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不仁,萬類自生天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511)
艾 慧
造物不仁,萬類自生天。
江山不易,乾坤無常顏。
強者信強立命,弱者積弱由牽。
強可墮弱作,弱能致強磨。
誰言皇帝輪流坐,遑論運轉待來年。
豈知夢醒又暮一日,迭代夜晝間。
爭朝夕,競攀援。
獨主義,唯我道。
眾山盡覽時,足下已窮巔。
2024.10.16
凝望蒼穹的獨行者
——讀呂國英哲詩《造物不仁,萬類自生天》有感
天地不言語,萬物自生息。
讀呂國英先生的詩,如同觸摸一塊冷峻而溫熱的金石——表面刻著古老的智慧紋路,內裏卻流淌著屬於這個時代的熾熱血液。
詩起於“造物不仁”的蒼冷觀照。蒼穹之下,江山亙古不移,星斗卻每夜更易。這像極了我們身處的時代:規則永恆,表像無常。詩人一語道破天機:強弱從來不是定數,而是心念的選擇。信強者終將立命,畏弱者難免彷徨,其中藏著東方“反求諸己”的智慧,也回蕩著西方“人即自由”的哲思。
最妙處在“迭代”二字。古人歎“皇帝輪流做”,今人言“時代更迭快”,詩人卻將晨昏交替與文明演進並置——每一次醒來都是新的紀元,每一次暮色都是舊的告別。這種時空觀既古典又現代,讓人想起電腦世界的晝夜迭代,也暗合陰陽輪回的古老箴言。
而真正的詩眼落在最後:“眾山盡覽時,足下已窮巔”。當我們將“獨主義”作為火把,將“唯我道”當作羅盤,在爭朝夕的攀援之後,終會領悟——最高處的風景,不在遠山之外,而在站立之地。這種巔峰體驗,既是行動的結果,也是認知的開啟,恰如王陽明所言“知行合一”。
呂國英此詩,用十二行鑿開了一道時空裂隙。我們從中看見老子冷眼觀天的深邃,聽見尼采熱情命世的呐喊,更觸摸到當代人於激流中自立座標的勇毅。這或許就是哲詩的魅力:它不給出答案,只點燃思考的星火;它不說教人生,只展示生命本該有的磅礴氣象。
當萬千道理終歸於“足下”二字,我們忽然明瞭——最好的主義,是行走著的主義;最真的道,是正在腳下的道。
呂國英先生此作,堪稱一首獻給當代進取者的《意志頌》。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