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路风情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国际 编辑精选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第101天:世界格局重組 俄烏戰爭持續中 首都暫時平靜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6月4日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101天。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俄軍無法很快征服烏克蘭,雙方陷入消耗戰,而在烏東俄軍施展攻勢的同時,國際媒體對這場戰爭的關注多少有些消退,這也許正是俄國總統普京的寄望所在。

3月底俄國開始將受創的部隊自基輔一帶撤退,聲稱作戰焦點已轉移為攻下烏東頓巴斯(Donbas)地區。3個月過去了,俄軍似乎不再以速戰致勝為目標,而且似乎也沒有這種能力。

多名俄軍將領已陣亡,而且俄軍死傷人數高得驚人,但若因此論定俄軍將敗,恐怕是以偏概全。

俄軍現已掌控從烏克蘭第2大城哈爾科夫(Kharkiv)一帶延伸到分離分子手中城市頓內茨克(Donetsk)和盧甘斯克(Luhansk)、再往西南方到刻松(Kherson)的新月形地區,形成了一座連通頓巴斯地區和克里米亞半島(Crimea)的陸橋。克里米亞已於2014年遭俄羅斯兼並。

俄、烏已經陷入消耗戰,俄軍現在主要攻擊方向在頓巴斯地區,近日戰火集中在工業大城北頓內茨克(Severodonetsk)一帶。這是烏軍在盧甘斯克州的最後據點。

烏軍已棄守北頓內茨克大部分地區,這座城市來日淪陷僅屬象徵性質,但軍事分析家指出,這倒能使當地烏軍免遭俄軍曠日持久圍攻,更何況當地烏軍最終仍可能敗退。

美國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近來分析指出:“烏克蘭比較有限的資源必須節約使用,集中用於收復關鍵地區,而非用於防守無法決定戰爭結果或戰事延續條件的地區。”

烏克蘭國防部發言人莫圖茲亞尼克(Oleksander Motuzianyk)指出,在北頓內茨克遭受攻擊的同時,俄軍目前正“企圖包圍頓內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的我軍”,並重新編隊,朝斯拉夫揚斯克(Sloviansk)方向發動攻勢。斯拉夫揚斯克的戰略地位重要,可能成為下一場關鍵戰役的焦點。

相較於人口稠密的基輔周邊城市環境,烏東地形開闊許多,這正是烏方向美國及其盟邦迫切要求提供比較重型武器的原因所在,尤其是射程較遠的火砲系統。

美國總統拜登1日宣布,將為烏克蘭提供更先進的火箭系統,包括“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High Mobility Artillery Rocket System),這種系統射程約80公里,較烏克蘭已經取得的任何火箭系統射程遠得多。

隨著烏克蘭戰爭爆發,世界的面貌將永遠改變。對此,人們不會再有任何懷疑。然而,沒有人知道戰爭結束後,這個世界會出現何種新秩序。在政治和經濟領域,戰爭帶來的變化已可明顯感受到——日常生活中也已有所表現。

德國外交政策大轉折

戰爭爆發僅3天,德國政府總理肖爾茨便在聯邦議院發表了俗稱的「時代轉折-演說」(Zeitenwende-Rede),顛覆了原有的國家外交與安全政策。據此,聯邦國防軍獲1000億歐元「補短板」專項資金,確保能勝任國家和北約防務使命。據此,德國首次在歐洲境內運送武器用於抵抗一個核國家的戰爭。更不用說能源領域了:脫離俄羅斯的天然氣和石油,重組能源供應。

宣佈之後,實際行動已然跟進。儘管執政聯盟中仍有爭議,本週五——戰爭爆發後第100天——為設置聯邦國防軍特別基金而提出的基本法修正案將被通過。很長時間裡,肖爾茨一直被指責在武器提供問題上猶豫不決。然而,隨著他在週三的聯邦議院一般性辯論中承諾向烏克蘭提供多管火箭炮和德軍目前擁有的最先進防空導彈系統,批評聲浪有望減弱。

世界格局重組

聯合國內,對這場戰爭的立場存在分歧。在3月初的聯合國大會上,141個國家譴責這場戰爭。然而,5個國家對一份相應決議投反對票,35個國家棄權。棄權國中包括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即中國和印度。此外,還有南非。而該國被認為是德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在非洲的最重要夥伴國。

南美洲最大、人口最多、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巴西也投了棄權票,拒絕譴責這場戰爭。巴西、中國、印度和南非與俄羅斯均屬於「金磚」集團,同目前正由德國任輪值主席的西方經濟發達國家組成的「七國集團」相對。

金磚國家和G7國家又同屬20國集團「G20」。今年11月, G20在印度尼西亞舉行峰會,屆時,人們將能感受全球結構的走向——是走向集團化和對抗還是走向合作。

西方認為俄羅斯基本已經被孤立

2月24日下令入侵烏克蘭的克里姆林宮領導人普京也稱,這是同西方之間的一場戰爭,以拯救 “俄羅斯世界”。然而,他取得了相反效果——烏克蘭國內的俄語人口正背向這個大鄰國。與此同時,目前在國外的俄羅斯藝術家和運動員們抱怨受排斥,抱怨人們患”恐俄症”,被禁止參加國際比賽。

西方國家前所未有的大規模製裁措施正引發俄經濟動蕩。莫斯科稱,現已有多達1萬項制裁——世界上沒有其他國家面對過這麼多懲罰措施。千百家西方企業正在離開這個地球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其中包括在俄有170年商務史的西門子公司。

西方認為俄羅斯在國際舞台上已處於孤立狀態。但莫斯科政權對此不屑一顧。俄方稱,西方只是世界的一部分。這個原材料超級大國不僅能指望重要鄰邦中國,還能指望其盟友印度。俄羅斯也認為,作為擁有否決權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自己在世界舞台上有足夠活動空間。

石油危機以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

幾乎每個消費者都能感受到國際市場戰爭的後果:通脹率幾達8%,比1970年代石油危機以來的任何時候都高。

爆炸性能源價格非唯一原因:食品也變得更加昂貴,部分原因是擁有肥沃土壤的 “糧倉烏克蘭 “不再是穀物和葵花籽油的重要供應商;動物飼料和化肥價格也急劇攀升。

世界上較貧窮地區的人們可能受到更嚴重打擊。在乾旱和新冠大流行瘟疫導致的供應短缺已使糧食短缺和昂貴之後,專家們擔心飢饉現象會越來越嚴重,並警告說,有可能出現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大人道主義危機。

俄烏戰爭持續中 首都暫時平靜

雖然硝煙已遠,但除了街上常見到持槍的軍人,基輔人每晚仍會聽到空襲警報,幾天前,當局在一晚之內施放3次警報。儘管如此,首都畢竟已不受俄軍地面火砲的威脅,宵禁延後到深夜11時才開始,也不像2、3月那樣常有從郊區傳來的爆炸聲。

不過,烏克蘭不敢確定首都已完全脫離危險。俄文媒體Meduza近日引述俄國官方消息人士說,俄國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對基輔並未死心,一旦烏東頓巴斯(Donbas)戰役結束,可能再次下令對基輔發動攻擊。

即使威脅尚未重演,戰爭到目前已經使得無數的烏克蘭民眾生活大受衝擊。年約30幾歲的賽爾西說,這可能讓烏克蘭人長年仇視俄羅斯。「我認為15到35歲這一代,會像我們一樣痛恨俄羅斯人,憎惡與俄羅斯有關的一切,甚至是語言。很多烏克蘭人本來是說俄語的,但現在我們只想用烏克蘭語。」

俄羅斯入侵為烏克蘭造成嚴重的人命傷亡與破壞,但賽爾西從未想過要設法出國,他沒有作戰經驗,但想參與抗敵,也想早日重返就業,協助重建國家經濟。「我們想住在這裡,這是我們的國家。我們在這裡成長,也希望在這裡養育自己的孩子。」

被問到國際社會可以如何幫助烏克蘭,賽爾西說,希望西方國家持續提供武器,他也呼籲國際社會勿因戰事持久,而遺忘俄烏衝突仍是現在進行式。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烏克蘭入侵滿100天推出的報導說,蒲亭可能會拖延戰事,讓國際社會逐漸遺忘這場戰爭,讓俄國得以保有已經強占的烏克蘭1/5領土。

烏克蘭仍待聲援 俄國盼世人淡忘

俄軍攻占的領土大都是靠焦土戰術奪取。烏克蘭軍民奮勇抗敵,俄軍便使出之前對敘利亞和車臣同樣的戰法,以持續密集的砲火夷平對方的城鎮,擊垮守軍的鬥志。烏克蘭南部港市馬立波(Mariupol)和烏東北頓內茨克(Sievierodonetsk)如此,俄軍在基輔周邊所到之處也是一樣。

基輔近郊一條高速公路沿線,多家加油站及便利商店在開戰之初被俄軍砲火摧毀,現場只剩斷垣殘壁或鋼骨,地面則布滿彈坑。在通往西北郊區布查鎮(Bucha)的路上,多棟民宅屋頂塌坍、外牆焦黑,擺放門口的搖椅也被燒得只剩金屬支架。

布查附近居民奧列格(Oleg)告訴中央社,俄羅斯的砲彈多次從他頭上呼嘯而過。他形容俄軍坦克像在「非洲狩獵」一樣到處亂竄殺人,破壞建物。

俄羅斯軍隊占領烏克蘭首都基輔郊外的布查鎮長達數週,期間據稱有數百位平民遭殺害。圖為布查鎮遭毀賣場。中央社記者鍾佑貞布查鎮攝 111年6月2日

但數百公尺外的「坦克墳場」像是對入侵者的警告。這段公路旁的草地上留下數輛俄羅斯坦克的殘骸,焦黑生鏽的履帶和零件散落一地。這些戰車和其他裝甲車輛是在開往基輔的途中遭到烏軍伏擊。奧列格笑著說:「他們像瘋子一樣殺紅了眼,但現在被摧毀。你看看這些戰車,烏克蘭在基輔贏得了勝利。」

基輔一帶的重建工作在俄軍撤離之後逐漸展開。在從布查通往市區途中的伊爾平(Irpin)路段,工程人員正在修建一座烏方為防止俄軍通過而主動炸毀的橋梁,記者搭乘的車輛得循橋下臨時開闢的便道通行。在被摧毀的加油站,也有工人忙於清理整頓。

基輔市長克里契科(Vitali Klitschko)近日在社群網站上表示,市內大約有390棟建築在俄軍入侵初期的行動中受損,其中超過220棟是民宅,其餘是醫院、學校、社會福利機構以及政府行政大樓。他說,即使國家仍處於戰爭狀態,基礎設施的重建工作仍要持續。

分类
一路风情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国际 编辑精选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第100天:澤連斯基稱兩成領土落俄手中 拜登宣布加碼7億美元軍援烏克蘭

烏克蘭官員表示,俄軍已控制盧甘斯克七成範圍。(美聯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6月3日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100天。俄羅斯向烏克蘭採取軍事行動,踏入第100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表示,全國約有兩成領土被俄羅斯佔領,包括因為入侵所得的領土、被兼併的克里米亞及親俄份子控制的東部領土,頓巴斯地區幾乎被徹底摧毀,現時的戰線長度超過1000公里。他呼籲西方國家向俄羅斯實施更多制裁,向烏克蘭提供更多武器,將有望扭轉目前的劣勢。

澤連斯基在盧森堡議會發表視像演說時表示,俄羅斯處於戰備狀態的軍事編隊,全部都參與這場侵略戰爭,自從俄軍入侵以來,近1200萬烏克蘭人流離失所,超過500萬人離開國家,俄軍至今有超過3萬人陣亡。

澤連斯基邀請盧森堡總理貝特爾訪問基輔,呼籲國會議員支持烏克蘭加入歐盟,形容烏克蘭實際上已是歐盟的一部分。

莫斯科入侵烏克蘭即將邁入第100天,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表示,俄軍已拿下烏克蘭約2成領土;美國總統拜登1日宣布加碼7億美元(約新台幣204億元)軍援烏克蘭。

俄烏戰爭踏入第一百日,澤連斯基表示,有兩成領土被俄軍佔領。(法新社)

●拜登宣布加碼7億美元軍援烏克蘭

美國總統拜登1日宣布一項7億美元的軍援烏克蘭新計畫,包括射程約80公里的「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HIMARS)。

拜登發表聲明指出:「美國將與烏克蘭夥伴站在一起,繼續提供烏克蘭武器及裝備,讓該國自衛。」

拜登也宣布提供烏克蘭「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的計畫,此前烏國政府曾向他保證,不會使用該系統打擊俄國境內目標。

俄羅斯則是指責美國「火上澆油」。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說,提供火箭發射器之舉,提高了「第三國」捲入衝突的風險。

●俄軍侵烏將邁100天 澤連斯基稱兩成領土落俄手中

俄羅斯軍隊2日猛攻烏克蘭在東部頓巴斯(Donbas)地區堅守的最後一座戰略城市。美國警告,俄烏戰事恐將持續數月。

自從被烏軍擊退,無法包圍基輔後,俄羅斯軍隊將重心放在奪取烏東地區。

捍衛烏東地區讓烏克蘭付出高昂代價,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據報坦承,每天陣亡的烏克蘭士兵高達百名。

他表示,俄軍已拿下烏克蘭約2成領土,其中包括莫斯科入侵占領的土地、遭兼併的克里米亞半島,以及由親俄分離分子占領的區域。

澤連斯基告訴盧森堡的國會議員:「目前,我們的領土中約20%落入占領者的手中。」

俄羅斯猛攻烏東地區,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2日表示,俄軍已拿下烏克蘭約2成領土。(中央社製圖)

●烏軍頓巴斯戰況慘烈 亟盼西方重武器及時雨

目前烏東戰場烏軍在俄軍猛烈砲火下漸感吃力,每天傷亡達數百人,亟賴西方援助重武器扭轉頹勢。

烏軍中士剛察倫科(Vladislav Goncharenko)描述俄軍無情砲轟,「一聽到砲彈呼嘯聲,我們就臥倒戰壕內,到處是爆炸巨響,讓人只想趴得更低。砲彈彈片不斷從頭上飛過,像蒼蠅一樣多」。

俄軍繼續在北頓內茨克(Sievierodonetsk)的巷戰裡推進;當地官員表示,俄軍已控制全市約70%,市內人口已從戰前的10萬剩下僅約1萬2000人。

烏方官員直言烏軍處境不樂觀,但表示西方武器越快到位就越能轉危為安。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這週接受Newsmax訪問時透露,目前烏東戰況是烏軍每天陣亡60到100人、500人受傷。

●澤連斯基控俄軍強擄逾20萬烏克蘭兒童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1日表示,被強制押往俄羅斯並分送全俄各地的烏克蘭人包括20萬名兒童在內,其中有些是孤兒院院童,有些是和父母一起被帶走,也有的是被迫與家人分離。

澤連斯基表示,烏克蘭會懲罰那些該負責任的人,但首先會在戰場上向俄羅斯證明,「烏克蘭不會被征服,我們的人民不會投降,我們的孩子也不會成為占領者的戰利品」。

澤連斯基表示,目前已知有243名兒童死於戰火,446名兒童受傷,另有139名失蹤;並說,真實數字可能更多,因為當局無法全面了解俄軍占領區的情況。

分类
一路风情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国际 编辑精选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第99天:俄烏在北頓涅茨克爆巷戰 默克爾稱俄國出兵是野蠻戰爭

烏克蘭官員表示,俄軍已控制盧甘斯克七成範圍。(美聯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6月2日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99天。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鬥持續,烏克蘭官員表示,烏俄部隊在烏克蘭東部盧甘斯克州的北頓涅茨克市爆發巷戰,當地有七成地區落入俄軍手中。烏克蘭官員表示,東部盧甘斯克州已有7成範圍落入俄軍手中。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表示,烏克蘭軍隊每日有60至100名軍人陣亡,形容烏克蘭東部的戰情非常艱巨。

美國白宮表示,總統拜登宣布對烏克蘭的全新安全援助計劃,將會提包括配備彈藥的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五角大樓高級官員表示,估計需要三星期時間訓練烏克蘭軍隊使用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官員引述澤連斯基表示,保證不會利用這個系統,攻擊俄羅斯。

俄羅斯批評美國向烏克蘭提供更先進的火炮系統,令局勢火上加油。外長拉夫羅夫表示,烏克蘭要求西方國家提供多管火箭炮,是要將西方國家拉入作戰的直接挑釁。

烏克蘭在2月24日遭俄羅斯軍事入侵之後,戰局不斷變化,到6月初,包括基輔在內的大部分地區居民開始回歸「正常」生活,但各地隨處可見戰爭痕跡,且戰火威脅依舊,不變的是烏克蘭軍民捍衛家園的意志與決心。

從首都基輔(Kyiv)近郊飽受俄軍摧殘的城鎮布查(Bucha)到東部第一大城哈爾科夫(Kharkiv),局勢在俄軍被驅離之後暫時緩和,街道開始有少許行人出現,也有不同程度的商業活動,例如餐廳和咖啡座恢復營業。即使這一切有可能只是另一場暴風雨前的寧靜,但記者所到之處,也看到民眾開始清理家園,展開整修或重建的工作。

梅克爾:俄羅斯發動的是一場「野蠻戰爭」

德國前總理默克爾在一次活動中,將俄羅斯出兵烏克蘭形容為一場野蠻戰爭,支持現屆政府為結束戰爭的努力。

默克爾在東德長大,會講流利俄語,她在任期間因為支持建設從俄羅斯輸送天然氣到德國的北溪2號管道,以及多次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接觸,而備受批評。

下周,梅克爾將會再度在政治性場合公開露面。六月七日她將出席柏林的一次討論會。討論的主題將圍繞俄烏戰爭、德俄關係,也許還會涉及梅克爾執政時期的對俄立場。在民主德國長大,並能講流利俄語的梅克爾曾因力推北溪二號工程,受到美國和歐洲盟友的批評。迄今為止,梅克爾從未就自己當年的對俄政策公開表達過意見。但梅克爾時期曾擔任德國外交部長的現任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則以對其當年執行的對俄政策公開認錯。

北頓涅茨克有化工廠被砲彈擊中冒煙。(法新社)

俄軍入侵烏克蘭 哈爾科夫與布查首當其衝

基於政治意義以及地理位置,哈爾科夫與布查似乎註定成為俄烏戰事的重要戰場。烏克蘭守軍與民眾明白,唯有全民團結,展現堅定抗敵意志,才能粉碎侵略者的野心,獲得長遠的和平,而這也是烏克蘭人想要傳遞給台灣以及全世界的訊息。

哈爾科夫距俄羅斯邊界僅30幾公里,曾是烏克蘭在1919年成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後的首都,直到1934年才被基輔取代。它是烏克蘭第2大城,人口約143萬,市內主要通行俄語,許多人在情感上認同俄羅斯,街頭可見許多蘇聯時期的雕像或親俄主題的壁畫。

布查則在基輔西北方大約30公里外,從白俄羅斯南下朝基輔進發的俄軍曾攻進布查,占領期間犯下的屠殺曝屍街道等駭人罪行與萬人塚,讓這個有3萬7千居民的城鎮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當地守軍指揮官謝夫楚克(Shevchuk)告訴中央社記者,當時企圖離開布查的人或車輛都遭到俄軍射擊,死者被丟棄在路邊,此外也發生了婦女遭到俄軍性侵的事件。

引述布查市長和其他官方單位的話報導說,俄軍在4月1日撤離布查之後,當地共發現大約一千具平民的屍體,其中有31名死者是兒童。鎮上一座教堂旁邊空地的大型溝渠中,有60幾具受害者的屍體被不完全掩埋,如今大部分遺體已被家屬領回另行安葬,泥土地上只見到一個孤伶伶的十字架。

居民歷經被稱為「布查大屠殺」(Bucha Massacre)的俄軍占領期,都心有餘悸。郊區一對老夫婦回憶,2月俄羅斯坦克部隊南下時,就在他們家門口紮營,在社區裡挨家挨戶搜查,發現退伍軍人或其他具有軍事背景的民眾便就地處決,附近社區有3名保全人員就死在俄軍槍下。

老婦魯蜜拉(Ludmila)說,隨後的近兩個月,烏軍試圖驅離俄國占領軍隊,兩方每天互轟,「子彈飛來飛去,每天都有爆炸聲,若有大的爆炸,(我們)站都站不穩」。

屠殺過後 婦人看見軍服仍會顫抖

附近另一名婦女表示,她親眼目睹俄軍殺人,而她的丈夫和15歲的兒子也被俄軍抓走,幸好在她苦苦哀求下獲釋。她說,直到今天,她看到穿軍服的人仍會發抖,即使看到烏克蘭軍人也是一樣。

布查由烏軍收復兩個月之後,居民開始走出創傷,努力恢復往常的生活,一些在砲火下被毀的建築物在重建中。從基輔通往布查的路上,工程人員正在修復伊爾平(Irpin)的斷橋。這座橋樑是烏克蘭守軍為阻止俄羅斯坦克進逼首都而自行炸毀,為撤離布查等城鎮的民眾,當局曾在斷掉的橋面下方舖設便道,不時冒著俄軍砲火攻擊幫助民眾逃往基輔。

在多家被炸毀的加油站,可看到員工展開清理工作。一家超級市場外,有工人在拆換提款機碎裂的螢幕。由於人口大量外逃加上戰爭仍未結束,或許主人已經不在,布查許多被毀的民宅仍然荒廢,無人打理。

俄軍3月間進襲烏克蘭首都基輔市附近的布查鎮,轟炸及射擊了許多路上的車輛。這些車輛被拖到一處空地,由軍人把守,將來可能作為調查俄羅斯戰爭罪行之用。中央社記者林行健布查攝 111年6月2日

戰火在此地重新燃起的憂慮並非沒有根據。隨著俄軍在東部頓巴斯(Donbas)地區的行動取得進展,基輔近日開始擔心可能再次遭到圍攻,特別是烏克蘭北邊的白俄羅斯軍隊近來在兩國邊境附近集結。謝夫楚克表示,一旦俄軍在其他戰線取得進展,布查將再度陷入危險,但他說,布查守軍已做好準備。

在他身邊的一名軍人帶著一隻不到一歲的約克夏犬。這名軍人表示,這是他的寵物,俄軍進犯時持續不斷的砲擊聲讓牠陷入慌張,毛髮竟一夕變白,現在不敢獨處,他只好在值勤時也把牠帶在身邊。

如果俄軍在頓巴斯地區以外攻勢再起,相較之下,靠近俄烏邊境的哈爾科夫情勢更加危險。從基輔到哈爾科夫8個小時的車程中,經過許多沙包堆成的防禦工事或是用消波塊等巨型水泥塊組成的路障,有軍人荷槍把守。愈是靠近哈爾科夫,哨站就愈綿密,在入城之前有軍警人員查看身分,用手機拍下證件以及大頭照,才會放行。

進到城裏,在號稱歐洲最大廣場之一的「自由廣場」(Freedom Square)週邊,三三兩兩的行人提著購買的民生用品穿過大街,載著6成滿乘客的電車從市中心駛過。若不是地面上仍不時可見碎玻璃,或是有燒得焦黑的斷垣殘壁,以及不時響起的空襲警報聲,很難相信這是烏克蘭最危險的城市之一。

哈爾科夫通行俄語 卻遭集束炸彈攻擊

俄軍發動侵略戰爭之初,哈爾科夫是俄軍最早攻擊的目標之一,在攻勢受阻之後,俄軍曾對市中心發射集束炸彈,人權觀察組織指出,此舉違反2010年一項禁止使用這類武器公約,而且由於可能傷及平民,俄軍恐因此依戰爭罪行遭到調查。

戰火的威脅讓哈城居民走了大約一半,市區雖然聽不見砲火聲音,但氣氛異常蕭瑟。

當地居民庫托維(Mykhaylo Kutovy)表示,開戰後的第一個月真的很駭人,但隨後哈爾科夫的民眾學會跟恐懼對抗,如今只想團結,擊退入侵者。他說:「我們的國家遭逢巨變,但我們會克服恐懼,贏得勝利。」

志願軍成員塞吉(Sergi)向中央社記者表示,雖然哈爾科夫是個講俄語的城市,部分居民在情感上認同俄羅斯,但是俄羅斯軍隊的暴行讓很多人毅然加入志願軍的行列。

在哈爾科夫市區一隅,記者訪問了烏克蘭志願軍的一名幹部。他只說了自己的名字,叫葉夫根(Yevgen),是克拉肯(Kraken)志願營的一個連長,綽號「維京人」(Viking)。他表示,大部分西方國家提供給烏克蘭的武器尚未到位,因此烏軍打得頗為吃力,但高昂的士氣以及戰爭發生在自己熟悉的家園,是烏克蘭擁有的優勢。

被問到覺得這場仗還要打多久,葉夫根說,「或許要等克林姆林宮易主」,也就是俄國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下台或死亡。他說,目前烏克蘭人所能做的就是繼續在戰場抗敵,保衛疆土。

在與記者的簡短訪談中,葉夫根也反映了基輔政府對於中國立場的態度。他說,烏克蘭不指望北京出手相助,只要不向俄羅斯提供武器就好。至於台灣和全世界從俄烏戰爭可以學到什麼?他回應說:「團結站在一起,為他們的土地挺身而出。」

俄烏戰爭勝負 牽動民主世界命運

烏克蘭勝利與否,攸關包括台灣在內的全球民主國家的前途。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和其他官員多次重申,烏克蘭抵抗俄軍入侵不僅是要保衛自己國家的領土與主權,也是在為歐洲乃至西方世界的民主而戰。

美國總統拜登曾說,這是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戰爭。在5月31日給紐約時報的投書中,他並指出,如果蒲亭政權不為它的行為付出沉重代價,「將會給其他有意侵略的人傳達訊息,表示他們也可以奪人土地、征服其他國家。這將使其他和平民主國家的生存受到威脅」。

在哈爾科夫自由廣場上,一位自稱身上流有俄羅斯人血液的居民把鈔票投入捐款箱,支持哈爾科夫的重建工作。他告訴記者說,這次的戰爭不是族裔之間的衝突,而是意識形態的衝突。

分类
一路风情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国际 编辑精选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第98天:俄軍狂炸北頓涅茨克 烏軍堅守 俄中止向荷蘭供氣 美將向烏提供更先進火箭系統

烏東北頓內茨克30日遭俄軍砲擊。(法新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6月1日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98天。俄羅斯軍隊已經控制了烏東城市北頓涅茨克(Severodonetsk)的大部分地區。據烏克蘭頓巴斯地區盧甘斯克州長說,該市70%被佔領,90%被摧毀,無法疏散居民。烏克蘭國防部副部長指出,莫斯科意圖包圍烏克蘭部隊,想要“大鍋燴”。

據法新社最新消息,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周二表示,烏克蘭軍隊在南部赫爾松附近取得了勝利,烏軍哈爾科夫地區不斷推進。澤連斯基表示,“儘管俄羅斯軍隊軍事裝備精良,但烏克蘭軍隊表現出極大的勇氣並一直掌控前線主動權。

俄羅斯媒體報導稱,中國方面要求只有在營運商能夠證明相關飛機在俄羅斯註册之前已在國外正式注銷的情況下使用的客機才可以飛入中國領空。今年3月,為了應對歐盟制裁,俄羅斯准許境內的外資客機在俄羅斯重新註册,引發飛機所有權爭議。

美國總統拜登證實,美國將向烏克蘭提供更先進的火箭系統。

法國記者弗雷德里克-勒克萊爾-伊姆霍夫(Frédéric Leclerc-Imhoff)5月30日在烏克蘭人道撤離行動中殉職後,被俄官媒和親俄盧甘斯克共和國官員描述為“涉嫌運送彈藥”的“僱傭軍”。他的母親發聲明斥俄羅斯官媒對他兒子的“抹黑”永遠無法得逞。

法國記者弗雷德里克-勒克萊爾-伊姆霍夫周一在盧甘斯克的人道撤離行動中被導彈碎片擊中身亡,年僅32歲。他是攝像記者,在法國BFMTV新聞電視頻道已工作6年。這是他第二次前往烏克蘭進行報道。法國反恐檢察官在法國外交部要求下,以“戰爭罪”對該案立案調查。

俄軍狂炸北頓涅茨克 烏軍堅守

該州長謝爾蓋-蓋達伊(Serguiï Gaïdaï)周三在其Telegram頻道上說,經過98天的戰爭,俄羅斯軍隊”現在控制了北頓涅茨克市的70%”。

儘管謝爾蓋-蓋達伊說,他們”沒有完全佔領”這座工業城市,但他似乎正在為這個城市的淪陷做準備。他說:”如果兩三天後俄羅斯人控制了北頓涅茨克,他們將在那裡安裝大炮和迫擊炮,並更密集地轟炸附近的利西昌斯克”,利西昌斯克與北頓涅茨克僅隔着一條頓涅茨河,據他說,由於利西昌斯克”位於高地上”,所以更難攻佔。

周二晚,盧甘斯克州長蓋達伊還說:俄軍”繼續破壞基礎設施和工業設施”,在前一天攻擊阿佐特化工廠時,一個硝酸罐被擊中。

自2014年盧甘斯克市本身被莫斯科支持的親俄分離主義分子佔領以來,北頓涅茨克市已成為烏克蘭當局的盧甘斯克地區行政首都。

烏克蘭總統沃洛基米爾-澤連斯基周二晚上說,俄羅斯軍隊對該市”不分青紅皂白”的打擊,包括對一家大型化工廠的打擊,”簡直是瘋了”。他補充說,”但在這樣一場戰爭的第97天,對於俄羅斯軍隊、俄羅斯指揮官、俄羅斯士兵來說,任何瘋狂都是他們絕對可以接受的”。

另一個頓巴斯地區,即頓涅茨克,也在俄羅斯的炮火之下。法新社記者周二在北頓涅茨克以西約80公里的斯洛維揚斯克(Sloviansk)看到被導彈摧毀的建築物,其中有3人死亡,6人受傷。

法新社還看到,周三,在與斯洛維揚斯克和北頓涅茨克等距的索萊達鎮(Soledar),一枚集束導彈襲擊造成至少一人死亡,兩人受傷。

據烏克蘭國防部副部長甘娜-馬爾亞爾(Ganna Malyar)說,莫斯科想 “包圍烏克蘭部隊,使局勢複雜化,以後用這些被包圍的部隊來訛詐我們,也就一般說的“大鍋燴”。

她周三在YouTube上說:”到目前為止,他們還沒有成功,因為烏克蘭軍隊正在以強大的力量進行抵抗。”她同時承認,俄羅斯軍隊 “在裝備、武器和人員數量方面具有優勢”。

分析人士說,如果俄羅斯人設法完成對北頓涅茨克-利塞昌斯克的包圍,他們便可以與更西邊的俄羅斯部隊聯繫起來,對頓巴斯的另一個烏克蘭行政首都克拉馬托爾斯克發動進攻。

烏軍堅守北頓內茨克 消秏俄羅斯戰力

烏克蘭北頓內茨克5月31日遭俄羅斯火箭襲擊,至少有8棟公寓受影響。

烏克蘭在北頓內茨克的守軍今天繼續抵抗俄軍全面進攻。這是開戰以來俄羅斯規模最大的地面攻擊行動之一,該市1/3至一半已落入俄軍之手。

西方軍事分析家稱,莫斯科已從其他前線抽調兵力和火力,集中在北頓內茨克,希望進攻這座工業小城能為俄羅斯帶來堪稱勝利的成果,實現其在烏東的宣示目標之一。

俄羅斯國家通訊社塔斯社(TASS)援引親莫斯科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領導人帕斯特爾奈克(Leonid Pasechnik)的話稱:「我們可以說,北頓內茨克的1/3已在我們控制下。」

他說,俄軍並未像他們希望的那樣迅速推進,並表示親莫斯科的部隊想「維護好這座城市的基礎設施」,且因顧及周圍的化工廠而行動緩慢。

北頓內茨克市長斯特約克(Oleksandr Stryuk)則表示,該市有一半已落入俄羅斯人手裡。他說:「很不幸…這城市已被一分為二。不過這城市仍在自衛,它仍是烏克蘭的。」他建議仍受困市內的人待在地窖裡。

烏克蘭表示,俄羅斯的無情轟炸已摧毀該市所有重要基礎設施,隨後一波波大規模地面攻擊造成大量人員傷亡。俄軍正朝市中心推進,但速度甚慢,且未成功包圍當地烏克蘭守軍。

盧甘斯克州(Luhansk)州長蓋戴(Serhiy Gaidai)告訴烏克蘭電視台,烏軍似乎沒有被包圍的風險,不過他們最終可能被迫撤退到北頓涅茨河(Siverskyi Donets River)對岸的孿生城市利西昌斯克(Lysychansk)。

斯特約克稱,撤離平民已不再可能。30日發生的一起攻擊事件,造成一名法國記者喪生後,當局取消疏散居民行動。

「挪威難民理事會」(Norwegian Refugee Council)長期派員在北頓內茨克從事救援工作,該機構秘書長艾基蘭(Jan Egeland)對當地受到的破壞感到「驚駭」。

「我們擔心該市仍受困於戰火的平民多達1萬2000人,無法獲得足夠的飲水、糧食、藥品或電力。幾近不間斷的轟炸迫使平民躲在防空洞和地下室避難,而對那些試圖逃出的人來說,機會很少。」

不過俄羅斯也為這場大規模戰鬥付出巨大代價,一些西方軍事專家表示,北頓內茨克戰役無論誰贏,都有可能損害到俄軍抵禦烏軍最終在其他地方展開反攻的能力。

華盛頓「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稱:「蒲亭正向(盧甘斯克)最後一個主要人口中心北頓內茨克投放人員和彈藥,彷彿拿下它就能為克里姆林宮贏得戰爭。他錯了。」

「北頓內茨克戰役結束時,無論哪一方控制這座城市,俄羅斯在作戰和戰略層面的攻勢皆可能已達到巔峰,讓烏克蘭有機會重啟作戰層面的反攻,將俄軍擊退。」

只要盧布:俄羅斯中止向荷蘭供氣

本週二(6月1日)俄羅斯最大能源公司之一的Gazprom(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中止了對荷蘭天然氣貿易商GasTerra的供貨。俄方此前已宣佈將走出這一步,理由是,荷蘭貿易商拒絕以盧布支付其4月份購款。

不久前,俄總統普丁下令,從4月1日起,西方買家必須在俄天然氣工業銀行開設特別賬戶,將歐元或美元購款兌換為盧布支付。荷蘭GasTerra 遵循歐盟的對俄制裁協議,拒絕採用這一莫斯科單方決定的新支付方式。歐盟指出,俄方新規意在繞開西方制裁。

荷蘭GasTerra 公司稱,原計劃購買俄方天然氣至今年10月,現已從其他供應商那裡訂購了20億立方米。

荷蘭經濟事務部發言人表示,俄方停止交貨未立即對市場供應構成威脅。德國聯邦能源網路機構也表示,到目前為止,尚未看到對德國和荷蘭供應安全的任何影響。

該機構在每日情況報告中說,由於停止輸送,北溪1號管道的天然氣流量預計將下降約10%,”根據現有訊息,這一減少的數量指向荷蘭市場。相關數量將經由其它渠道補夠。”   

俄羅斯天然氣公司現在也對丹麥關上了輸氣閥門。丹麥能源公司Orsted通報說,在拒絕以盧布付款後,6月1日,俄方中止向丹麥供應天然氣。該公司稱,此舉並不能直接威脅到丹麥的供應情況,因為,俄-丹之間並無直接輸氣管道。由此,丹麥仍有可能得到天然氣。不過,此後,將不得不在歐洲天然氣市場上更大規模購買。

在荷蘭之前,Gazprom已停止向波蘭、保加利亞和芬蘭供氣。這些國家均拒絕採用俄方規定的新付款方式。  

週二,在歐洲天然氣市場上,期貨價格攀升8.4%至每兆瓦時94歐元。不過,此價仍遠低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不久後於3月初達到的335歐元水準。

根據德國聯邦能源網路機構的每日通報,德國天然氣儲率目前為48.4%。歐洲存儲營運商在網路上提供的訊息顯示,4月5日以來,儲氣量高於提取量。直到最近幾乎完全空置的位於下薩克森州的德國最大儲氣設施,也在慢慢重新裝滿。

中國禁止被俄羅斯「國有化」的外國客機飛入領空

據俄羅斯RBK商業新聞電影片道報導,中國禁止被俄羅斯「沒收」的外資客機飛入中國領空。此前,為了防止受到制裁,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准許俄羅斯境內的外資客機在俄羅斯重新註册,但這一做法卻令這些飛機的所有權變得模糊。

今年2月,歐盟委員會表示,歐盟將禁止向俄羅斯航空公司出售任何飛機和設備。租賃公司則必須在3月底前終止與俄羅斯航空公司的合同。

據分析公司Cirium稱,俄羅斯公司有980架在役客機,其中777架是租賃的。其中三分之二,即515架噴氣機,估計市場價值約為100億美元,是由主要在愛爾蘭的外國公司租用的。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稱,3月,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了允許根據俄羅斯政府決定登記國內公司租賃的外國飛機的權利的相關法律。該項倡議旨在保留俄羅斯的航空公司中的外國飛機總量,以便在被制裁的情況下民航還能不間斷地營運。

俄羅斯RBK商業新聞電影片道報導成,中國航空監管機構上個月要求所有外國航空公司更新所有權訊息和其他細節。該機構表示,不能提供文件證明相關飛機在俄羅斯註册之前已在國外正式注銷的俄羅斯航空中巴士機被禁止進入中國領空。

中國民用航空局沒有立即做出回應。

中國官方雖然表示,中俄關係「上不封頂」,但是北京方面卻試圖與普京的戰爭保持距離。中國官方雖然批評西方對俄羅斯採取制裁,但由於擔心中國公司可能受到波及,似乎在避免採取可能被視為幫助莫斯科的措施。

拜登稱美國將向烏克蘭提供更先進火箭系統

美國總統拜登證實,美國將向烏克蘭提供更先進的火箭系統。

拜登在《紐約時報》撰文表示,決定向烏克蘭提供更先進的火箭系統和彈藥,令他們能夠在戰場上更精確打擊關鍵目標。

華府高級官員透露,在烏克蘭保證不會使用新一批武器攻擊俄羅斯境內後,美國向烏克蘭提供高機動火箭炮系統,可以準確擊中遠至80 公里的目標。

官員說,將於周三公布向烏克蘭提供新一批總值7億美元武器的詳細內容,當中還包括反火力雷達、空中偵察雷達、額外的標槍反坦克導彈及反裝甲武器。

拜登在文章中表示,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將通過外交途徑結束,但美國必須提供重要的武器和彈藥,讓烏克蘭在談判桌上擁有最高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