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1095天:烏克蘭苦戰3年 支持者上華府街頭籲勿讓烏國成棄子,川普:美國希望拿回軍援烏克蘭資金,傳澤倫斯基尚未準備好簽署美烏礦產協議

編按:2025年2月24日,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三週年的日子。俄羅斯總統普京無視全球譴責和多國制裁,2022年2月24日逕行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作戰,開啟戰爭,引發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為慘烈的戰爭,它不僅涉及烏克蘭的存亡與俄國的命運,也被視為一場民主與專制的決戰,戰爭導致雙方上百萬人死亡,並引發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大的難民危機。普京親自指揮部署的這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經進入第1095天。

烏克蘭敖德薩巿1棟建築19日遭俄羅斯無人機攻擊。(路透社)

在烏克蘭戰爭三週年之際,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繼續共同推出專題,以饗讀者,從各個方面探討,讓大家瞭解俄烏戰爭怎麼發展、結局如何和這個21世紀的重大事件。

俄羅斯無人機襲擊烏克蘭,俄羅斯進攻烏克蘭,地點位於烏克蘭利沃夫郊區(路透社)

2025年2月23日最新進展:

  • 烏克蘭當局稱,俄羅斯無人機襲擊基輔東部鮑里斯波爾區一處十字路口,導致一名鐵路工人死亡,無人機碎片落入首都內的一棟建築。
  • 基輔市長維塔利·克里琴科表示,無人機碎片落在該市西部索洛米揚斯基區的私人住宅上,砸碎窗戶,引發大火,火災很快就被撲滅。沒有人員傷亡。
  • 扎波羅熱州南部州長表示,俄羅斯軍隊用導引炸彈襲擊了胡利亞波爾鎮,造成三人受傷。週四,胡利亞波爾以西的一個村莊遭到襲擊,一人死亡。
美烏緊張局勢加劇,烏克蘭平民仍抱持希望【英文影片】

政治與外交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表示,他正設法拿回為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入侵所送出的數十億美元。

  • 美國總統川普改變了立場,稱俄羅斯確實入侵了烏克蘭,基輔很快就會與華盛頓簽署礦產協議,作為結束戰爭的努力的一部分。他本週稍早指責烏克蘭挑起了衝突。
  • 德國政壇人士今天在大選前夕進行最後拉票,儘管這次關鍵選舉極右勢力急遽崛起,但保守派仍被看好取得勝利。法新社報導,明天大選正值歐洲和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動盪之際。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接觸,讓西方國家在烏克蘭戰爭問題的立場不再統一。
  • 消息人士今天告訴法新社,儘管美國官員與總統川普一再施壓,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尚未準備好」與美簽署礦產協議。另外,川普喊話要把援烏的資金拿回來。
  • 川普也表示,烏克蘭沒有任何籌碼,他敦促基輔簽署一項關鍵礦產協議,而華盛頓則尋求就結束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進行談判。
  •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另一場聲明中表示,烏克蘭和美國團隊正在起草一份協議草案,他表示,這份協議將有一個「公平的結果」。
  • 在與包括德國和波蘭在內的盟國領導人交談後,澤連斯基表示,歐洲必須「做更多」才能實現和平。
  • 德國表示,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和澤連斯基在電話中一致認為,烏克蘭必須在和平談判中佔有一席之地。
  • 波蘭總統安德烈杜達敦促澤連斯基保持冷靜並與川普保持建設性的合作。根據波蘭國家通訊社PAP 報道,杜達將於週六在華盛頓會見川普。
  • 三位知情人士告訴路透社,美國談判人員向基輔施壓,要求烏克蘭的關鍵礦產,這提出了切斷該國對伊隆馬斯克至關重要的星鏈衛星網路系統存取權的可能性。

法律

  • 波蘭法院判處一名烏克蘭男子八年監禁,罪名是代表俄羅斯策劃破壞性攻擊。這名51 歲的男子名叫謝爾蓋·S。他被判定為犯罪集團成員,該集團曾為外國秘密機構準備破壞行為。

國際反應:

川普:美國希望拿回軍援烏克蘭資金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表示,他正設法拿回為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入侵所送出的數十億美元。

川普在華盛頓附近的保守政治行動會議(Conservative Political Action Conference)對與會者表示:「我正在嘗試要回這筆錢,或者確保它能夠獲得保障。」

川普上個月宣誓就職以來,顛覆了美國的外交政策,一方面向俄羅斯釋放外交善意,另一方面要求烏克蘭交出稀有礦產,作為他們自前總統拜登政府獲得的戰時援助的回報。

「我們提供這麼多資金,我希望他們能給我們一些回報。我們要求的是稀土和石油,任何我們能拿到的東西。」

「我們會拿回我們的錢,因為這根本不公平。我們等著看吧,但我認為我們即將達成協議,最好是快了,因為這情況實在太糟糕了。」

傳澤倫斯基尚未準備好簽署美烏礦產協議

消息人士今天告訴法新社,儘管美國官員與總統川普一再施壓,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尚未準備好」與美簽署礦產協議。

川普上個月宣誓就職以來,顛覆了美國的外交政策,一方面向俄羅斯釋放外交善意,另一方面要求烏克蘭交出稀有礦產,作為他們自前總統拜登政府獲得的戰時援助的回報。

川普的俄烏問題特使凱洛格(Keith Kellogg)今天表示,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明白與美國簽署協議「至關重要」,但一名烏克蘭消息人士告訴法新社,基輔需要先取得承諾。

一名知悉內情的消息人士表示:「就目前草案形式來說,總統尚未準備好接受,我們仍在設法進行修改並增加建設性內容。」


挺烏克蘭的民眾及烏克蘭旅美社群成員22日在華府集結,紀念烏克蘭戰爭3週年。主辦單位評估應有5000人參與,但實際到場人數不如預期。中央社記者鍾佑貞華盛頓攝

烏克蘭苦戰3年 支持者上華府街頭籲勿讓烏國成棄子

烏克蘭戰爭將屆3年,挺烏民眾今天在華府集結聲援。現場東歐旗幟飄揚,人數卻明顯低於預期。有民眾憂心烏克蘭終成棄子,也有人將現勢與台灣連結,強調任何協議都不能在當事方缺席下達成,才能確保恆久和平。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成為歐洲自二戰以來死傷最慘重的衝突,如今國際援助和軍事供給逐漸減緩,烏克蘭比3年前開戰時要更加脆弱。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間的緊張更在本週白熱化,川普昨天抨擊澤倫斯基3年來對化解衝突毫無貢獻,指澤倫斯基沒有籌碼,有沒有他參與停戰談判根本不重要。

近千名挺烏克蘭的民眾及烏克蘭旅美社群成員下午於林肯紀念堂(Lincoln Memorial)前集結,紀念俄烏戰爭3週年。烏克蘭駐美大使瑪卡羅娃(Oksana Markarova)及立陶宛駐美大使普蕾皮特(Audra Plepytė)等輪番上台演說。

他們的發言瀰漫對美國暫停援助的焦慮,強調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讓烏克蘭得以奇襲俄羅斯黑海艦隊,立下戰功,「每一分美援都很值得」。台下聆聽的民眾則是不滿美國與俄羅斯已就終戰展開會談,但烏克蘭和歐洲國家被排除在外,認為這無益止戰,反而可能在未來引爆另一場衝突。

33歲的軟體工程師萊亞(Leya)對中央社表示,美國必須繼續支持烏克蘭,不能接受任何削弱烏克蘭主權的和平協議。

「如果我們與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達成協議而未考慮烏克蘭,那將是對烏克蘭主權的嚴重侵害,這樣的決定將在數年後導致另一場戰爭」。

她說,烏克蘭已經喪失軍事優勢,犧牲了太多。如果這場戰爭的努力付諸東流,將無法令人接受。

大半輩子在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工作,近年才退休的納溫(Robert Navin)形容川普這幾天對烏克蘭的發言「令人震驚」。他得知記者來自台灣後表示,美國與俄羅斯談的止戰協議非常重要,如果中國將局勢解讀為「對攻擊台灣的默許」,那將是極其危險的。

「無論是關於台灣還是烏克蘭,任何協議都不能在關鍵當事方缺席的情況下達成,這是確保恆久和平的唯一方式」。

主辦單位之一「團結助烏克蘭」(United Help Ukraine,暫譯)的烏克蘭裔媒體公關馬萊(Orest Mahlay)坦言,過去幾週美國政府的言論確實讓烏克蘭社群憂心。

他表示,希望在接下來的幾週內,川普政府以及美國兩黨政治人物能夠聆聽烏克蘭心聲,並理解為何在這個關鍵時刻持續支持烏克蘭符合美國最佳利益。

3名外交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烏克蘭戰爭屆滿3週年之際,美國將拒絕共同起草一份力挺烏克蘭領土完整、再次要求俄羅斯撤軍的聯合國決議案。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昨天並未證實報導,只發布聲明預告,美國24日將向聯合國提出「具有里程碑意義」又符合川普觀點的決議案。盧比歐呼籲全體會員國支持,以規劃通往和平的道路。

來源:中央社

美烏礦產協議談判有進展,澤連斯基:兩國或在「幾小時內」簽協議

烏克蘭與美國在關鍵礦產協議問題上的僵局出現了鬆動的跡象。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週五晚間表示,美國與烏克蘭官員有可能在幾個小時內簽署這項協議。

川普政府官員上星期向基輔提出一項讓美國擁有烏克蘭50%關鍵礦產資源以補償美國對烏克蘭援助的方案,但這項提議當時遭到澤連斯基的拒絕。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週六(2月22日)報道說,美方認為這項提議對推動結束歷時三年的俄烏戰爭的努力至關重要。

澤倫斯基在週五(2月21日)晚間的視訊談話中表示,美國和烏克蘭的談判人員正在就起草這項協議進行磋商,而此舉暗示雙方可能很快就可以簽署協議。

「這是一項可以加強我們關係的協議,關鍵是要擬定細節,以確保其有效性,」《每日郵報》引述澤連斯基的話說。 “我期待其結果,一個公正的結果。”

每日郵報說,澤連斯基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似乎已經發生180度令人震驚的變化,並將其稱為“投降”,因為澤連斯基上週在拒絕美方提議時曾明確表示,“我不能出賣我的國家。”

川普總統本人週五晚間在白宮也證實,美烏官員正在就礦產協議進行談判。

「我們要簽一項協議,但願在未來很短時間內,」川普說。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的話說,協議最快可能在星期六簽署。詳細的條款外界並不清楚,但川普希望烏克蘭將價值5,000億美元的關鍵礦產轉讓給美國,以換取美國繼續對基輔提供軍援。

有媒體報導說,澤連斯基上週拒絕美國的提議曾讓川普感到氣憤,他也曾威脅要徹底斷絕美國對烏克蘭的資金援助。

另據路透社報道,美方談判人員還威脅說,如果基輔不同意簽署礦產協議,美國可能切斷向烏克蘭提供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星鏈(Starlink)服務,而烏克蘭的軍用和民用通訊都嚴重依賴這一系統。

「烏克蘭靠星鏈運轉。他們將其視為北極星,」一位消息人士對路透社說。 “失去星鏈…會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澤連斯基曾在短短一周之內與幾乎整個川普核心團隊舉行了會晤,其中包括與川普本人通電話,與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國務卿馬爾科·盧比奧(Marco Rubio)、財政部長斯考特·貝森特(Scot Bessent)以及白宮國家安全顧問邁克·沃爾茲(Mike Waltz)先舉行後會談。

但是澤連斯基在礦產協議問題上的強硬態度卻讓美方感到非常失望。川普甚至在社媒上貼文稱澤連斯基是個「獨裁者」。

根據美國網路媒體《政治》(Politico)報道,澤連斯基在礦產協議上回心轉意可能與川普的烏克蘭特使基斯·凱洛格(Keith Kellogg)與其會晤有關。凱洛格星期四會晤了澤連斯基,並且對他多有讚譽,稱他為“勇敢的領導人”。

川普週五稍早一度稱凱洛格過於親近澤連斯基,但後來又讚揚他的努力「恢復了希望」。

與烏克蘭政府關係密切的人士向媒體透露,凱洛格與澤連斯基相處了三天,並且在烏克蘭媒體上一再誇獎澤連斯基,最終為促成礦產協議發揮了「重要作用」。

紐約時報在報道中指出,澤連斯基在礦產協議上回心轉意與川普對基輔施加的長達一周的巨大壓力有關,他甚至一度表示要與俄羅斯合作結束烏克蘭戰爭。

烏克蘭擁有包括稀土在內的大量關鍵礦產資源,而美國在與中國的戰略競爭中又急需這些關鍵礦產資源。

媒體報道:

烏克蘭戰爭三週年,那些在烏克蘭前線的華人和中國人

“自由人”弗里曼:“烏克蘭不能輸”

「我覺得我的生命是跟烏克蘭是連在一塊的。…從價值觀的角度來考量,我覺得烏克蘭不能輸這場戰爭。如果輸了的話,不只是烏克人,包括歐洲人、美國人,包括那些為了基本人權而抗爭的這些中國人都會受苦。」烏克蘭戰爭三週年,39歲的阿提克斯·弗里曼(Atticus Freeman)這樣參戰的原因告訴他。

弗里曼目前在烏克蘭軍隊當技術兵,是出生於中國的美籍華人。 2023年1月,在中國感到人身安全受到威脅的弗里曼來到了美國,後來參加美國海軍,併入了美國籍,也把自己的名字正式改成“弗里曼”–自由人。 2024年4月,佛里曼到達烏克蘭,報名參軍, 成了後勤技術兵。

弗里曼告訴美國之音,從烏克蘭戰爭第一天開始,當時在上海就開始想辦法在支持烏克蘭。他說,在來烏克蘭之前,他已經捐過三台iPad、兩個無人機,以及一些捐款給烏克蘭。

「我出生在中國,遭受了集權政府的審查、監控、打壓,沒有言論自由,被『喝茶』。無比強大的獨裁強權對人民的壓制,我是深有體會的。我不希望烏克蘭戰敗,不希望烏克蘭人也要遭受奴役,再經歷這樣的生活,因為他們剛從前蘇聯獨立出來,弗里曼來說

弗里曼曾在北大讀哲學,之後在出版社工作。他說,他曾打算在中國大陸出版龍應台的講述國共內戰的歷史的《大江大海1949》,但被告知此書是「反動」書籍,不能在大陸出版,只能出歌頌中國政府的書。他告訴美國之音,他的朋友因為寫回憶八九六四的文章,社群媒體帳號被封。他自己也因類似原因被中國的「國保」人員約談。

弗里曼說,在到烏克蘭之前在蘋果工作,薪水比在烏克蘭賺的多得多。他也表示,來烏克蘭的外國兵裡邊美國人是最多的。他說,很多人是為了捍衛價值而來。

「我沒有見到任何一個美國人是為了錢而來烏克蘭的,都是為了捍衛價值觀,就是我們不能讓烏克蘭輸,不能讓自由民主的一方輸。當我拿到美國護照後,我發現我不需要任何的簽證,就可以來烏克蘭。加上我自己有一些技能可以幫到烏克蘭,於是就在網上填寫的了參加烏克蘭軍隊的報名表。

第一個為烏克蘭犧牲的中國人彭陳亮–朋友眼中的他

在烏克蘭參戰之前,弗里曼在油管(YouTube)上做節目,支持烏克蘭人的抗爭,也因此認識了烏克蘭領土防衛國際軍團中第一個為烏克蘭犧牲的中國籍的士兵彭陳亮。 2024年11月4日,剛過30歲生日的彭陳亮在戰鬥中被彈片擊中,遺體至今仍留在戰場上。

彭陳亮的犧牲後,中國和俄羅斯的報道對他進行了抹黑。弗里曼對此非常憤怒。他告訴美國之音:「俄羅斯那邊先發了彭陳亮戰亡的消息,中國也有報道,都是侮辱性的報道。看之後,我就有點陳亮戰亡的消息,中國也有報道,都是侮辱性的報道。看之後,我就有點民族主義者,因為他們在污衊彭陳亮,說他是一個僱傭兵,是一個台灣人,是一個極端民族主義者,用這種字眼受不了他。」

弗里曼說彭陳亮是他心中的英雄。 「後來,他(彭陳亮)成為我最佩服的人。我只是一個很普通的人,會害怕會擔憂。阿亮也會害怕,但即使害怕,他還會去選擇承擔責任。”

弗里曼眼裡的彭陳亮是熱愛生活的「話癆」–喜歡做飯,愛看電影,熱愛軍事,崇尚自由民主普世價值。

他說:「我們一塊吃一塊住一塊報名參軍。他是一個話癆,一個很熱愛生活的人,喜歡做飯、旅行、剪輯視頻,他剪視頻的技術很好。2024年7月10日,我們終於進入兵營,一塊訓練。我們剪視頻的技術很好。2024年7月10日,我們終於進入兵營,一塊訓練。我們都知道最後一次見面是9月29日。那天他決定要在國際軍團面對面,一隻軍隊面前的最危險的步兵,但我們都知道了最危險的軍事軍團。步兵。

因為職位的不同,他和彭陳亮後來分開了,但仍然每天聯絡。佛里曼告訴美國之音,彭陳亮到烏克蘭參戰的經驗比較曲折。

根據弗里曼的介紹,彭陳亮是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開遠市人。離開中國前,他最後一份工作是無人機老師,每個月有五千左右的收入,住在家裡,也不用繳房租,日子過得很愜意。因為在推特上發了一些反對俄羅斯侵略,說普丁是戰犯,反對中共,支持烏克蘭的內容,彭陳亮被中共當局逮捕,以「尋挑釁滋事罪」關了他七個月。

弗里曼說,因為嚮往自由,希望對烏克蘭人民的抗戰做出貢獻,彭陳亮輾轉來到了烏克蘭。他說,彭陳亮曾經到美國屬地的塞班島在一個美國退伍軍人辦的美國軍事訓練班(步兵訓練班)進行了軍事訓練。因為戰爭,從中國到烏克蘭的民間航班停飛,彭陳亮只好在波蘭停留了一陣,其間還被人騙走了錢財。

「戰爭非常殘酷,彭陳亮參軍,與我們並肩作戰不到4個月,就永遠離開了我們。面對俄軍的猛烈攻勢,他戰鬥到了最後一刻,」弗里曼說。他說,彭陳亮本來可以不出最後一次的任務,但是,他想向新的單位證明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務。 「他知道自己可能會陣亡,他還是會去做。而且他在出這次任務之前,把後事交代妥當了,包括讓我做什麼,讓其他人做什麼呀,都交代得非常妥當。」弗里曼語帶哽噎地說。

彭陳亮在曾經錄過一個視頻遺囑中說:「如果我哪天遭遇不測,我永遠的身上蓋的就是這個旗幟(中華民國國旗),五星紅旗不代表我,只有青天白日滿地紅能代表我。或許能蓋上烏克蘭的國旗。我們為的是自由而戰,為台灣的是民主而戰,所以我們也是開國的 我會繼續向共產黨作戰,我們的目標是必須跟(中國)共產黨幹到底。

佛里曼和戰友們依照彭陳亮的遺囑,在基輔獨立廣場上擺放他的照片,把他的照片擺放在中華民國國旗旁,擺放在已犧牲的台灣籍戰友曾聖光和吳中達的照片旁。弗里曼說,彭陳亮希望自己的遺體留在烏克蘭,留在利沃夫,因為這是他和女友認識的地方。

弗里曼表示,彭陳亮過世後,透過彭陳亮的YouTube頻道聯絡他,想到烏克蘭參加國際軍團的中國人不下50個,來來走走的中國兵大概30多個。 「就等於阿亮影響、激勵了許多中國的年輕人過來烏克蘭想參軍,保衛普世價值、保衛自由民主、保衛人權。這也是阿亮來烏克蘭的目的,他的理想。」佛里曼說。

弗里曼在一則給美國之音的影片中說,“他在視頻遺囑中說,我們是為自由而戰,為民主而戰,這也是為所有人的基本人權而戰。在他陣亡的當下,這個目標依然會指引我們前進!”

香港人愛德溫:我來烏克蘭是來打共產黨的

不願意透露全名的愛德溫是個來自香港的戰士,50歲,在烏克蘭的海軍陸戰隊服役。戰前是機器修理師。他說,因為看到中共在2014年至2019年在香港一步步實施獨裁和鎮壓,他希望打擊共產黨。愛德溫曾參加香港的「反送中」遊行,曾經與香港的警察發生衝突,並被逮捕。

愛德溫在戰鬥的間隙接受了美國之音的訪問。他說,他剛到烏克蘭的時候,在一個人道組織工作了一年多,之後跟隨烏克蘭國際軍團在卡爾哥夫參戰,後來入了烏克蘭陸軍,之後轉入了烏克蘭海軍陸戰隊重新訓練,再次參戰。

愛德溫告訴美國之音說:“我來烏克蘭是來打共產黨的。普丁是一個獨裁者,澤連斯基是一個施行自由民主,保護國家獨立和人民利益的一個總統。”

他說,他每次出去執行任務,都不知道自己能否活著回來。但是,他對戰爭的結束抱持信心。他說, 他相信半年後會停戰,因為俄羅斯沒有錢繼續打仗了。 “我退役後想做戰地記者。我曾經在烏克蘭當過兵,不能回香港,因為會違反香港國安法23條。”

他說,他希望中國共產黨倒台,這樣他就可以回香港了。他最愛香港。

陪烏克蘭度過難關,推翻中共邪惡統治

來自山東的伊凡(化名)今年45歲,以前在國內做建築工程,開公司,2024年10月到烏克蘭敖德薩,他告訴美國之音,他將在烏克蘭軍隊服役,和侵略的俄軍作戰,希望陪烏克蘭一起度過難關。

歐彭納韓(Opener Han)2024年底來到烏克蘭,他告訴美國之音:「我希望參軍,拿起武器的打敗俄羅斯侵略軍,進而推翻獨裁的俄羅斯普丁集團和更邪惡獨裁的中共統治集團。蘇聯解體後,烏克蘭開始了自由民主之旅,不幸的是又遭受了俄羅斯野蠻的中共統治集團。蘇聯解體後,烏克蘭開始了自由民主之旅,不幸的是又遭受了俄羅斯野蠻的中共統治集團。的國家。

他說,烏克蘭戰爭結束以後,如果他得以倖存,他會選擇回到中國。 「開闢第二戰線,運用我在烏克蘭戰爭中學到的一些技能,努力推翻中共邪惡統治集團,畢竟這才是我的終極目標。」韓說。

生活在烏克蘭的中國人:支持烏克蘭抵禦侵略

烏克蘭戰爭三週年之際,有更多的中國人住在烏克蘭。雖然他們沒有去前線,但以自己的方式支持烏克蘭抵禦俄羅斯的侵略,美國之音採訪了其中的三位。

來自中國的熱尼亞,2002年來烏克蘭留學,在烏克蘭生活了20多年,現在在烏克蘭當中文教師。她說,自己的孩子就是烏克蘭人。她告訴美國之音,她常常被烏克蘭人感動。

她說:“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時我們逃難到文尼察,當地人免費為我們提供住宿和食物,讓我們非常感動。有一次兒子去街上,鄰居知道我們家是逃難過來的,我兒子回家時兩隻手捧著鄰居送給他的各種食物滿滿一大堆。”

她告訴美國之音,她有一位多年的烏克蘭好朋友,夫妻倆都從事醫療事業,丈夫在外國藥業公司擔任高階主管,妻子在兒童醫院擔任醫生。戰爭爆發時,他把妻子和他的兩個女兒送去波蘭,辭去自己的工作,然後去報名參軍。

“他的孩子不理解,問他為什麼把她們送走?為什麼去參軍?他說,我去參軍就是希望你們能有一天早日回來!”

熱尼亞強調:「烏克蘭戰爭的根源在於俄羅斯這個獨裁國家自古以來就是靠侵略去擴張自己的領土,到現在還沒有改變。現在很難預測戰爭會如何結束,但我希望烏克蘭能收復所有的領土,並讓俄羅斯付出慘痛的代價。這是正義與邪惡的戰爭,如果烏克蘭輸了,世界就沒與正義可言!」

熱尼亞表示,烏克蘭是最值得敬佩的民族,為了自由和民主,人們甘願付出自己的血和生命。她希望和平能早日到來,希望烏克蘭能早日重建家園,加入歐盟和北約。

旅居在烏克蘭敖德薩的北京人王吉賢從烏克蘭戰爭一開始,就在YouTube介紹烏克蘭戰爭的狀況,告訴大家一個與中國官方敘事不同的烏克蘭。烏克蘭戰爭三年來,王吉賢尋選擇住在烏克蘭。其間他收穫了愛情,但也因為涉嫌“錄製了敖德薩境內防空系統的運行”,違反了烏克蘭的“軍事管制法”,被烏克蘭當局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緩刑一年。

在烏克蘭做機器人和人工智慧領域的科技研發工作的王吉賢依然支持捍衛烏克蘭。 「關於這場戰爭,我的看法首先是站在人道主義的角度上,我看到了太多的殺戮,為所有失去的生命感到痛心疾首。人類不應當這樣的相互殘殺。我目前生活在烏克蘭,根據烏克蘭戰時法律,我認為俄羅斯屬於侵略行為,我支持烏克蘭捍衛國土。”

王吉賢說,他希望戰爭結束後,可以和太太一起去中國旅遊。

來自中國哈爾濱的馬聰,今年43歲,原來在中國做飯店自動販賣機銷售工作,屬於中產階級。烏克蘭戰爭爆發後,他曾組織許多中國人給烏克蘭大使館捐款捐物,支持烏克蘭人民抵抗侵略。 2024年8月他到烏克蘭旅遊,覺得這裡的人文環境、自然環境和營商環境都很好,於是把妻子和孩子都帶過來了,準備在烏克蘭做房地產。

馬聰說,他認為俄羅斯會在兩年內崩潰。 「俄羅斯不只是經濟能力不夠,而且俄羅斯的這個工業生產能力也不支,不足以支撐這場慘烈的戰爭。據我所知,最近一個月之內,在前線烏克蘭軍和俄軍的傷亡比是1: 10 。它這個消耗能力是二戰之後最慘烈的戰爭。普京是一個皇帝,他在做一場豪賭,而俄羅斯完全不具備贏得這場戰爭的經濟支持。

他說,這不是俄羅斯的崩潰,而是普丁王朝的崩潰。

馬聰在訪談中提到了為烏克蘭捐軀的彭陳亮。他說,他尊重彭陳亮的選擇。 “他選擇為理想而奮鬥而犧牲,我們只能尊重。”

他說,他自己會更多從經濟上支持烏克蘭。他甚至希望中國可以更多的援助烏克蘭。 「不是說讓這個強者有多強,而是讓弱者更有尊嚴,這是一個世界現在運作的一個底層邏輯。烏克蘭是一個主動消毀核武國家,和中國還有密切的貿易往來。我希望中國能更多的援助烏克蘭,能夠在這個世界上更多的去做一個大國的擔當,去維護正義和文明。」馬聰說。

自戰爭開始,中國官方一直表示,在俄羅斯和烏克蘭問題上,中國是中立的,但是,中國一直支持俄羅斯,並與俄羅斯保持貿易,為戰爭中的俄羅斯提供了生命線。

兩名北韓戰俘揭露烏克蘭戰爭的驚人細節

烏克蘭確認北韓與俄羅斯一起參與了對烏戰爭,包括派遣士兵和提供武器(路透社)

根據英國《泰晤士報》引述韓國媒體報道,兩名北韓精銳部隊的士兵首次透露了他們參與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的驚人細節,其中一人也表達了叛逃至南韓的願望。

報道未公佈兩名士兵的全名,僅提及其中一人名叫李某(26歲),另一人名叫白某(21歲)。他們是烏克蘭軍隊今年1月9日俘虜的首批北韓士兵。

《泰晤士報》稱,李某向韓國《朝鮮日報》表示,他是其部隊中唯一倖存的人,並補充說這是他第一次參加真正的戰鬥。

災難性經歷

他解釋說,與他一起的士兵全部被無人機擊斃,而他的手臂和下巴則被子彈擊中。他說:“子彈穿過我的手臂,擊碎了骨頭,然後擊中了我的下巴並使其骨折。”

儘管《泰晤士報》稱他的情況在被俘虜者治療後有所改善,但他現在說話仍然困難。

他和另一名朝鮮士兵首次向記者講述了朝鮮部隊的損失以及他們指揮官所說的謊言。他也表達了叛逃並生活在韓國的願望。

李某確認,他的父母並不知道他被派去與俄羅斯軍隊並肩作戰,這一消息對他們保密。

宣傳與真相

他透露,附屬於每支部隊的國家安全部軍官告訴他們,烏克蘭一方的無人機操作員是韓國人,這似乎是為了激勵他們戰鬥,但據《泰晤士報》報道,這一說法並不屬實。

他表示,他們很少與俄羅斯士兵交流,通常是透過智慧型手機上的翻譯應用程式進行溝通,而這種技術他以前從未見過。他還補充說,俄羅斯西部庫爾斯克地區的寒冷與北韓北部的冬天相比根本不算什麼。

他的同伴白某駁斥了烏克蘭軍隊關於朝鮮部隊被用作“人肉誘餌”以引誘無人機並擊落它們的說法,並表示:“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

據《泰晤士報》報道,李某證實朝鮮士兵被激勵在可能被俘時自殺。他補充說:“如果我當時有手榴彈,我可能會嘗試自殺。在我們的軍隊中,被俘虜被視為背叛。”

白某表達了希望返回北韓的願望,但李某表示,他有八成把握會叛逃到南韓生活。

他補充說:「所有和我一起來的人都死了。我的精銳部隊戰友們都死了,一個不剩。」他質疑他們的父母在得知他們死亡後的感受。

他也描述了自己目睹戰友在被無人機擊中後身體被炸飛的場景。

來源:泰晤士報