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辉出生在日治时期的台湾,先后在日本和美国接受教育。作为蒋经国的接班人,李登辉成为第一位本省籍的台湾总统和国民党主席,也是台湾第一位通过直选产生的总统。基于他对台湾民主化进程的贡献,美国《时代》周刊曾称他为”民主先生”。
1999年7月,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首次明确表示,台海两岸的关系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他的”两国论”当即引起北京的强烈反弹以及台湾岛内的广泛争议。
卸任总统后,李登辉成为台湾主体意识的重要捍卫者。2001年9月,由于公开支持新成立的台湾团结联盟,国民党正式撤销了李登辉的党籍。
留学日本亲历二战 李登辉1923年1月15日在台湾日治时期出生,生于台北州淡水郡一个小康之家,为福佬客家后裔,皇民化时期曾改名岩里政男。1943年他赴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农学部农业经济系就读,1944丶45年被征召加入日军上战场,其兄李登钦阵亡。日本战败后,李登辉1946年进入台大农经系继续学业,毕业后留校任教。
两次赴美留学 1952年,李登辉获奖学金首次赴美进修,在爱荷华州立大学研究农业经济并取得硕士学位,1953年返台担任农林厅技士及经济分析股股长。1964年,他再获美国奖学金赴康乃尔大学攻读,获农业经济博士。1968年返台后,他被聘为台大教授兼农复会技正。图为李登辉与夫人曾文惠。
继任总统惹外省派不满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逝世,李登辉以副总统身份继任总统及国民党主席。这是首次由台湾本省人担任总统及党主席,引起党内外省人不满,以李登辉为首的“主流派”斗外省人为主的“非主流派”,最终由李登辉在“二月政争”中胜出,却导致国民党分裂,“非主流派”出走并成立新党。图为1988年李登辉在台北总统府会见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沃尔克。
解严后推动民主化 蒋经国1987年宣布解严,翌年李登辉上台后致力实现民主化,如平反二二八事件丶废除海外黑名单丶解除党禁丶推动总统直选等,同时推动修法促进言论自由丶新闻自由和学术自由。他也下令释放在两蒋时代遭政治软禁的人,包括张学良丶孙立人等。
首位民选总统 1996年直选,李登辉与连战搭档,以54%得票率赢得中华民国第九任总统职位,是华人历史上首次真正民选的国家元首。
实务外交首访美 李登辉开创实务外交(Pragmatic Diplomacy),即在国家名称及交流形式上采取弹性立场,但重视实际外交权益,任内出访15国并推动“南向政策”。1995年,李登辉以私人行程名义访问母校、美国康内尔大学并发表演讲,是史上首位进入美国的台湾在任元首,被视为台湾外交重大突破,不过也导致两岸关系紧张,引发1996年台海飞弹危机。
两岸政策初期:强调统一 李登辉上任初期推动对大陆的和平演变,1990年成立“国家统一委员会”、1991年通过“国家统一纲领”,1992年派海基会赴香港与大陆海协会会谈,双方以口头表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被称为“九二共识”,尽管其涵义看法不同。其后分别于1993及98年举行两次汪辜会谈,图为1993年4月再新加坡举行的首次汪辜会谈。
两岸关系后期:主张两国论 李登辉任期的后半阶段更侧重确立台湾主权地位,1994年发生台湾人在大陆遭劫杀的“千岛湖事件”,李登辉曾抨击中共处理手法“像土匪一样”,1996年提出“戒急用忍”政策。图为1999年他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提出著名的“两国论”,形容两岸关系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这被北京视为违反“九二共识”。
“黑金教父” 李登辉虽然开创了台湾民主的新一页,但也被冠以“黑金教父”之恶名。他被指纵容和扶持财团丶地方派系甚至黑道人物参选公职,使黑金力量左右政府政策,贿选歪风盛行,导致国民党形象大跌,最终在2000年总统选举遭选民抛弃。
“台湾之父”与“台湾之子”恩怨情仇 2000年民进党赢得总统大选,实现台湾首次政党轮替,国民党结束在台长达55年的一党专政。陈水扁当选后勤向李登辉请益,2001年出版新书赞扬李是“台湾民主改革之父”,他自己则以“台湾之子”自居。但到了2005年,李登辉不满陈水扁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见面,怒骂陈头壳坏掉,陈反呛李“不要认为,我像他儿子一样,就把我当成他儿子”,两人关系破裂。
遭国民党撤党籍 卸任总统后,李登辉成为台湾主体意识的重要捍卫者。2001年9月,由于公开支持新成立的台湾团结联盟,国民党正式撤销李登辉的党籍。图为2012年1月13日李登辉在总统大选造势晚会上为蔡英文站台。
“日本人的私生子”? 李登辉的日本情结经常引发争议,外界甚至流传他是“日本人的私生子”,尽管至今没有证据。他卸任后多次访问日本,包括在2007年参拜靖国神社,追悼其在二战阵亡的兄长李登钦,他也多次公开表示钓鱼台为日本领土,又指慰安妇是中韩捏造的历史等,也在台湾内部引起反弹。图为2015年7月时年92岁的李登辉访日时会见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