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札記:靈光褶痕——高原圖騰的肉身敘事

陽光篩過雲層,溫柔地灑在昆明的肩頭。匆忙的步履之間,竟意外收獲了壹份沈甸甸的饋贈——昆明市委宣傳部所贈《雲南映象》的入場券。這方以肢體語言寫就的雲南史詩,由著名舞蹈家楊麗萍傾盡心力鍛冶而成,宛如高原上壹朵被神靈點化過的奇葩,悄然綻放于舞台中央。

暮色漸合,舞台仿佛自幽暗中蘇醒。燈光如星雨灑落,六百余支光束交織成壹片迷離的幻境;六百多套純手工的民族織繡華裳,便是大地肌膚上繁複而瑰麗的紋路——彜族的熾烈、苗族的靈秀、藏族的奔放、傣族的柔曼、白族的素雅、哈尼族的拙樸……每壹針壹線都纏繞著祖先的呼吸,色彩交織成流淌的生命長河。更令人心魂震顫的,是那舞台上質樸的村民演員。他們以身體爲筆,虔誠摹寫螞蟻的跋涉、青蛙的翻身。這並非技藝的炫耀,而是血脈深處沈睡的原始密碼被喚醒;俯仰之間,舞姿如草木破土,如蟲鳥低語,傳遞著生命初始的洪荒之力。陳凱歌、張紀中、敬壹丹等名流曾盛贊其爲“舞台上的民間歌舞藝術博物館”——這舞台,原來是壹卷被血肉供奉的無字天書,壹場靈光褶痕間的高原圖騰,以肉身進行的磅礴敘事。

此情此景,凝成詩魄:

七律·觀《雲映》感懷兼酬春城故舊

靈光褶處舞痕稠,赤壤圖騰脈自流。

百衲飛霞星鬥碎,群靈蹈火鼓燈浮。

政聲初振環瀛志,茶酽重溫廿載秋。

俯仰通神何待譯?雲裳襟抱即方舟!

此時若追溯這縷因緣,目光須投向陳娟女士。這位自香港中聯辦來昆明挂職的市政府副秘書長,知我剛自騰沖返昆,便用心牽線,玉成了今日之會。海埂會堂裏,昆明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徐曉梅女士于百忙會議中抽身而出,攜同與會的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韓建穎、市新聞辦副主任李林,以及挂職市政府副秘書長陳娟女士。茶杯輕響間,我們交談深入細致,話題如溪流般自然流淌至文化藝術交流及“文化出海”拓展東南亞業務的廣闊天地。言語的微光閃爍在衆人眼底,共識在交流中凝聚:這源自肌骨、深烙圖騰的民族瑰寶,其磅礴的生命力與獨特的美學,正是“文化出海”最深沈、最動人的資本,仿佛已映照出其越過重洋的壯闊航程。**此即詩中“政聲初振環瀛志”之所本——當共識如星火,點燃了文化遠航的燈塔。

午後的茶香猶在唇齒間萦繞,暮色將合之際,昆明理工大學的齊教授翩然而至我下榻的洲際酒店。時光回溯近二十載,我們初識于昆明舉辦的東盟論壇,同爲台上剖陳己見的演講嘉賓;2018年,她亦曾遠赴我辦的“國際城市文化論壇”。這份因思想碰撞而結下的情誼,在歲月長河中靜水深流。她知我途經昆明,特意撥冗前來探望。壹盞清茶續上前緣,談興正濃處,又移步共進晚餐。然而,《雲南映象》開演的時辰漸近,縱有千言萬語,亦只得在珍重聲中匆匆話別。這份故交的暖意,與稍後舞台上那源自土地的震撼,在昆明的夜色裏交織成別樣的溫潤與磅礴。“茶酽重溫廿載秋”——詩句如琥珀,封存了這盞清茶的暖意與廿載光陰的醇厚。

幕落人寂,心潮卻依舊在悄然澎湃。那源自泥土深處、自然靈性的舞姿,分明是奔湧于血脈之中不朽的古老回聲。當我們在雲端構建文化輸出的宏圖時,舞台上的村民正用沾著泥土的赤腳踏出最古老的地圖——那樸拙的姿態已然證明,文化之河所以奔流不息,正是因爲它始終未曾斷開與大地母體臍帶般深沈的連接。如同詩中所悟:“俯仰通神何待譯?” 這源自高原、根植赤壤的生命印記與圖騰崇拜(靈光褶痕,赤壤圖騰),其本真的力量、通靈的虔誠(俯仰通神),早已超越語言的藩籬,成爲直抵靈魂的普世密碼(何待譯)。

這在褶痕中閃耀的靈光,這以肉身銘刻的圖騰敘事,正默默穿透所有語言的藩籬,成爲我們走向世界時最深沈、最不可替代的通行證。當血脈的鼓點與高原的脈動同頻,當瑰麗的雲裳承載開放的襟抱——生命以本真爲語系,自能撼動環宇;這融彙了靈光、褶痕、圖騰、血肉的磅礴存在,便是承載我們駛向未來的“雲裳襟抱即方舟”!

高原的脈動,在每壹個虔誠的俯仰間,永恒不息。

2025.7.18夜于昆明洲際酒店

 

作者曾曉輝博士簡介:

曾曉輝博士(1968-),廣東龍川人。獲南京大學天體物理學博士學位後轉向藝術,師從雕塑泰斗潘鶴及油畫家郭紹綱教授。

2000年創立廣州新世紀藝術研究院。2009年在香港創辦《中華時報》(現為全球華人主流媒體),並陸續拓展《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攝影報》及英國《中華時報》。聯合發起《中華電視》及世界華人流行音樂聯合會。

現任香港美術學院及香港藝術研究院院長、多所大學教授,並任粵港澳大灣區藝術聯合會主席、中華科技協會會長、世界監督學會會長等職。學術著作豐富(藝術理論與歷史)。雕塑創作富人文關懷,作品獲全球多家美術館、藝術館典藏。積極參與國內外文旅規劃(如張家界、賀蘭山、上海及大阪世博會等)。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