒜泥呼吸法”也開始在網上傳播。他宣稱從孫思邈的《千金方》中獲得靈感,認爲大蒜能治瘟疫是古人的經驗,大蒜辣素能殺滅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所有冠狀病毒。

食鹽、食醋: 在新冠疫情爆發初期就受到推介的喝板藍根,燻醋酸和鹽水漱口等“藥方”也又開始流行。

白酒: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醫生”推薦每天喝二兩白酒可以有效防治新冠肺炎的帖子也在多個微信羣裏轉發,與2020年初就已經出現的“中國酒業協會立項研究白酒抗新冠”造成的影響如出一輒。

針對這一類“偏方”,已經有大量的媒體和專業人士對此進行“闢謠”。12月9日,黃桃罐頭的生產廠家林家鋪子也發佈公告說黃桃罐頭本身沒有任何藥效作用,請消費者不要盲從。

據亞洲事實查覈實驗室查證,無論是大蒜辣素,還是板藍根、醋酸、食鹽、酒精等,均沒有相關的臨牀試驗能證明它們具有體內的抗病毒效果。而酒精本身除了可能引起急性中毒之外,也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旗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爲一類致癌物,不僅不治病,甚至能致病。

在網上引發更多爭議的是由鍾南山、李蘭娟、張伯禮等專家“背書”,並列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疫病防治專家委員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藥干預指引》推薦用藥清單的”連花清瘟膠囊”(顆粒)。

連花清瘟的“升級版周邊”產品也受到熱捧,除了“蹭熱點”甚至有娛樂化傾向的連花清瘟可樂、連花清瘟咖啡、連花清瘟香菸之外,以嶺藥業官方的“周邊”產品連花清瘟口罩和口罩爆珠也吸引了公衆的關注和熱議,並直接導致以嶺藥業的股票迎來一波漲停。

香港大學病毒學專家金冬雁公開表示,沒有任何證據混合連花清瘟成分的口罩具有特別防護效果。她也認爲,連花清瘟膠囊本身未被證實能治療新冠病毒,只能緩解感染新冠病毒產生的部分症狀,重症患者的救治也不會使用連花清瘟。

多位一線醫生告訴亞洲事實查覈實驗室,連花清瘟中含麻黃鹼等有效成分,或緩解由新冠病毒感染引發的一些症狀,但此藥本身和黃桃罐頭、大蒜一樣不能治病。

深圳市衛健委官方微信公衆號在12月11日發文告誡公衆,沒有症狀不要喫藥,有了症狀也不要濫用藥物,否則可能把自己“喫”進ICU。不僅是處方藥不能擅自服用,即便是一些非處方藥,比如感冒藥和中成藥,在過量服用和混合服用的情況下也可能導致肝腎衰竭。

12月12日,深圳市衛健委微信公衆號文章中使用了一張黃桃罐頭和連花清瘟的對比圖,直指連花清瘟在損傷肝腎方面比黃桃罐頭“有效”,其他各項能力都不及黃桃罐頭。帖子獲熱轉之後,深圳衛建委刪除了整篇文章。

國家衞健委表示,鑑於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轉變,工作重心已轉移到醫療救治。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指出,現時Omicron變種病毒的病死率低,而且實際上是新冠上呼吸道感染,應可改名為「新冠感冒」。

一方面是因爲此前嚴厲的“清零”政策和關於“新冠病毒造成西方大量民衆死亡”的宣傳給大衆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負擔。儘管現在也有很多專家站出來解釋說目前作爲主流毒株的奧密克戎變種致病性已經大幅度降低,其本身的自限性也決定了絕大多數人即便不治療也會自己康復,但是民衆還是會比較焦慮。

另一方面,由於三年防疫過程中,國家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都花在了一輪又一輪的核酸檢測、封控和建設方艙醫院等措施上,沒有趁此機會完善分級診療體系,導致一朝“解封”後,醫療體系承接不了衝擊。很多人發着燒買不到藥,也看不了醫生,所以纔會想辦法到網上找“自救”的辦法。

一位不願具名的專家認爲,網上流傳的所有“偏方”“祕方”都不可信,絕大多數感染者根本不用就診,自己居家好好休息就能痊癒。“對症”的藥物包括降燒藥、感冒藥等,即便是買得到,也只是能減緩一些症狀讓自己舒服一點,不能防重症也救不了命,所以就算買不到也不用過分焦慮。

對於極少數可能發展成重症的病人,尤其是本身免疫系統存在問題或者有基礎疾病的人,特別是老年人,則需要更多醫療資源保障,在他們持續高燒不退(38.5度以上)或者血氧含量明顯下降(95%以下)的情況下需要就醫,不要冒險嘗試用網上的各種藥方自救,所有脫離專業醫生診斷的民間“自救”食品或藥品都是謠言或誤導。

鍾南山:當前新冠感染可改稱為「新冠感冒」

國家衞健委表示,鑑於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轉變,工作重心已轉移到醫療救治。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指出,現時Omicron變種病毒的病死率低,而且實際上是新冠上呼吸道感染,應可改名為「新冠感冒」。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調整,不再開展大規模核酸檢測,輕症和無症狀感染者,可以居家隔離,基層醫療服務需求大增。

國家衞健委基層衞生健康司司長聶春雷:「疫情防控措施做了優化調整,相應的基層防疫工作,也要發生相應的變化,主要是從過去重點是防感染。早發現早隔離,向實施分類分級的健康服務和醫療救治轉變。」

國家衞健委表示會增加基層人力,包括由上級醫院派人到基層及招聘近五年退休的工作人員,同時會指導各地加快建設發燒門診,目標是在明年三月覆蓋率提高到百分之九十。

國家衞健委又表示,各地要掌握長者和有基礎疾病患者等人士的健康及接種疫苗情況,然後分級提供健康服務。

內地周三新增2000宗新冠病毒確診病例,其中1944宗是本土病例,當中以廣東佔最多有857宗,北京有近500宗,同日沒有新增死亡個案。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指出,內地新冠死亡率和新增數量遠低於其他國家,現時Omicron變種新冠病毒病死率降至百分之0.1,相當於普通季節性流感;他又說因為已經不存在肺炎症狀,現階段實際上是新冠上呼吸道感染,可以改稱為「新冠感冒」。

另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指出,根據當前形勢,Omicron已在內地社會面傳播,目前又是冬季流感、普通感冒的高發季節,他預期未來一、兩個月內地將迎來新一波流行高峰。

美國駐華大使館和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宣布,由於中國新冠感染病例激增,只提供護照和緊急公民服務大使館和其他總領館的所有常規預約都已取消。

人民日報:三年抗疫,我們這樣同心走過

但中共機關報《人民日報》12月15日在頭版署名“任仲平”的題為《三年抗疫,我們這樣同心走過》的文章中稱,“工廠車間,機器轟鳴;大街小巷,人來人往;公路鐵路,車輛穿梭;超市商場,物豐價穩;廣袤田野,生機勃勃……壬寅歲末,神州大地正升騰著澎湃活力,展現萬千氣象。”這段描述與當下空空蕩蕩的北京街頭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評論稱,”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確定的疫情防控方針政策是完全正確的,我們的防控措施是科學有效的,是最經濟的、效果最好的。」 「從20條到新10條,我們因時而動、順勢而為,抓住時機改善疫情防控政策。」

這樣的表述引來了網民的嘲諷,有人稱之為「打腫臉充胖子」、「喪事喜辦」。《紐約時報》認為這篇評論「是一個明確的訊號,表明政府將堅持宣傳自己獲得勝利的訊息。它想讓公眾接受這種敘事,忘掉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情,接受現實。」

《環球時報》前主編胡錫進則在微博發文,指責那些「宣揚秋後算賬,否定三年防控成就、稱之為『人禍』的人」過於「偏激」。他解釋道:「過去的辦法代價太大,行不通了,而病毒的致病力又下降了,兩害相權取其輕,我們選擇了放開封控」,並稱這既是科學的公共衞生決定,也是國家的政治決策,「是全體中國人民的集體願望和選擇」。

但不少網路討論參與者不認同這種說法。微信公眾號「人間三角」認為「現在這個不叫放開的放開,卻不是我們選擇的」 。因為中國的民眾和公民社會並沒有選擇的可能,而停止清零,也是因為經濟和民生無法支撐。「沒人選擇放開,是放開選擇的我們」。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