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英:強人忍辱負重

強人忍辱負重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341

 

 

強人忍辱負重,弱者眥睚必報。

富積和惠共贏,窮愈銖鎦盡較。

2023.09.13

 

十六字箴言:洞穿貧富強弱的精神密碼

——呂國英哲詩《強弱富窮》品鑒

 

呂國英先生十六字哲詩,如一道犀利的閃電,劃破世俗迷障,將人性格局的本質赤裸呈現。這四組精煉的意象,構成兩對驚心動魄的對照,直指人心深處那決定貧富強弱分野的精神密碼。

 

強與弱的對峙,是格局的較量

強人忍辱負重”,寥寥五字勾勒出大器之姿——那千斤重壓下的脊樑不折,百般屈辱中的目光如炬,是勾踐臥薪嚐膽的堅韌,亦是韓信胯下之辱的遠謀。反觀“弱者眥睚必報”,卻將靈魂困於針尖之地。一絲輕慢、半句閑言,皆成燎原之火,終在狹隘的報復迴圈中耗盡心力,恰如莎翁筆下麥克白因猜忌而墮入深淵。強非天生神力,弱亦非命定卑微,分野只在面對世界之“辱”時,是將其化為登高階梯,還是沉淪枷鎖。

 

富與窮的鴻溝,是境界的投射

 

富積和惠共贏”,此言財富積累的真諦,非錙銖必較的算計,而是如江河彙聚般包容。它深諳“財散人聚”的古老智慧,在互利共生中拓展疆域,如春秋巨賈範蠡三散家財反得天下富。再看“窮愈銖鏢盡較”,貧窮不僅囿於物質匱乏,更深陷精神的泥沼。每一枚銅錢皆成心魔,每一次交易皆成戰場,在無盡的算計中,生命的格局日益逼仄,如巴爾扎克筆下葛朗臺,黃金囚籠終成靈魂墓穴。富者精神豐饒故能海納百川,窮者心靈枯竭只得困守孤島。

 

呂國英此詩如照妖鏡,映照出人性幽微——真正的強弱貧富,首先是一場靈魂的博弈。它無情揭示:所謂弱者之“弱”,常在氣度之窄;所謂窮者之“窮”,常在胸襟之狹。那“眥睚必報”的戾氣與“銖鏢盡較”的窘迫,恰是自我束縛的沉重鎖鏈。而強者與富者的超越,正在於掙脫小我恩怨的泥淖,以“忍辱”之韌性與“共贏”之智慧,走向更遼闊的精神高地。

 

十六字箴言,字字如金石擲地,既是冷峻的警世洪鐘,亦是溫暖的破局密鑰。它昭示我們:欲脫弱境窮途,必先打破心靈牢籠。當靈魂不再為浮塵所蔽,當胸懷能容江海之闊,那強者的擔當與富者的氣象,便已在精神疆土中悄然生長。此乃呂國英先生以哲思詩筆,為世人鐫刻的永恆啟示。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十餘部、藝術評論上百篇,撰著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