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一日行記

晨光初綻,我已身在香江之畔。薄霧如輕紗,被東方的曙色一寸寸溫柔地裁開,染上淡淡的金邊。高樓林立的都市在晨曦中蘇醒,而我,已踏上了北上的路途。

正午的陽光灼灼,飛機巨大的銀翼穩穩地落在北京大興機場的跑道。舷窗外,是遼闊的華北平原。腳步匆匆,穿過人潮,心卻早已飛向更遠的北方。出口處,一眼便望見等候多時的友人,那熟悉的笑臉瞬間驅散了旅途的塵埃與陌生。沒有過多的寒暄,心意相通,只一句走!,便默契地驅車啟程,目標直指渤海之濱的北戴河。

車輪飛馳,掠過京畿的平原與漸起的丘陵。漫長的車程在友人的談笑風生間悄然流過。當窗外的景致漸漸染上傍晚的柔和光暈,導航提示著即將抵達目的地——海的氣息,仿佛已在空氣中醞釀。

剛駛下高速,進入北戴河地界,一座莊嚴肅穆的公安檢查站便矗立在眼前。戒備森嚴的氣氛,與想像中的海濱閒適略有不同。一位身著制服、英姿颯爽的女警走上前來,乾淨俐落地抬手敬禮。她要求我們搖下車窗,並打開車輛的後尾箱進行例行檢查。過程細緻而高效,她手持設備,對車內人員逐一進行拍照核驗。完成檢查後,她再次鄭重地向我們敬了個禮,臉上帶著職業而禮貌的微笑:感謝配合檢查。這短暫的插曲,如同進入這片特別區域的一道儀式感十足的閘門。

通過了檢查站,車輪再次輕快地轉動。不過片刻,北戴河特有的清新便再無遮攔地沁入肺腑。抵達下榻處時,暮色正溫柔地擁抱海濱。甫一下車,那股難以言喻的清新感更為強烈。這裏的空氣仿佛被海水反復淘洗過,帶著微鹹的潤澤,又浸潤著草木與泥土的芬芳,每一次呼吸都如同暢飲甘泉。氣候更是宜人,盛夏的暑氣在這裏被海風輕輕抹去,只留下恰到好處的舒爽涼意。

抬頭望去,天空飄著細密如織的雨絲。這雨,不是滂沱,也非迷蒙,是那樣一種錦錦之態——細密、輕柔、連綿不絕,恍若天上織女失手灑落的銀絲錦線,無聲地飄落。它們溫柔地拂過被海風輕撫的臉頰、鬢角,帶來一絲絲微涼的觸感,非但不惱人,反而將這海濱的暮色暈染得更加靜謐、空靈。遠處,海浪輕拍沙灘的韻律隱隱傳來。

環顧四周,遠山如黛,層巒疊嶂,在雨霧中若隱若現,愈發顯得青翠而朦朧。它們靜默地排列在蜿蜒的海岸線旁,宛如一道天然的翠屏,將這避暑勝地溫柔環抱。暑氣在此刻消散無形,連高速出口那短暫的一絲緊繃也徹底融化。唯有眼前這海天相接的空曠、雨後山巒的清新,以及細雨拂面的溫柔,徹底滌蕩著遠道而來的僕僕風塵。從香江的晨光熹微,到華北的烈日當空,穿越高速路口的安檢插曲,直至此刻渤海之濱的細雨微瀾、山海清嘉,一日千里,終抵這一方清涼世界。

賦詩二首:

#《晨起香港出發往北戴河》

樓林初醒曙微浮,
千裏啟程雲作舟。
暫別香江炎暑氣,
卻向沙鷗翅底收。

 

#《京港一日奔海記》

 

拂曉香江曙色裁,

午晴銀翼破雲層。

煙塵路接故人迎,

直指滄波萬里程。

 

海風梳晚覺潮生,

細雨如錦撫鬢清。

避暑名灣暑自輕,

千峰列岸碧空橫。

 

注:通過香江曙色裁銀翼破雲層的意象對比,展現晨昏交替、空間跨越的詩意旅程。後兩聯以海風梳晚”“細雨如錦的細膩筆觸,勾勒北戴河雨霧交織的清涼之境,末句千峰列岸更以闊大視角收束,將避暑勝地的空靈氣象盡收筆底。

 

作者:曾曉輝,天體物理學博士、雕塑家,中華報業集團及中華時報傳媒集團創辦人。他於2000年創辦廣州新世紀藝術研究院,2009年在香港創辦《中華時報》,2012年創辦《中華新聞通訊社》和《中華攝影報》,並於2017年在倫敦創辦英國《中華時報》。他還是《中華電視》及世界華人流行音樂聯合會的創始人之一。

目前,曾博士擔任香港美術學院及香港藝術研究院的教授與院長,同時擔任粵港澳大灣區藝術聯合會主席、中華科技協會和世界監督學會會長,以及多所大學的兼職教授。他曾在中國大陸的相關機構(包括廣州市政府、廣州馬會、廣東省鐵路監理、廣東省演出協會、廣東省南越國文化研究院)等擔任高級職務。其藝術作品廣泛分佈於全球,已被多家美術館和博物館收藏。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